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分析

时间:2022-09-14 08:53:48

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分析

【摘要】高校英语专业在新时期只有不断进行改革创新,才能获得持久发展的动力,才能真培养出社会需要的综合应用型人才。这里分析了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人才培养的目标,改革的目标,并提出了人才培养策略,对于提升英语专业教育效果,培养综合应用型英语人才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高校 英语专业 人才培养 问题 策略

当前,中国为与实用性的综合英语应用人才的需求量非常大,未来保障社会的英语人才的有效培养,我国各高校都在积极进行大学英语教育改革,大学英语教育积极地将社会需要余人次培养目标进行有机的结合,正在积极进行任创新培养的模式的改革创新,这对于应用人才的有效培养具有积极的作用。然而,在大学英语人才皮衣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是英语专业有效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

一、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都是问题

1.社会对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的问题。在我国经济、科学、教育文化全面发展的背景下,我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社会对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不断提升。但我国高校的英语教育由于受到传统教育理念和模式的影响,人才培养模式的是相对滞后的,在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下,学生只能掌握简单的语言方面的基础知识,不具有应用英语的能力了,不具有利用所学英语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综合应用型的英语人才难以得到有效的培养,这种教育模式下,所培养的英语专业人才是很难满足社会人才的需求的。

2.英语课程设置与实践不符合的问题。目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在课程设置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我国的英语专业课程内容较为传统,课程内容是按照英语语言课文的方式进行设置的。这种课程设置方式导致英语教育内容与实践脱节,课文内容多是一些理论性的知识,是一些语言方面的死知识,学生学习课文,也只能掌握一些语言基础知识。在课程设置中,与时代联系紧密的,能够反映现代科技,人文知识,反映社会需要的内容没有体现出来。教育理论与实践严重脱节,导致学校教育落后于社会需要,所培养的人才难以满足现代经济社会对人才的新要求。英语课程设置与实践不符合,专业设置的实践内容缺乏,课程内容特色不突出,导致学生实践的机会缺乏,学生除了在毕业实习中进行一些英语实践活动外,基本上在课堂上不能参与实践活动,这种课程设置是不合理的。

3.师资状况不理想,学生质量不高。随着大学的不断扩招,学生生源质量与以前相比有明显的下降。学生质量下降,在课堂上就会出现部分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高,英语学习积极性差,学不会听不懂的情况。这样,就影响到教师的英语教育活动,影响到人才的有效培养。另外,学校的不断扩招,也使得学校的教学设备紧缺,师资力量不足。扩招对教学工作,对教育管理工作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在生源质量下降的情况下,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培养要达到既定的培养目标是较为困难的。加之,现在一些教师的个人素养不高,在市场经济环境下,部分教师在外兼职,这样,他们的精力就会分散,无法保障为学生提供高效的教学服务,教师的教学水平呈现出下滑的趋势,这也影响到人才的有效培养。

二、高校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目标

针对上述问题,进行英语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校所必须要落实的事情。要改革就必须要确定正确的改革目标方向,高校英语教育要能够把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人才目标作为学校的改革目标落实下去。要积极研究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的相关理论方面的知识,能够针对英语教育中,人才培养中的相关问题,制定措施,解决矛盾问题。要克服困难,以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制定合理的教学方针策略,逐渐提升学生的英语水平,真正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英语专业人才。高校需要不断完善专业课程设置,以满足国家社会的人才要求。要使课程结构更为科学合理,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要能够与时俱进地进行教育创新,合理分配教育资源,不断改善教学条件,提升教师的责任感和服务意识,提升学生英语学习的自主性,真正培养出富有知识的英语语言基础扎实,专业素养高,具有良好文化、心理、道德和思想素质高创新能力强的英语符合性应用型人才,以良好的教育服务社会,服务学生。

三、高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策略

1.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依托构建英语课程体系。以专业应用能力培养为依托构建英语课程体系是英语人才有效培养的基础。对于英语专业而言,要能够设置专业主干课程和专业实训课程两类。根据学生专业需要,设置英语专业课程体系。在课程建设中,既需要考虑英语语言的学习特点,同时更还需要考虑学生的专业能力的培养,尤其是英语应用能力的培养。要保障综合性英语应用人才的培养,必须要突出实践课程的比例,增加实践课程的课时量,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实践中发展学以致用的能力。比如,在英语主干课程设置中,可以安排翻译理论与实践课程,在实训课程设置中,可以设置一些与学生专业能力相关的课程内容,使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可以模仿翻译公司的工作模式进行实践,这样,学生的专业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可以得到有效的提升。

