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人秀已经多到烦人的地步……

时间:2022-09-14 08:43:12

让男人喂小孩吃饭哄小孩睡觉,一群人不断换地方追逐嬉戏,行军拉练泥水里摸爬滚打,出门旅游专注各种勾心斗角,直接点卯让一对完全不熟的青年男女当众谈恋爱,或者就是为已婚夫妇再办一次婚礼……大家不妨先猜猜看,市面上诸如此类的真人秀,眼下一共有多少档?

答案是,可能数不清。当然,假如有人特别较真,硬要数也是肯定能够数清的。去年年底就有媒体预报说2015年各大卫视+视频网站的自制真人秀节目将超过200档,涉及了从唱歌、演戏、亲子、旅游、竞赛、军旅到医疗、自然、探险、美食、婚恋等差不多所有你能够想到的广电总局也都同意的领域。用时髦的话说,这叫井喷。目前,它们真的正在喷。以至于现在回想当年那些只管唱歌或者相亲的节目时,完全是一种纯朴感,有没 有?

节目一多,明星就不够用。一线明星自然被抢去了一线节目,剩下一些不那么有人气的甚至希望通过上节目出头的,就布满了二线、三线的电视台和节目。比如,当看到林志玲和徐帆、奚美娟一起成为花样姐姐的时候,还是让人感到心酸的―这个圈子真的好残忍啊!早两年她至少也能在跑男里撕牌子的呀。

在著名的湖南卫视很快就要推出的最新一档真人秀里,虽然也是让女明星分组做游戏,但其中竟然出现了林青霞、朱茵还有杨钰莹这样的传奇级嘉宾,你看,真人秀的辐射性也是强到了连息影数十年的华人界顶级老美女都不能幸免。多少人在社交网络上呼吁求林青霞退出呢―可见大家都没觉得真人秀是好节目―但没用。青霞姐想必并不缺这点钱,年近花甲大概只是想多体验一点人生吧。

但我们国内电视界的创造力,大家都懂。所以不但明星不够用,可能连国外节目的版权也不够用了,于是各种明星出现在名字不同但性质差不多的节目里干着差不多的事儿。比如《爸爸去哪儿》和《爸爸回来了》这两档节目,光是标题放一块儿就足以引发关于“爸爸你到底想要怎样”的哲学思考,并且也让很多男明星认识到结婚生子从此也是艺人职业规划的重要一环。假使戏不好难出头,只要接了这种通告,名气和钱也会速速赶来,靠儿女卖萌成就自己的事业也是各大明星及经纪人如今新的研究课题。

扎堆的综艺节目或许也体现出了一种“捷径”效应。节目组不用想点子,引进版权就好了;明星不用拼演技,做做游戏开开玩笑就行了。这个节目做腻了可以换个新的,永远都有新鲜感和话题性,不用很麻烦很累就可以名利双收。以至于有些明星成了综艺节目专业户,带女儿出完门后又带老婆出国。而有些没有拿到版权的电视台宁愿被人说抄袭也要做一档一模一样的节目,就跟我们小时候会对着《优秀作文选》抄作文似的,能让老师打高分怎么着都行。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打开电视,每个台都是明星在做游戏的画面,是不是有点太烦人?假如不是有总局帮我们把着关,楚门的世界恐怕也早已上演了,这就又有点太恐怖。设想我们全都生活在电影的世界里,主题就是关于那些闹哄哄的真人秀,那么在电影结尾的时候或许会上演这样一番有寓意的场景:在受够了闹哄哄的荧屏之后,总有一天我们会像挪威人民一样,很想要通过长时间地看火车在铁轨上驰骋,毛线在手中穿梭甚至一堆柴火在壁炉里静静地燃烧,来找到一种内心的满足和回归。

真人秀其实主要靠各种撕

节目里撕半个小时,大号和粉丝以及普通观众还能接着再撕,效果就达成了。

必须撕起来

不论是手撕名牌,还是口撕队友,一档好的综艺节目一定要“撕起来”。伏尔泰说过,每一场戏必须表现一次争斗。不撕编导怎么剪出高潮,记者怎么抓住矛盾写稿,网上怎么会有人讨论呢?综艺节目卖的除了电视上播出的那一个多小时,还有大伙茶余饭后的谈资。一档成功的综艺节目得全方面入侵生活,得让大家觉得不看出门都没法和人聊天,这才叫有影响力。

买个有名的国外版权

《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奔跑吧兄弟》这几档成功让大家在周末回到电视机前的综艺节目无一例外都是引进版权的。从一开始节目开播前会先介绍一番它是“移植自美国最受欢迎的选秀节目”“英国人气最高的选秀节目”“在韩国播出的时候打破了×××时段的收视率”“人气连续5年不衰的综艺常青树”,到现在只要预告节目移植自韩国大家就会买账。或许是常年看海外综艺的观众心中也认可中国电视人创意贫乏,甚至电视人自己也达成了这样一个共识。反正电视台现在都很识趣地在做模仿国外的综艺节目。所以有外国血统,起码赢了一半。

保证要有大咖

贝克汉姆在退役之后参加了BBC的一档真人秀,划船、骑行穿越亚马逊。试想一下,如果BBC不是找贝克汉姆,而是找你家隔壁老王,那前面长达十多分钟收拾行囊和妻(维多利亚)儿(布鲁克林)告别的画面根本就没有人会想看。

要让一个节目长久具备人气没有“大咖”是很难做到的。只有“大咖”才有稳定的关注度,才有源源不断的话题,才有大家希望看他吃苦受罪的好奇心,才有引起大家对ta疑似出轨感兴趣的可能性。小明星最多是配菜。

