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玫瑰园》音乐创作手记

时间:2022-09-14 05:28:29

《玫瑰园》音乐创作手记

为歌舞剧作曲,因受剧情、人物、舞蹈、唱词诸因素的制约,作曲家需要考虑的问题是多方面的,不可能像创作纯音乐作品那样信马由缰般充分调动作曲家的主体创造意识与技法,自由思维空间必将受到很大制约。它需要体现作曲家的理论修养、思维方式、生活阅历与创作手段的积淀;需要与编剧、导演、编舞、出品人诸部门的诚信合作;需要在审美取向上达到作曲家主体与剧组客体的统一与协调。因此,创作过程是复杂的。

创作风格是《玫瑰园》音乐的核心问题,在本人以往的创作活动中,极少直接采用传统音乐曲调等现成材料,该剧亦复如此。但剧情特定环境在我国新疆地区,所以,音乐风格必须符合这个地域的特色。新疆是一个多民族的聚居地,民间音乐特别丰富,其中维吾尔的木卡姆种类最多,有流行在喀什、库车、阿克苏、莎车一带的南疆木卡姆;流行在哈密、伊吾一带的哈密木卡姆;流行在伊犁的北疆木卡姆;以及多兰木卡姆和吐鲁番木卡姆。那么这部歌舞剧应该以什么风格的音乐作为创作素材呢?笔者根据自己一贯的创作思想与习惯,在大量阅读和聆听了有关的曲谱和录音后,提炼出新疆地区音乐旋律、调式、节拍、节奏的特点、韵味和气息,利用新概念和新技法,参照现代人及青少年的欣赏需求,抽象出该剧的整体风格,力争不落入固有新疆木卡姆的陈旧窠臼。

风格的确立,进一步要求思索具体的写作形式。该剧共分五场,前有序幕后有尾声,音乐段落达三十一首之多,仅剧中歌曲就有十五首。因此,全剧音乐的色彩、调式、节奏、节拍、旋律的独立与统一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因此,笔者在创作时采用了西洋大小调式、汉族调式与新疆调式的并用与交替使用,并设计了一个使全剧音乐能够统一的小三度环绕乐句。(即545345),它出现在幕前合唱曲、序幕歌曲、一场小兰翎歌的前奏,二场三场转场,三场阿凡提与动物们的歌曲,五场阿凡提的麻袋舞,小兰翎母女相见与尾声歌曲《同在蓝天下》等多处,取得很好的听觉效果与风格上的统一,使全剧的音乐结构有散文般的美学意趣。

俄国作曲家格林卡说过,“语言的结束就是音乐的开始”,它阐述了音乐存在的真正意义。因此,笔者在该剧演员的形体表演与舞蹈等视觉艺术外在表现时,尽力使音乐的出现能辅助剧情发展,提示演员内在情感的更深层次,让音乐具有比台词与歌词更积极的情感涵义、色彩与生活气息。

笔者在该剧的整体音乐创作中,采用的创作手段是多方位的。节拍的多样性体现在二场7/8拍子的歌曲“树荫就是金翅膀”及“买树荫”等几首歌2/4、3/4、4/4混合拍子的使用上;体现在表述小兰翎逃跑时紧张情绪的小二度和声上;体现在“小兰翎母女相见歌”、“小兰翎之歌”及“阿凡提之歌”的通俗歌曲化上;体现在“买树荫”一歌的西洋歌剧感上;体现在“阿凡提麻袋舞”与“众动物与坏人打斗”的交响音乐性上;体现在“阿凡提与毛驴舞”等诸多风格迥异的创作手法与创作思想定位上,并通过独唱、对唱、重唱、齐唱、合唱诸多形式去丰富该剧的音乐内涵。

综上所述,歌舞剧《玫瑰园》的音乐创作既承受了一次艰辛劳动的磨炼,也是一次艺术创作的精神享受,在2002年末“陕西省第三届艺术节”上,获得了音乐创作最高奖―――“优秀音乐设计奖”。笔者的用心终未白费,该剧上演伊始,在一次作品研讨会上,该剧音乐得到了中国戏剧界泰斗级人物、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徐晓钟先生的首肯,他说:“这部戏的音乐就如同一朵白云,将这个戏托到了一定的高度。”我以为,这是笔者大半生受到数十个奖项中的“最高奖赏”。谢谢诸多领导与同仁的大力支持,更谢谢广大喜爱音乐与戏剧的观众朋友的爱戴,笔者定会与你们在作品中“神交”!■

上一篇:谈戏剧的草根性 下一篇:扩声系统传声器在演出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