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设计的教学模式初探

时间:2022-09-14 03:33:15

美术设计的教学模式初探

一、中职服装专业美术设计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1.课堂教学效率较低

服装美术课堂教学大多采用“教师讲解、示范、学生临摹”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显得单调,只注重教师的“教”,不注重学生的“学”,在教师与学生活动的切换等待过程导致课堂教学效率较低,部分作业甚至是教师动手给学生改画完成,这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创作思维能力的发挥,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背道而驰。

2.学生基础薄弱,缺乏专业学习兴趣

职业中学生源普遍基础不强,服装专业学生也不例外。由于在义务教育阶段缺乏系统的美术学习训练,很多服装专业学生美术基本功欠缺。部分学生由于美术基础差,在学习活动中不能完成学习目标,久而久之对专业失去学习信心和兴趣。

二、中职服装专业美术设计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1.面向职业岗位,确定课程教学目标

职业中学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能在服装企业从事服装款式绘制、服装工业样板制作、服装裁剪、服装裁片缝合、服装整烫、样衣制作等岗位工作的高素质中、初级专门人才”。由于受学生基础和学制时间制约,实际上职业中学服装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职业岗位主要有服装打板、服装裁剪、样衣制作、CAD制版放码,跟单、质检、服装产品生产流水线的组织与技术管理,服装产品推广渠道管理等工作岗位。虽然这些岗位比服装款式设计工作岗位对从业者美术设计功底要求低,但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服装美术技能和审美能力,能够熟练绘制服装工艺款式图和服装结构款式图。基于大多数毕业生就业岗位的特点和能力要求,结合服装专业学情,职业中学应把提高服装专业学生的审美能力,掌握基本的服装美术设计理论知识和线描服装效果图的绘画表现技能,熟练掌握服装工艺款式图、服装结构款式图的绘画表现确定为美术设计课程总体教学目标。

2.优化课程设置,内容对接岗位需求

服装美术设计教学必须区别于普通绘画美术基础教学,要紧密围绕服装美术设计课程总体教学目标来选择教学内容,以对接专业课程学习需求。结合毕业生就业岗位技能要求,将服装美术设计课程教学内容划分为三大模块:设计基础模块、设计理论模块、综合实训模块,三大模块层层递进,组成了完整的服装美术设计课程知识体系。设计基础模块主要是绘画基础训练和服装绘画表现,培养学生的绘画基础技能和审美能力,重点掌握服装款式图表现技法。设计理论模块选择毕业生职业岗位必需的设计理论知识教学,培养学生对形式美法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综合实训模块是整个教学中具有关键性的实践环节,使学生从服装设计、服装结构处理到服装缝制工艺全过程的综合实训,在服装设计课程教学活动中完成。优化后的美术设计课程在教学内容上与服装结构、服装工艺课程教学同步进行。如在进行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结构和缝制工艺教学时,款式图的绘画表现教学重点就放在男女裤子、男女衬衣的训练上,对款式的结构、比例以及缝制工艺特征的表现,都要体现裤子和衬衣的结构制图、缝制工艺的要求。综合实训模块更是将服装设计、制板、工艺融为一体。因此,教学内容的交叉整合极大地增强了服装美术设计课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3.改革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有位哲人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让学生学好一门课程,必须让他们对该课程产生兴趣和求知欲望。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引入多媒体技术,将信息技术与服装美术教学整合,通过动态的视频将作品的意境美、音乐美和艺术美充分表现出来,调动学生审美主体的心理功能活动,从而产生强烈的美感效应,大大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学习兴趣。采用多媒体教学也提高了教师讲解和示范的效率,能够让学生更直观地赏析优秀作品。教师对学生完成的作品要及时评价和鼓励,对优秀作品可在班级内展示,以激发学生对美术课程学习的持久兴趣。职业中学服装专业美术设计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其教学有别于纯艺术的美术教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围绕学生就业岗位技能需求,对接专业课程教学内容,运用信息技术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能够活学活用,真正掌握服装设计表现技能,这样才能培养出适应服装企业岗位需求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作者:王晓东 单位:四川广元市职业高级中学校

上一篇:美术设计的一体化培养模式 下一篇:卫星通信在林业传感器网络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