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疏散模型研究

时间:2022-09-14 05:37:57

安全疏散模型研究

【摘要】学校是人员密集型场所,一旦发生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时,如果不能快速安全地疏散师生员工,往往容易造成较大的人员伤亡.为加强各级学校的安全管理,确保火灾、地震等突发事件发生时,安全疏散工作能迅速、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维护社会稳定,本文以学校作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人员疏散的简易数学模型,同时根据所假设的情形计算了全部人员安全撤离所用的时间,并结合实际,对模型进行了评价,给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人员疏散;逃生模型;撤离时间;数学模型

一、问题重述

众所周知,学校的教学楼是学校内人员非常集中的场所,当发生地震、火灾等事件时,教学楼内的人员能否迅速撤离是有关人身安全、社会稳定的大问题.如果在灾害发生时,能有一套系统的逃生模型,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伤亡人数.基于此,我们以学校为研究对象,建立数学模型,计算出突发事件发生时人员的撤离时间.

假设某一天,某学校学生正在教室里上课,该学校只有一层,所有教室排成一行,教室分布在走廊的一侧且走廊只允许一列人员通过,并且只有一个出口分布在这排教室的开头或结尾.某天突然发生地震,建立出数学模型,按照某种撤离方案,给出全部人员安全撤离所用的时间,并结合实际,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二、模型假设

1.楼道中无任何障碍物且只考虑一层楼的情形;

2.把靠近出口的教室记为第一教室,依次类推最后一个教室记为第k教室;

3.疏散时各间教室的人员排成一行有序行进;

4.所有人员在移动中速度相等,且始终保持同一速度行进;

5.所有人员在地震发生时反应时间相等;

6.所有人员在逃生过程中人与人间距始终保持一致;

7.把人看成质点,不考虑厚度;

8.所有人员在灾难发生时始终向出口方向移动,不考虑中途返回的情况;

9.不考虑人与人之间的身体素质差异;

10.最后一间教室最后一人跑到出口,逃生才算完成;

11.计算全部人员跑出出口所需的时间.

三、符号说明

Li:第i间教室的长度

ni+1:第i间教室的人数

d:相邻个体间距

v:移动过程中的速度,即逃生速度

t0:灾难发生时反应时间

ti:有i间教室时的安全撤离时间

四、 模型建立及求解

1.一间教室的情形

将第一间教室的(n1+1)个人排成一条人链,已知人与人间隔为d,则人链长度为n1d,B点表示该间教室的出口,A点为楼门出口.现要计算所有人逃离出A点所用的时间,即只需计算人链的最后一个人跑到A处所用的时间.人链第一个人跑过教室的长度为L1,n1d+L1[]v为人链最后一个人跑到A的时间.跑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总路程/速度)+反应时间即为所求的安全撤离时间.因此一间教室的人全部安全撤离所用的时间为:t1=t0+n1d+L1[]v.

2.两间教室的情形

与一间教室的情形相比,两间教室的情况较复杂,此时需考虑第二间教室的人在B点是否需要等待.

因此分为两种情况:

(1)在B点等待.

(2)在B点不等待.

(1)在B点等待

此时第二间教室的人跑到门口B,第一间教室的人还有没跑出教室的,这样两间教室的人最后可形成一条不间断的人链,人链长度为(n1+n2+1)d.人链第一个人跑过教室的长度为L1.跑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总路程/速度)+反应时间即为所求的安全撤离时间.此时等价于一间教室有(n1+n2+2)个人,长度L1的情况.由(1)可得:

(2) 在B点不等待

此时第二间教室的人跑到B,第一间教室的人都已跑出教室.此种情况以第二间教室的人为准,与第一间教室逃生无关,故只需计算第二间教室的人跑出A的时间.第二间教室形成的人链长度为n2d.人链第一个人跑过教室的长度为L1+L2.跑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总路程/速度)+反应时间即为所求的安全撤离时间.由(1)可得:

3.三间教室的情形

三间教室的情况更为复杂,需分别考虑在B,C两点等待和不等待的情况,因此需要分别考虑以下四种情况:

(1)在C点等待,在B点等待.

(2)在C点等待,在B点不等待.

(3)在C点不等待,在B点等待.

(4)在C点不等待,在B点不等待.

