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自行车道设计研究

时间:2022-09-14 05:58:44

拉萨自行车道设计研究

摘 要:根据拉萨城市交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借助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以保护生态、减少交通拥堵、服务旅游事业为目的,提出拉萨自行车专用道路设计建设条件、建议和措施,并设计出了一条拉萨自行车旅游路线做参考。

关键词:自行车道;线路设计;交叉口设计

中图分类号:U491 文献标识码:A

1.拉萨自行车道设计的成熟条件

人口基础拉萨市是自治区的首府,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浓厚的文化底蕴,是世界历史文化名城,市区拥有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罗布林卡、色拉寺等名胜古迹,一年四季,游客如云。

自行车需求高每年都有大量区外旅游爱好者,骑自行车,不远万里来到拉萨领略圣地风光,本地也有市民也有良好的骑行、转经习惯。

保护生态环境是世界上最后一片净土,生态极为脆弱,而日益发展的经济和交通也给拉萨带来了一定的环境污染,自行车道的设计也为环保做出贡献。

旅游型城市拉萨市以旅游业为主要发展产业,适合建立自行车专用车道,自行车专用车道可以结合拉萨旅游观光名胜区,达到既使游客参观沿线优美风景、体验独特藏民族特色,又陶冶情操、亲近自然地效果。再加上与城市景观、风貌、旅游业相协调,为拉萨旅游主体的经济做出一定的贡献。

2.拉萨市自行车道现状分析

现在的拉萨道路现状中,无完整系统的自行车道,断断续续的非机动车道呈现如下特点:

①无自行车专用车道。

②无分隔带区域自行车与非机动车混行情况严重。

③现有的自行车道大部分是划线分隔形式的自行车专用车道,在这种形式的自行车道中,时常出现公交车和其他机动车及行人占用自行车道严重,造成自行车、行人、机动车、其他非机动车之间的交通冲突,严重影响道路的正常行驶,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

④交叉口自行车与其他车辆交通冲突严重,交通空间划分问题严重。

⑤自行车道没有与当地旅游业协调,无自行车道路景观。

3.拉萨市自行车道规划设计

本文将拉萨旅游交通小区划分为4个片区,分别为I哲乃片区II布宫片区III色拉片区IV仙足生态片区,I哲乃片区主要景点为哲蚌寺、乃琼寺,II布宫片区主要景点为罗布林卡、布达拉宫、大昭寺、小昭寺、八廓古城,III色拉片区主要景点为色拉寺、扎基寺、拉鲁湿地,IV仙足生态片区主要为休闲娱乐点。

3.1自行车道断面分析(表1)

I、III、IV片区为道路状况相对好的郊区,交通流量少、人口密度小,所以这3片区大部分设置为实物分隔的自行车专用车道,极少部分道路设计为划线分隔的自行车专用车道。II片区是拉萨商业繁华区,交通流量大、人口密度大,设计为独立的自行车专用和道路实物分隔的自行车专用车道结合的模式。还应根据具体的区域道路状况、特征等再次细化设计,在景点临近区,统一设计自行车专用车道,且主要采用实物分隔的自行车专用车道,起到既美化环境,又减轻交通流量的作用。

3.2自行车道隔离方式分析

(1)画线方法

用交通标线来隔离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由《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中的相关规定,自行车道线用宽15cm或20cm的白色实线表示,是非机动车行使所用,但没有明确说明其他车辆不能入内行使。

(2)物理方法

用分隔带、栅栏、设置橡胶道钉及绿化带等方式进行隔离。该方式有效解决了其他车辆占用自行车道的问题,为自行车的行使提供保证,较画线方法明显优越。

(3)抬高车道的空间隔离方法

在原有的道路(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在同一路面上)基础上,通过填充抬高方法使自行车道与机动车道在空间上分离并且高于机动车道。此方法有效解决了自行车与机动车之间的相互影响,但存在其他非机动车占用自行车道的问题。

