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霞孤鹜齐飞,秋水长天一色

时间:2022-09-14 03:49:46

摘要:高效课堂背景下,提高课堂效率是关键。准确而又简洁、亲切而且生动、通俗中不乏时尚、机智下富于变化的语文课过渡语设计,是我们课文教学设计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课堂效率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中笔者结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实践案例,对语文课艺术的过渡设计进行了阐述。希望可以引领学生有滋有味地学习,并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思、有所得。

关键词:过渡语;巧妙;艺术过渡;课堂

《滕王阁序》中有一句经典:“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所描绘之景空旷、辽远,宫殿园林,楼阁庙宇,皆是大气中不失儒雅。在这众多的人文景观中,上下、四周、方圆衔接的如此紧凑、精美,可谓是天衣无缝,因此成为经久不衰的佳话。一节完美的语文课也要考虑教学过渡的艺术性,巧妙的教学过渡语言,会使整个教学节奏清楚明白,且又环环相扣,浑然天成。新旧知识衔接得好,能使课堂教学更加自然和谐,成为一体,不露痕迹。过渡语的编制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但凡优秀的作品都很注重结构上的过渡艺术,从中都可以找到构思精巧的的承上启下的段落。艺术的过渡不但能够承接上文,开启下文的内容,更重要的是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达到柳暗花明、引人入胜的奇特作用,尤其是在高效课堂背景下的语文教学中更是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不理想的课堂过渡语有这几类:1.过渡语随意。想说什么就说什么,课前准备不足,跑题的概率很大,前后内容衔接不紧密,学生不明确下一步学习的目标。2.教师过渡语冗长。教师不管课堂有没有变化,只把自己精心设计的过渡语滔滔不绝地背诵一遍,学生在短时间内既记不住内容,也不能理解意思。3.过渡语贫乏。教师的基本功不够扎实,语言的表达能力不强,好像没什么话可说,每节课就直接以课文的题目开端,课堂如一滩死水,毫无生机,这样教师也就失去了该有的引领和提升的作用,也不利于学生的发展。我认为,语文课堂要想活起来,关键在于教师如何设计课前和课中的过渡语,如何通过恰当的言语,把课堂教学的前后环节巧妙地衔接起来,从而能够自然而生动地进入到下一环节的教学中。精彩的过渡语,能给课堂注入一剂兴奋剂,能使学生的思维妙笔生花。

我认为精美的教学过渡,应渗透提示性、迁移性、逻辑性、形象性等因素。课堂过渡语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通过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的创设,将课本内容用巧妙的过渡串联起来,从而实现课堂教学内容的有机转换和课堂结构的浑然一体

在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课文时,我就采用了富有艺术情趣的问题导学法,提出了几个环环相扣的问题:1.阅读全文,看看作者回忆了儿时在哪几个不同的环境中的生活;2.从字里行间能不能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有所不同,有怎样的不同情感。在学生完成第一个问题后,如果就直接思考第二个问题,没有任何过渡语,由于七年级学生年龄小,又读了十几分钟的课文,大脑容易疲劳,此时的课堂就会很沉闷,显得机械呆板,于是我就通过互动的过渡来连接这两个问题:假如这就是你的实际生活,对这样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你的感受是怎样的,会不会有所不同呢?此时,学生发言的热情一下子就会被点燃起来,因为平时的学习负担重,他们所拥有的自由玩乐的时间太少,谁不希望在那景色优美的百草园中放松放松呢!平时迫于家长和老师的“权威”,哪个学生或多或少的不对学习有所厌烦呢!现在正是他们诉说烦恼的机会,谁还不愿意跃跃欲试呢?于是课堂气氛空前的热烈,学生说出了自己的心声,也解决了第二个问题。这种互动分层递进式的过渡,不但化解了课文的难点,而且调节了课堂氛围,使得整节课自然流畅,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二、教师的过渡语要形式多样,富有变化,以最大可能地增强课堂的艺术感染力

教师要随着课本内容和教学实际的需要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设计课堂过渡语,从而使学生听起来舒服悦耳,精神饱满,兴趣盎然。如学习《散步》一文时,我在学生自己了解清楚故事发生的环境后这样引导学生:多媒体播放节奏舒缓的,旋律优美的轻音乐时,请一位学生配乐朗诵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其他学生闭上眼睛边听边想:夕阳西下之时,景色如画,一家四口,有老有小在外散步,在遇到难走的小路时,“我”俯下身去背起了年迈的母亲,妻子俯下身去背起了自己年幼的儿子……,他们一家向前走去,此时此刻,你会有怎样的心情,会做出怎样的事情呢?如此引导,通过设身处地、以己推人,既使学生探究了文章的写作意图,领悟了语言要服务于文章主题的原则,又能引导学生去感知文中人物的性格特征。

三、利用文本语言材料之间的内外联系,通过联想、类比,进行粘连,以达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有些主题比较深刻的篇目应通过比较来讲授内容,这样的课堂过渡语要考虑的是不同内容的文章,应采用不同的方式,要根据自己上课的内容设计,重在于精巧二字。如《天上的街市》一文中有“请看那朵流星,是他们提着灯笼在走”一句,为了让学生体会“朵”字的妙用,我就只按照这个量词的字面去给学生解释,望文生义,并故意说郭沫若这个大作家也有犯错误的时候,我的“幸灾乐祸”引起了部分学生的反对,他们自发地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群情激愤地要我的说法,并由此过渡到了对“朵”字所蕴含的深意的大分析,这比直接要求大家记住“朵”字的作用效果要好得多。

四、课堂教学还要注意课文内容与课堂纪律的过渡

在实践课堂教学中,有时看到有些教师讲得激情澎湃,口若悬河,学生听着听着,有个别学生竟然睡着了。于是有些教师便会怒火万丈,厉声叱责:“昨晚你干什么去了,没睡觉吗?干嘛在课堂上睡觉?”这样既失了老师的儒雅风度又伤了学生的面子,效果也并不见得就好。我也碰到过这样的情况,我是这样说的:“同学们,今天老师感冒了,声音应该是充满了磁性,嗓音要比平常好的多么!你看,有些同学都陶醉了。”听我这么一说,大家都知道怎么回事了,睡着的学生被同桌推了一把,也明白了我的意思,于是打起精神听课了。

真正教学高手的“教学环节的过渡应该自然(淡而无痕)”,基于此点,这几年来我也一直在学习并实践收集到的关于教学过渡的方法。 俗话说:过河要搭桥,爬高要登梯。这“桥”和“梯”就是从此岸到彼岸,从低处到高处的过渡工具。过渡语就象一根穿珠子的线,它能把教材象穿珠子一样穿在一起;过渡语就象一座多彩的桥,它让教师与学生通过理解近距离地走到一起;过渡语就象一滴明目的水,它能帮助学生洗去眼中的阴霭。精妙的过渡语,能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能充分地调动学生的情感,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与作者产生情感的共鸣。因此,在课堂上教学中,我们要时刻重视过渡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金平.说话的艺术[M].北京:海潮出版社,2006.12.

2.王家伦.论语文课时教学的起承转合[J].中学语文教学,2009(03).

上一篇:中学数学课堂中“潜能生”培养初探 下一篇:初中美术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