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探讨

时间:2022-09-14 09:48:47

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整合探讨

【摘 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时期的高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当在培养学生就业素质的同时,加强其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二者的合理结合。本文将对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整合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具体原则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如何就其整合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关键词】高校;思政教育;就业指导;整合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使学生有一个较好的心理状态,面对外界的压力,增强其自信心,使其保持积极的态度;就业指导可以帮助学生合理的寻找就业机会,对要从事的工作进行合理选择,符合自己的理想和条件,两者之间的相互整合,不仅有其必要性,更重要的是有助于大学生的就业,帮助他们在社会就业中寻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因此,将两者相互结合,在高校教育中是非常重要的。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整合的必要性分析

(一)当代大学生素质培养的必然要求

社会现实证明,社会的生产力越发达,文明越进步,那么社会上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就越高,不但要求所选择的人才要有比较扎实牢固的科学知识,同时,也要求其要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还要有比较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有较强的实践能力,也要求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高校的思政教育要考虑到学生和社会上的实际情况,与就业指导教育相互结合,将思政教育在就业指导中渗透,为社会培养全面人才。符合社会的需要。在高校教育中,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与国家配合来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关键的地方是要提高学生的就业素质以及整体的竞争力,要将大学生就业素质的培养与就业计划的拓展紧密的结合,帮助学生树立科学正确的价值观和择业观,加强就业指导教育,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将思政教育与与实际的问题结合起来,增强思政教育实际的效果,保证为大学生就业服务的每一项任务都可以落实。

(二)引入思政教育是就业指导教育的客观需求

从目前社会的实际就业情况来看,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的关系是十分密切的,就业指导是将思政教育进行具体的应用,思政教育是就业指导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两者之间的关系十分密切,在实际的教育中,要将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不能实行相互的替代。就业指导的中心内容就是思政教育,在就业政策宣传上以及树立就业观念上,还包括就业培训和信息服务上,思政教育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思政教育不但是就业指导的重要内容,也是就业指导思想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同时,就业指导要指明思政教育的方向,为其提供平台,思政教育的开展要围绕就业指导来开展,这样一来,就使教学的目标不至于过于空洞,可以使学生的目标比较明确,较容易接受。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可行性分析

(一)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之间具有相通性

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明白道德和法律,有助于其进入社会之后合理的调节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是最基本的社会规范。在我国,公民的道德体系是多层次的,在这个体系中,低层次中的一些道德规范,一般都有比较大的普遍性,对大多数的公民都有一定的约束力,任何违反公共道德的公民,都要受到舆论谴责。在现在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中,不能单纯的对其进行技能培训,还要注意对其进行道德和法律教育,显示出就业指导中所包含的思政教育,所以两者是相通的。

(二)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之间具有内在的关联性

不管是什么社会规范,都要符合人们的心理需求,并且要与社会上的道德规范相符合,这样才可以发挥其作用,没有这个条件,仅仅是依靠强制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为道德的自觉以及意志上的自律为基础,只有人们主动的去守法,社会的公众将其作为一种道德来自觉的支持,才可以使法律的权威得到真正的树立,才可以实现就业指导教育的真正的目的。道德是要建立在法律之上的,在道德的背后,是要有伦理和法律来做支撑的。法律和道德两者是彼此相互支撑的,以此要以合理合法为基础来将思政教育和就业指导两者结合起来。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就业指导的教育的时候,不但要融入法律法规的教育,还要注意渗透道德教育,将两者结合在一起。因此就业指导和思政教育是可以整合在一起的。

三、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相结合的原则分析

(一)坚持全面培养人才原则

将两者进行整合统一的理论依据是以人为本的观念。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在社会主义的本质,对其的正确把握和要求是以人为本,社会以及经济的要以人才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在现在的社会上,竞争的根本是人才的竞争,提高人才的整体素质,是现在社会教育的主要方向。在现在社会的思政教育中,教育的主题是“学会做人”和“学会关心”以及“学会生活”,以人为本的味道越来越重。无论在哪一个方面来看,现代在思政教育中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我国所制定的有关的法律法规,都是为了能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保证,只有坚持以人文本,才能使人们对其认可。它不但是法制精神的核心内容,也是必然的法制取向,同时,也是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整合的基础。

