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时间:2022-09-14 07:49:21

浅议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的培养

【摘要】初中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需要,也是时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们在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氛围;要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初中生才会好学数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数学创新能力兴趣氛围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教学中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而学生的数学创新能力是一个学生数学能力的集中体现。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推进,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数学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就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培养创新人才奠定基础。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数学兴趣则是学生学习数学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它不仅对学生学习数学有极大的推动作用,而且还使学生在集中精力获取知识的同时,努力去创造性的活动,成了创新的动力因素。数学由于具有抽象性、逻辑性、确定性、广泛性等特征,决定了数学教学的难度,往往使学生无所是从。“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教材的兴趣。”在数学教学中,首先教师要从教学素材中选取通俗生动的事例,并出示恰入其分的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度适度,可以激发学生的认识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其次充分利用教科书中的“读一读”让学生有更多的了解数学,探究数学的机会,教师可以选择相关材料让学生阅读思考,以满足学生进一步理解和研究有关知识的需求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再次充分利用数学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学中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丰富课堂,给学生最大的感知,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维持长久的兴趣。还可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因为,多媒体最成功之处在于化学习被动为主动,化抽象为具体,将学生带进形象生动的教学情景。在兴趣的形成过程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主动探究与思考,成为学生创新的动力。

2.营造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氛围

营造轻松、活泼、和谐的教学环境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必备条件。数学教学要重视学生的情感需求,引导学生的情感共鸣,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主角,积极主动地探究知识,舒心愉快的学习知识。打破教学中“老师讲,学生听”的常规教学,变“传授”为“探究”,变“灌输”为“启发”,使学生一开始就参与教和学,做学习的主人,进入宽松和谐的思维状态,以探究者的身份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寻求规律。只有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智,富有创新的能力。

2.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发挥创造性,必须克服课堂上老师是主角,少数学生是配角,大多数学生是观众、听众的旧的教学模式。因为这种课堂教学往往过多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限制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教师应以训练学生创新能力为目的。保留学生自己的空间,尊重学生的爱好、个性和人格,以平等、宽容、友善的态度对待学生,使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能够与教师一起参与到教和学中,做学习的主人,形成一种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2.2鼓励学生质疑。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由此可见,质疑应成为教学活动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应鼓励学生质疑,敢于对教材内容质疑,对教师讲解质疑,特别是对同学的观点质疑,能够打破常规,让学生发表不同的见解,提出富有创造性的问题,“打破沙锅问到底”,着力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教师要适时提出适宜的问题激发学生质疑,引导其质疑,得到不同答案,从而深刻地理解所学内容。

2.3加强小组讨论,培养争论意识。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给学生创造合作学习的机会是非常重要的,因此要加强小组讨论。让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打破盲目顺从,迷信书本,被动听、被动答的局面,敢于向权威挑战。这样学生通过相互交流,使他们对自我有一个更加全面的了解,不仅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而且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3.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让学生在动脑、动手、动眼、动口的实践中不但获得新知识,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从思维上入手,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3.1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的教学离不开教学的创新。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的课堂教学是主渠道。教师必须改变旧的教学模式,采用探究式、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指导学生独立思考、寻找问题的可能性答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应从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学目标、不同水平的学生,选择一种或几种最优的教学方法,综合加以运用。训练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巩固和运用知识的最好方法。教材上的习题是最典型的,它可以让学生熟练掌握解题技巧,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必须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

一是数学教师要适当编设一些课堂习题训练学生。可以改编教材上的习题,一题多变,一题多解,设计开放题,类比题,让学生全方位思考,应用多种知识解答,对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造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有一块等边三角形试验地,要把它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作对比试验,请给出划分方案。这道问题的条件,解题途径与结论都呈现出很大的开放性,给学生很大的思考空间,通过训练,使每个学生在不同观点的学习中,加深了对等边三角形相关知识的理解;二是教师指导学生自己去编设习题。让学生发现题目差异,摸索解题的规律,总结解题技巧,这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也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

3.2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在思维和解题中有“法可循,有“路”可行。但有些学生往往忽视知识的灵活运用,影响思维的求异性,因而在教学中,要注重多角度思维,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如:证明勾股定理,通常的办法是以勾股弦为边各做一正方形,证明其面积关系即可。但是,根据面积关系这个本质因素,可以勾股弦为边,各做菱形,正三角形,各种相似的多边形,也可证明。再如:已知a+1/a =3,求a2+ 1/a2-1的值,如果按常规解法,比较麻烦,但仔细观察分析、运用完全平方公式,问题便得到简化。因为a+1/a =3,即(a+1/a)2=9 ,a2+1/a2 =7,所以原式=7-1=6。这样,打开了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思维局限,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要求学生从已知出发,合理想象,找出不同于常规的思路,寻求变异,伸展扩散的一种活动。在解题教学中,首先要引导学生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广泛联想,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力和活跃的灵感,解题后让学生进行反思和引申,鼓励学生积极求异和富有创造性的想象,训练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有一块等腰三角形玻璃,不慎被打破成两块,若要再配一块同样的玻璃,是否必须两块都带去?只带一块去行吗?为什么?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实际问题,联系生活实际,多方位观察,多角度思考,就可以得出几种不同的解决方案。其次教师要让学生熟悉每一个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公理、定律、法则、公式,让学生清楚它们各自的适用性。在具体题目中引导学生多方位思考,变换角度思维,让学生思路开阔,时刻处于一种跃跃欲试的心理状态。

3.3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发不起兴趣,收不到好的效果。教师要从“知识传授者”这一传统角色中解放出来,使自己成为“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促进者”。为学生创造恰当的问题情境,设计和安排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并能使学生积极参与其中的数学活动,当学生在探究中出现疑问或偏差时教师要及时启发并引向深入。教师还要对学生适时鼓励,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给予恰当的帮助,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成功者。教师对教材要巧安排,对问题巧设计,巧引导,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体验,产生强烈的好奇心,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其创造力得到最大的发挥。

在数学教学中,应根据数学学科的性质和特点,数学教学的规律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只要多给学生思考的机会,训练的机会,那么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一定会得到全面的提升。

总之,要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办到,它需要教师的长期努力。因此在教学中数学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营造培养创新能力的教学氛围;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训练学生的思维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这样初中生的创新能力才会提高,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

上一篇:班级管理德育先行 下一篇:议论文文体写作技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