下面说明在第(3)种和第(4)种情况下安全逃生的时间相等.

第(4)种情况:在B,C两点不等待

此时第三间教室的人跑到C处,第二间教室的人都已跑出教室,且第二间教室的人跑到B,第一间教室的人都已跑出教室.此时以第三间教室为准,与第一、二间教室逃生情况无关.第三间教室的人所形成的人链长度为n3d,此时转化为一间教室长度为L1+L2+L3的情况.由(1)可得:

第(3)种情况:在C点不等待,在B点等待

在C点不等待,第三间教室的人形成一条人链.我们只需考虑第三间教室的人跑出去的时间即可,人链长度n3d,人链第一个人跑过教室的长度为L1+L2+L3.跑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总路程/速度)+反应时间即为所求的安全撤离时间.转化为两间屋子的情况,运用(2)可得:

t3=t0+n3d+L1+L2+L3[]v.

综上,(3)(4)两种情况下的逃生时间相等.

下面具体说明各种情况:

(1)在B,C均等待

与两间教室的第(1)个情形的思考方式相似,此时三间教室的所有人员可形成一条人链,由第一间教室的第一个人带领后面的人跑出出口,人链中间没有断开.考虑人链长度为(n1+n2+n3+2)d.人链第一个人跑过教室的长度为L1.跑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总路程/速度)+反应时间即为所求的安全撤离时间.

(2)在C点等待,在B点不等待

利用两间教室第(2)个情形的思想方法知,此时无需考虑第一间教室的逃生情况,只需计算第二、三间教室的所有人所组成的人链跑出出口的时间.人链长度为(n2+n3+1)d,人链第一个人跑过教室的长度为L1+L2.跑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总路程/速度)+反应时间即为所求的安全撤离时间.因而有:

(3)在C点不等待

利用两间教室的情形(2)知,以第三间教室为准,只需考虑第三间教室的所有人员跑出出口的时间,即为:

4.推广到k间教室的情形

第m间教室后的(k-m)间教室的人在其上一间教室门口都等待, 第m间教室的人在其上一间教室的门口无需等待,则无需考虑前m-1间教室的人在其上一教室是否等待.即当m∈[1,k].

tk=t0+(nm+nm+1+nm+2+…+nk+k-m)d+L1+…+Lm[]v.

由于人们在前(m-1)间教室门口不等待,所以无需考虑前(m-1)间教室人员的逃生时间,这时后(k-m+1)间教室的所有人可形成一条人链,人链长度为(nm+nm+1+nm+2+…+nk+k-m)d,人链第一个人跑过教室的长度为L1+…+Lm.跑动过程中所用时间(总路程/速度)+反应时间即为所求的安全撤离时间.

tk=t0+(nm+nm+1+nm+2+…+nk+k-m)d+L1+…+Lm[]v.

五、模型的不足

1.该模型过于理想化,在实际生活中很少有这样分布的教室,假如只有一层我们通常不这样建造,而是建造平房,每个班都有出口.因此在现实中教学楼中教室的分布更为复杂,其中涉及多个楼层、多个出口的情形.

2.现实生活中的许多实际因素都被忽略,如人们身体条件的差异、心理素质(逃生过程中中途返回的情况)和楼道宽度可允许多人并排通过等.

六、模型的优化

虽然该模型比较理想化,但是通过该模型的建立,我们可以代入相关数据,计算出撤离时间,并且可以调整班级人数从而缩短逃生时间,优化逃生方案.

我们根据前三间教室的情况,推广到了k间教室.灾难发生时的人员疏散问题是一项重要课题,所以有必要研究安全疏散模型问题,提供合理的逃生方案.我们把理想化模型一般化,基于实际情况,在人多的教学楼中,要设计多个楼道门.同时,学校应该定期组织学生进行疏散演练,让学生熟悉逃生路线,以便在灾难发生时, 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学校还可以根据模型来建造教学楼,设计出科学合理的走廊宽度、出口宽度等, 当灾难发生时可以增加疏散队列数, 从而减短整体的逃生时间.

【参考文献】

姜启源,谢金星,叶俊.数学模型(第四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杜,2011.

上一篇:利用不定积分解决数学分析问题时的常见问题探... 下一篇:基于Excel和Spss软件的数学中考模拟试卷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