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县夏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时间:2022-09-14 06:47:02

太和县夏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要 介绍夏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要点: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以农业措施、药剂拌种为基础;以抓住开花前、鼓粒初期“一喷多防”为关键,即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钼肥,从而达到夏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

关键词 夏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安徽太和

中图分类号 S435.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2-0163-01

太和县夏大豆于小麦收获后,6月中旬播种,9月下旬至10月上旬收获,整个生长周期正值雨季,温度较高,因而夏大豆生长易发生病虫草害,如不及时防治,不仅造成夏大豆的减产,而且导致夏大豆品质和经济效益降低。太和县夏大豆病虫草害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农业措施、药剂拌种为基础;以抓住开花前、鼓粒初期“一喷多防”的化学防治为关键,即杀菌剂+杀虫剂+叶面肥+钼肥,将夏大豆病虫草害的危害降到最小限度,从而达到夏大豆高产、优质、高效的目的,现将夏大豆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技术总结如下。

1 夏大豆病虫草害种类

1.1 病害

夏大豆主要病害为根腐病、霜霉病、纹枯病、病毒病和紫斑病。

1.2 虫害

夏大豆主要虫害为地下害虫、蚜虫、红蜘蛛、豆荚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造桥虫、食心虫和豆秆蝇。

1.3 草害

夏大豆草害一般为一年生禾本科和阔叶杂草混合发生,禾本科杂草以马塘、稗草和千金子为主,以牛筋草、狗尾草、野黍、马唐、野燕麦为次之;阔叶杂草以青葙、醴肠、马齿苋、鸭跖草(兰花菜)、龙葵(黑星星)、苍耳、铁苋菜为主,以藜(灰菜)、反枝苋、风花菜、香薷(野苏子)、水棘针、狼巴草(鬼叉)、柳叶刺蓼、酸模叶蓼、苘麻、繁缕、猪毛菜、菟丝子为次之;多年生杂草为问荆(节骨草)、苣荬菜、小蓟(刺儿菜)、大蓟(大刺儿菜)、芦苇。近几年,鸭跖草、狼巴草、酸模叶蓼、苍耳、风花菜、苘麻、苣荬菜、小蓟、大蓟等阔叶杂草已经逐渐取代了稗草、野燕麦、狗尾草等禾本科杂草。小蓟、苣荬菜、鸭跖草被称为“三菜”,成为大豆田杂草防除的难点[1]。

2 播种前防治

2.1 品种选择

应选择多抗、高产、优质的有限结荚习性造中熟品种,如阜豆8号、中黄13、中黄35和皖豆28等。

2.2 种子处理

夏大豆播种前除要进行晒种、选种、测定种子发芽率和田间出苗率外,最佳是药剂拌种,可用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30 g或德国拜耳公司的高巧拌种剂30 mL拌种10 kg,可防治夏大豆根腐病、线虫病等病害和地下害虫,确保夏大豆一播全苗。拌种时,要严格掌握好药剂种类和剂量,拌匀后阴干即可播种,拌过的种子须在1 d内播完。

3 播种时防治

3.1 地下害虫

播种前,结合整地施基肥,用辛硫磷颗粒剂22.5 kg/hm2,或4.8%毒死蜱颗粒剂22.5 kg/hm2,或50%辛硫磷乳油7.5 L/hm2掺细土450 kg/hm2均匀撒施,可有效防治夏大豆的地下害虫。

3.2 土壤封闭除草

播种后1~2 d内,用二甲戊灵1 500~1 800 mL/hm2对水900 kg/hm2均匀喷雾,防效期可达20~25 d。

4 苗期防治

4.1 农业防治

此阶段以采取农业防治措施为主,确保幼苗早发,健壮生长,提高植株抗病性。一是早间苗早定苗,定苗时要保证单位面积上一定株数和单株合理分布。二是及时中耕,特别在雨后和浇水后,要及早中耕,中耕1~2次。中耕不仅可以防止土壤板结和水分蒸发,促进根系发育,而且可防止草害,减少草害与大豆幼苗争水、争肥 、争光,促使幼苗快速生长[2]。

4.2 药物防治

夏大豆苗期病虫害以根腐病、蚜虫和红蜘蛛为主,在病虫害发生初期,可用杜邦克露1 000倍液,或甲霜灵锰锌1 000倍液+48%毒死蜱1 500倍液对水450 kg/hm2进行均匀喷雾防治。

5 分枝期防治

5.1 农业防治

一是中耕保墒;二是遇到天气干旱,及时浇水;三是植株出现缺肥现象,要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追施三元复合肥75 kg/hm2或叶面喷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加叶面积,提升植株抗逆性。

5.2 茎叶除草

在夏大豆分枝初期,对土壤封闭除草效果不理想的田块,可用25%虎威900 mL/hm2+5%精喹禾灵900 mL/hm2对水750 kg/hm2进行喷雾防治。

5.3 药物防治

夏大豆分枝期病虫害以霜霉病、纹枯病、病毒病和蚜虫为主,在病虫害发病初期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塑性粉剂1 500 g/hm2+病毒唑300~450 mL/hm2+抗蚜吡虫啉300 g/hm2对水450 kg/hm2进行喷雾防治。

6 开花结荚期防治

6.1 农业防治

一是遇到天气干旱,要及时进行浇水;二是叶面喷肥,促使植株健壮生长,增加叶面的光合作用,从而增强植株抗病性[3-4]。

6.2 药物防治

此期以大豆霜霉病、病毒病、紫斑病、豆荚螟、棉铃虫、斜纹夜蛾、甜菜夜蛾、造桥虫、食心虫和豆秆蝇为主。要视病虫情适时选择用药,可用甲基硫磷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10%氯虫苯加酰胺150 mL/hm2+钼酸胺150~225 g/hm2(叶面肥),对水450 kg/hm2进行均匀喷雾,在花期和结荚期各施药1次。

7 鼓粒成熟期防治

夏大豆鼓粒成熟期遇旱及时浇水,增加粒重;遇涝及时排水,防止根系早衰。根据植株长势和叶色在鼓粒初期进行根外追肥,可用0.5%尿素或0.2%~0.3%磷酸二氢钾溶液叶面喷肥。病虫害要视开花结荚期的防治效果而定,效果差的,可用甲基硫磷可湿性粉剂1 500 g/hm2+10%氯虫苯加酰胺150 mL/hm2+钼酸胺150~225 g/hm2(叶面肥)再防治1次。

8 参考文献

[1] 刘淑君.高产夏大豆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综合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09(19):91.

[2] 林艺.淮北地区夏大豆田间常见病虫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安徽农学通报,2013(8):78-79.

[3] 周青,范阳,张志民,等.豫北地区夏大豆主要病虫害及综合防治[J].农业科技通讯,2012(4):176-178.

[4] 姬怀启.淮北地区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J].大豆科技,2015(5):15-17.

上一篇:基于数字图像中LAB颜色空间的肉色质量评价方法... 下一篇:户县近56年气候变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