2.校企合作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高校外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只有与社会人才需求标准相一致才能达到较好的人才培养的效果。在当今社会,需要的不是具有死知识的人才,需要的是会应用知识为自身发展,为工作服务的人才,需要的综合能力人才。因此,高校英语教育也必须要树立这样的人才培养目标。要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单靠学校英语课堂教育是不够的。学校还需要积极与企业展开合作,建立实习基地,社会实践基地,通过多种方式使学生能够从课堂学习走向实践过程,能够真的走出去,了解社会,了解企业发展情况,了解自身发展的方向,了解自己需要具备的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要通过实践教学活动,通过实地训练,使学生能够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完成对的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在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要始终贯穿见习活动,实习活动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专业主修能力和英语综合应用能力。比如,高校可以与一些中学合作,让学生能够到中学参加观摩活动,可以到中学进行实习。学校也可以与一些企业合作,使学生能够到一些企业中从事一些英语专业应用的工作,通过多种途径,为学生创造实践实习的机会,实现人才的有效培养。

3.改革教学方式,重视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在传统英语教育中,教师主要是通过课堂方式进行知识传播教育,导致学生成为学习的工具,学生各种素养和能力得不到培养。要实现现代高素养人才的有效培养必须要创新教学方式,在英语教育中要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积极实践启发式、讨论式、研究式等多种教学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为依托,加强教育方式的创新。在英语教育中,教师要本着精讲的态度授课,精讲教学内容,多留出一些时间师生互动,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实践练习。英语教育要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师生加大课堂互动的力度。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学习自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习自觉能力。在教学手段上,除了应用传统教学手段外,还需要重视多种教学媒介的综合应用,重视实践教学,多开展一些实践活动,使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比如,英语专业教育可以建立英语学习互助小组,可以建立晨读社,组织心语广播活动,使学生能参与到各种英语社团中去,参与活动。教师也可以定期组织英语演讲比赛活动,写作竞赛活动,翻译大赛活动,英语戏剧表演活动等等,通过多种课外实践活动丰富英语教育方式,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不断的历练和发展。英语教育不仅要向课堂要质量,还需要尽量在课下多组织一些活动,使学生能够真正的在活动中感受到语言学习的魅力,感受到英语学习的快乐。

4.改革英语专业测试手段。改革英语专业测试手段是英语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高校要根据英语专业特点,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和课程情况,创新英语专业测试手段,应用多种方式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情况和英语实践情况进行测试和考核,通过完善考核内容,创新考核方式引导学生英语学习的方向,提升英语教育的效果。高校英语教育测试内容要广泛全面,要包括听说读写译五方面的内容。另外还需要增加对学生英语实践活动的测试内容,在测试设置方面,不仅要设置期末测试,还需要设置平时测试,期中测试,设置阶段性的测试模式。通过创新测试手段,提升学生的出勤率,提升教师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这样,才能增加学生对英语学习的重视度,提升学生的英语学习效果。

5.优化英语人才培养条件环境,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优化英语人才培养条件,在外在环境上为人才的培养提供支持也是很重要的。高校要在硬件环境建设加大投入,建立高标准的英语实验室和实践基地,要为学生提供有效的进行英语学习实践的地点和场所。另外,要不断优化师资队伍,不断提升英语教师的专业素养。学校要根据英语专业发展需要,根据学生规模制定好英语教师招聘计划,要根据英语教育的需要,保障教师的在数量上能够充足。另外,在招进新教师之后,要加强对教师的能力的培训工作,要为教师提供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能够不断参与培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锻炼自己的专业教育能力。学校还需要为本校教师提供更多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们能够参与教育活动,通过培训方式保障教师的专业素养过硬。

总之,高校英语教育要能够以培养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为目标进行改革。所培养的人才不仅要掌握英语基础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具备应用英语进行学习发展的能力,具备应用英语知识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人才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高校英语教育工作者要积极研究在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模式,与时俱进地进行英语教育改革,这样,才能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英语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冰.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5(33).

[2]金晶.高专英语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与实践[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10).

[3]刘永安.关于培养外语专业应用型人才的思考[J].文学教育(下).2012(03).

作者简介:陆新生(1982.10-),男,汉族,江苏如皋人,讲师,学士,研究方向:外语教学、翻译。

上一篇: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设计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下一篇:成吉思汗如何建立指挥情报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