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内涵及其核心标准研究

时间:2022-09-14 02:29:3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内涵及其核心标准研究

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肩负的重要职责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教育当代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科学观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即内化理论并外化为自己的实践,解决现实生活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其中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让大学生能够真正去学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并真正为我所用。这里所涉及的就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内涵以及其核心标准问题:即“四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和“三入”(入耳、入脑、入心)。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内涵;标准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一直是学术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还需把握好其内涵及其核心标准。只有在把握这些重点问题的基础上,才能提出具体解决问题的途径。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内涵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包含的知识体系是高校对大学生们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石。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有助于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正确分析形式与政策,使自己能够用正确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处理实践中遇到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正确辨别是非,坚决抵制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侵蚀。

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所论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就是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运用思想政治课理论,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兴趣,让大学生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高的思想道德素质,并能够外化自己所学理论解决实践问题,成为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核心标准:坚持“四真”和“三入”

(一)“四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

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想把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的核心标准,让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收益无穷的的优秀课程,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必须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把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深奥的道理变的通俗易懂,使学生能够真学真懂马克思主义。课堂上要采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紧密联系实际,避免“正确的空话、大话、套话”等,使原本枯燥无味的课堂变得生动活泼,能够让学生在老师的感染下真心去学并且能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课理论。高校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课理论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能够使其真正信仰马克思主义和坚定社会主义信念。使之能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原理,化理论为实践,能够解决生活当中的实际问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最终成为高素质的创新人才。总之,只有让学生能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理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才能够得到有力的体现。

(二)“三入”:入耳、入X、入心

在人所具备的素质当中,思想政治素质是人的核心素质。在社会主义高校当中,对当代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是其重要特性之一,也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必然要求。在大学生课程体系当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它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播与讲授,更注重的是学生有没有积极内化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然后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实践的准则。高校大学生在入学之初,由于文化基础缺乏,对学习缺乏热心和兴趣,对思想政治理论课更是漠然对待。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课堂上经常可以见到学生看小说书,打游戏,用手机发短信等屡见不鲜的各种现象。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入手,让学生能够愿意去听,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理论先“知”,然后才能“行”。然而要让学生“知、行”统一,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保证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入耳、入心、入行”。保证好的教学效果的第一步就是“入耳”,所谓“入耳”就是让学生感兴趣,愿意认真去听。“入心”就是学生积极吸收,把所学的理论知识内化到自己的心灵深处,变成自己的知识。这是达到好的教学效果的“第二步”。最后一步就是“入行”,所谓“入行”就是学生自觉地将自己的所学知识外化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并积极应用到实践当中,解决各种问题,成为社会有用之才。这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的最佳教学效果,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所在。

【参考文献】

[1]赖锐.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15.

[2]蒋立伟.增强高校“两课”教学实效性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5.

[3]范丰臻.关于网络政治课教学的若干思考[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

[4]蔡晓平,蒋林浩.专题学习网站在“两课”教学中的应用[J].电化教育研究,2006(05).

[5]游秋梅.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政课自主学习模式探究[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03).

作者简介:周敏(1986―),男,汉族,研究生,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上一篇:探析民商法中的诚实守信原则 下一篇:刘作虎:本分与野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