(二)充分发挥实践性原则

高校的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教育是比较系统的社会工程,有较强的整体性。在目前的形势下,高校中虽然对“全程化”和“全员化”的指导比较重视,但是还是把主要的精力用来对就业政策的解读以及就业信息的搜集,没有重视思政教育的重要性。在教育中,我们所追求的是将就业指导引入到学生培养的过程中,从一开始就要进行,实现全程化的教育,在不同的时期,就业指导教育的侧重点也要不同;不能用单纯的思政教育来代替就业指导,也不能将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相混淆;要鼓励大学生创业,建立较人性化和规范化的就业指导理念;将就业指导与思政教育进行整合,加强思政教育,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树立科学的就业观念。这两者之间要相互配合,各自互补,将两者共同的进行发展,使其发挥最大的作用。

四、思想政治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整合的有效途径

基于以上对当前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工作问题分析,笔者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实现二者的有效整合。

(一)高校应当加强与企业之间的就业指导合作

在高校所开展的就业指导教育,一般的情况下都是由学校里的教师或者是辅导员来进行执教的。高校的教师一般对社会上的了解并不是很多,大多没有深入企业,对于当前社会的就业形势以及企业的具体需求并不是特别的了解,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就业教育指导时,针对性和准确性就会有一定的偏差。因此,学校的就业指导教育要和社会上的有关就业指导机构进行合作,可以请专业的人士来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教育,对就业形式作出比较准确合理的判断,对学生提出有关的就业建议,加强对其的就业指导教育。除此之外,还可以有针对性的加强对其的就业指导,为学生的就业提供比较准确的信息以及就业形式的分析。

(二)将思政教育与就业指导相结合的理念融入到日常教育中

将思政教育的内容融入到就业指导教育中,是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基础,加强对其的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提高抗压能力以及承受能力,正确面对就业中的挫折。在现在的高校就业指导教育中,很多都是只有就业指导教育,只对学生进行有关的技能和技术的培训和指导,没有进行思政教育,这样一来,学生进入社会之后,注重的只是薪水,但是没有责任感以及奉献精神。这与现在人才的要求是不符的,所以在进行就业指导教育的同时,要渗透思政教育,使其成为高素质人才。

将思政教育融入就业指导教育中,主要是要体现出以下的方面:要有包容性,生活是多样性的,精神生活也是这样,要认识到其多样性并且尊重其多样性,才可以对复杂的现实从容的面对,尽量的去包容。要有主导性,能够保持爱国主义,将德治与法制相结合,保证现代社会法制的主导性;要有渗透性,高校的学生,主要的是看教师和领导是怎么做的,而不是看他们怎么说的,在两者的整合教育中,要实现其审美互动,在教学中,要有权威,但也要保持可亲的形象,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要有启发性,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摆事实和讲道理等,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其有一个正确的思维,通过思考,得出正确的结论。

就业指导教育与思政教育的结合是现代高校教育的重要部分,也是主要的任务,伴随着现在竞争的激烈,培养全面的高素质人才越来越重要。所以,高校教育中,要加强两者的整合教育,为社会培养全面型人才,也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率,提升其竞争力,为现代社会的发展提供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姜维军.关怀教育视域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J].理论界,2011(01).

[2]秦洁.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思考[J].世纪桥,2011(09).

[3]闫璞,郑建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依据探寻[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1(12).

[4]王彤宇.关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几点思考[J].学周刊,2012(10).

[5]戴建勇.关于高职院校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研究[J].职业,2012(09).

上一篇:跨界平台 DELL XPS 10 下一篇:Canon PIXMA iP7280喷墨打印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