针对拉萨具体情况,II片区为主要商业区,车流、人流量大,该片区的实物分隔的自行车专用车道采用空间隔离的形式,达到使旅客方便购物、体验民俗、减缓交通等效果。IV是一般的休闲娱乐区,宜采用物理隔离的方法。I、III片区采用三者并用的方法。本文所述方法还应根据具体片区不同路段、区域的路况等方面的不同再次进行细化设计。

3.3旅游条件下,拉萨市自行车道线路初步设计及路网规划思路

拉萨市公共自行车道线路设计初步构建思路如下:

(1)建立拉萨市纫月糜尉暗憧占浞植继卣骰分交通小区并构建出OD矩阵。

(2)对具体路段的道路状况、安全现状等信息进行调查与分析,作为优化选线的基础。

(3)结合路网现状,选择路线。该构思下形成的是初步路线,只是基于“哥尼斯堡七桥”理论的数学理论方面的线路,应结合拉萨景点特点、民族转经特点、街道特征、国家用地规划等再次进行优化。首先有构思建立16个景点规划小区,并构建出OD矩阵,利用遗传算法找出了最短路线,方案为:

3.4道路相关设计

(1)道路色彩层

关于彩色层颜色:

①红色常铺筑于城市活力区;

②绿色给人以舒适、安全、柔和的感觉。一般用在城市快速干道、公交车专用道路及景观的人行道;

③蓝色具沉稳的特性,强调科技和高效率的城市形象;

④黄色的明视度高,常用于交通安全色标志中,橙色用于警告危险。结合藏民族民俗综合考虑,车道色彩层主体格调设计为红色,黄色为辅助颜色,亮丽而不失沉稳,同时与拉萨市整体城市形态相协调,侧石路面边缘用藏族花纹吉祥八宝设计,体现民族特色和当代旅游城市的活力。

(2)宽度

由《交通工程手册》中的规定,自行车行驶时左右摆动距离大概为0.2m ,外轮廓最大尺寸长为1.9m、宽为0.6m,横向净空为横向安全间隔为0.6m,再加上自行车运行时摆动距离,得出一条自行车道的基本宽度为1.0m 左右。再设置路缘石,骑行者很难利用路缘石两侧0.25m 的路缘带,因为0.5m宽的难以骑行的距离应纳入自行车道路的总宽度中,即一条自行车道的基本宽度应为1.5m,两条车道为2.5m,多车道宽度以此类推。

(3)速度

自行车道的行驶不宜,其设计时速也不同。一般单独自行车专用道路的设计速度为20km/h,自行车专用道路设计速度为20km/h,用画线方法的自行车道设计速度为18km/h,混行自行车道为15km/h。我国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条文说明中不小于15km/h的行程车速定为优等的自行车道路服务水平。

(4)爬坡能力

自行车爬坡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是骑行人的体力和耐力,但在一定程度上与自行车的性能也有关系。一般自行车道的最大纵坡不超过5%、不小于2.5%,当超过3.5%时需要在坡长方面做出相关限制。

(5)交叉口设计

右转使设计独立的自行车道,与其他交通量分开,由具体也可采用与机动车与自行车道合并的形式。左转时采用二次过街形式。具体相应交叉口设计自行车停车线前置。这3种措施可较少机动车与自行车的相互影响,达到互不干扰的效果。

结语

本文论证了拉萨建立自行车专用车道的可行性,分析了拉萨目前自行车道的现状,提出了拉萨自行车道的针对色彩层、车道宽度、速度、爬坡能力、断面、分割形式等方面的相关建议,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麻乐.城市自行车道改善及路网规划研究[D].长安大学,2013.

[2]柯水平,孟维伟,袁国柱.旅游型城市公共自行车道路交通设计方法[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2(8):78-81+380-381.

上一篇:K波段幅相控制多功能MMIC的设计与实现 下一篇:10kV配网架空绝缘导线应用中的问题分析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