角色要设计

虽然真人秀讲究真,但也不能傻乎乎地傻大姐真是傻大姐,木头人真是木头人。一档好的综艺节目对于人物的角色定位也是要进行一番精心设计的。

《中国达人秀》第一年火起来的时候《南方周末》就出过一篇《不设计,无达人》的报道告诉大家,“《英国达人》花了大量时间寻找达人,规定达人中必须有舞者、厨师、胖子、小孩、袖珍人。”这么做无非是为了增加戏剧性,让节目更好看呗。其实现在大家对于设置角色这样的事也都习以为常了,不少明星也会主动谈起自己是节目里的颜值担当、综艺担当、人气担当或是搞笑担当。

节目效果越惨越好

说到底,爱看明星真人秀很大一部分原因就在于图个热闹。看着平时光鲜亮丽的明星遇到些倒霉事乐呵一下,用有趣让自己放松。不论是卓别林还是周星驰,他们的不少作品都是靠小人物的倒霉事来博大家一笑。对于综艺节目的制作来说,这也是最简单的一种方式。不管是阿Sa去农村干活一星期不洗澡,范冰冰掉到泥潭里吃了满嘴泥,还是王岳伦不会认路烧饭算钱带孩子,都行,因为演艺界人士的磨难耐受度本来就只有我们普通人的一半。

满足大家的八卦心

要让节目效果比范冰冰吃一嘴泥更精彩该怎么办?让她的男朋友(当时还是绯闻男友)李晨把她拉到泥潭里吃一嘴泥呗。大家想看黄晓明和Angelababy在一块儿的样子?那就壁咚、胸咚、强吻都来一遍。八卦永远是大家对明星最感兴趣的方面,作为一档有服务精神的综艺节目是千万不能错过的。毕竟摔跤的话题性可能只有几天,绯闻和八卦却常常能引发一出连续剧。

挖掘素人

前阵子有位女乘客因为坐黄磊录《极限挑战》开的出租车时过分热情也意外成为了网上的红人。这位女乘客先是拼命自拍,不断确认黄磊身份,最后还会自己加戏,扮演“刻薄乘客”刁难黄磊,身上的戏剧张力比一边的电影学院老师黄磊还足。后来她的各种截图被大家搬到网上传播,免费给《极限挑战》做了一回推广。所以节目组们也别光把焦点放在明星身上,对于这种天上掉下来的笑点,可千万要抓牢啊。另外节目播出那天,微博值班编辑千万不要早下班,搞不好就会有细心的观众挖掘出一些××哥××姐。

明星为什么爱上真人秀

虽然传闻说邓超跑一期就赚100万元,但钱并不是唯一的收获。

展现江湖地位的标志

就在人人都上真人秀的当口,拿到一档好的真人秀节目资源也算是一种地位的表现。不过,这也未必绝对,因为节目里还有各种各样的角色设置在,所以难免会有不同的咖位。不过,林志玲凭当下的level和徐帆这样当年的大姐一同出游做节目,看起来反而有些心酸。但总的来说,能上真人秀起码也是曾经风光过。但也想跟明星和经纪人说一句,所谓传奇巨星,一定是那种偶尔才能看到一眼的明星。

洗白负面形象

常看到有人在社交网络上说,看了××在某节目上的表现,开始对他“路人转粉”甚至“黑转粉”。总的来说,大部分综艺节目都是讲究真善美的,真恋情多假绯闻少,所以特别适合明星施展自己的美德。你看陈赫虽然出了轨,但他也凭跑男第二季重新获得了不少演艺圈的资源。靠真人秀洗白,让大家渐渐淡忘ta身边的那些破事儿,这事儿真的可以有。

其实在真人秀上,性格好啊,情商高啊,私底下不做作,爱耍宝,看起来心机不重,甚至贤惠大方这样某方面的人格都能成为打动观众的理由。当然,真人秀其实也得靠演技。表现得不好,像周韦彤、许晴这样因为霸道不讲理的公举病让观众路人转黑的也比比皆是。

结识人脉

都说娱乐圈是人脉生意,所以通过一档真人秀与原本不太相熟的艺人拉近距离也是也是一档划得来的事,因为指不定很快就有新戏、新节目能合作了。而且湖南、江苏、浙江这种卫视台的平台资源都很强,自制剧、自制节目特别多,随便几个项目一打包都够好多二三线艺人吃几年了。

有点打榜的意味

一直火不太起来的早期超女张含韵和林青霞一起参加了最新真人秀,看得出经纪公司是花了点血本的。和那些绝对大咖相比,低几个level的明星上真人秀更多的意义在于靠自己的才艺或是人格魅力打出一片新天地。毕竟像邓紫棋这样靠真人秀成功开辟了第二战场、事业走上新高度的前例比比皆是。郑恺靠一个屁被大家记住之后也是收获了许多资源,还代替柯震东当了护肤品广告的代言人。

被节目组拉去做人气担当

可别忽视粉丝经济。现在流行的所谓小鲜肉,几乎个个的微博粉丝数量都在千万级以上,就算随便发一个emoji表情也能收到上千万留言,可想而知他们背后有着一个多么庞大而忠诚的人群了。这些人既然都能追去机场接机或是追去韩国看演唱会,打开电视机锁定频道当然简单多了。当然啦,有几个颜值颇高的嘉宾对于普通观众来说也是件赏心悦目的事。

上一篇:试析高层建筑防火存在的关键问题及应对策略 下一篇:女性需要一款专门的社交软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