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时间:2022-09-14 02:29:11

关于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思考

【摘要】本文在剖析中职学生心理与思想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增强中职德育实效性的途径,主张德育工作必须满足教育对象的合理需要,把握适当的教育时机,掌握个体差异理论,改进教育方法,拓宽教育渠道,努力提高德育教育工作者的自身素质。

【关键词】中职教育;思想现状;德育教育;实效性;途径

从20世纪末起,我国中等职业教育迅猛发展,一批中职院校先后成立,中职学生数量大幅度增长,与中职院校数量规模高速扩展相对应的是,大多中职院校“生源基础水平下降”。

一、中职生思想现状分析

1、部分学生存在自卑心理

进入中职院校就读的学生,基本上都是在与普通高中学校无缘的情况下,进行的一种无奈的选择,往往是以一个学业失败者的心态进入中职院校的,他们在同龄人中自感抬不起头来,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

2、矛盾心理比较强烈

一是自信与缺乏自信的矛盾。中职生正处于心理发展过渡时期,逐步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的能力,对处理生活问题具有一定的自信心,但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又往往缺乏自信心。二是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中职生年龄小,社会经验不足,总体上还不够成熟,自尊心又强,有许多思想情感不愿意向人吐露,在心理上产生一定的闭锁性和孤独感,以致上网聊天、打游戏,甚至通宵上网。三是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这个年龄阶段比较普遍。

3、情绪化比较严重

希望能深刻解读社会,却在思想作用于现实的过程中往往过于情绪化。他们容易出现情绪左右摇摆,特别是在强烈刺激下表现出冲动情绪甚至还外化为冲动行为。

4、畏难情绪时有存在

他们要求发展智力,却由于初中阶段所积累的文化知识相对不足而对此产生较大的畏难情绪。中职学习的专业性、自主性、灵活性也使得他们难以适应,进而产生了畏难情绪。

5、盲从、迷惘现象比较普遍

有自我设计的强烈愿望,却由于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而感到迷惘。这个年龄段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加强,却又缺乏社会实践,思想易脱离实际,在进行自我设计的时候,面对多元化的物质文化生活、多样化的社会价值观,容易盲从、迷惘。

6、随波逐流现象不容忽视

中职学生试图独立,却因一些客观原因和自身条件限制而随波逐流。步入中职后,脱离了父母的管束和高考的压力,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识迅速发展,又由于长期以来教育体制导向的弊端,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加上经济的无法独立,从而处于对复杂多变周围环境把握不准而随波逐流。

二、探索增强中职生德育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在中职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实践中,往往存在这么一种现象: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我们常常感到主观愿望和客观教育效果存在着较大差异:大量艰辛劳动的付出,往往收获不到预期的教育效果;讲台上苦口婆心地说了半天,学生却不为所动,收效甚微;告诉了该如何去做,可是他们无动于衷;我们反对的、错误的事情,他们偏偏要去试一试。这些现象给我们的德育教育提出了尖锐的现实问题,笔者在实际工作中也形成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1、德育教育工作必须满足教育对象真正的合理需要,必须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是通过一系列教育实践活动,影响教育对象,转变对象的错误言行,形成对象的正确言行。因此,德育教育必须从满足教育对象的真正的合理需要入手,面向教育对象,结合学生生存实际和文化层次,多办实事,深入浅出地在解决思想问题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上下功夫。

2、把握适当的教育时机

对德育教育实践活动而言,要保证其有效性,不得不注意把握其最佳教育时机。 在实际教育活动中,冷处理和趁热打铁两种方式正是把握教育时机的具体操作方式方法。德育教育工作是靠讲道理摆事实去说服教育对象,而不是靠强制来压服教育对象,因此,在碰到教育者和教育对象一时难以沟通,在某个具体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时,不妨“冷处理”,即放一段时间等时机到来再说,而不要强硬灌输、强制接受。而在教育对象已心悦诚服的认识到自己的言行错误并从内心表示愿意加以改正时;教育对象已取得一定成绩或刚刚接受了奖励和表扬时;教育对象已真正理解并接受了较低层次的道理时,教育者就必须趁热打铁,抓住时机做更深层次的引导教育工作,巩固和深化思想政治教育成果,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3、掌握个体差异理论,使教育更有针对性

当前德育教育工作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针对性不强,“一刀切”、“一锅煮”比较普遍。运用心理学中的个体差异理论,了解和掌握每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因人而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因人施教,把处在不同状态下具有不同能力的人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

4、研究特殊心理活动

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教育者要讲真话,不讲假话,讲真道理,不讲假道理。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工作能力,掌握教育的科学方法,讲究艺术性,增强感召力,同被教育者心理相融。上课时态度诚恳、感情真挚,讲话多一些人情味逐步达到情感相通,道理就容易被接受。另外对青年人的好奇心也要善于引导或打 “预防针”。

5、改进方法,拓宽渠道,在增强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感召力和渗透力上下功夫

认真研究新形势下思想道德建设和德育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努力在教育方法、手段和机制上改进创新,增强教育的实际效果。

6、德育教育工作者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和增强从业能力

这是实现德育教育工作有效性的关键问题。德育教育工作者是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主体,在德育教育实践活动中起着承上启下、穿针引线、具体组织实施的重要作用。我们的一言一行、道德品质修养、政治立场、政策水平、知识水准、人格魅力、敬业精神、实际工作能力直接关系到德育教育的有效性。总之,作为德育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一定要切实加强学习和积极投身于实践锻炼,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与时俱进地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新方法、努力实现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性,从而发挥德育教育工作在当代中职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高玉娟,李明捐等.新形势下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途径和作用的探索.中国大学生在线—思政评论,2004.08.

[2]许敖敖.我们怎样培养面向二十一世纪的人才[M].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7.

[3]葛锁网.大学教育与管理心理学[M].南京大学出版社, 1998.

[4]张厚粲.大学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

上一篇:积极引导和塑造少数民族大学生正确的思想观念 下一篇:基于模因论的英语词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