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联和维生素E外用佐治新生儿硬肿症疗效观察

时间:2022-09-14 02:27:17

【摘要】 目的 观察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联合维生素E外用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的疗效。方法 将80例硬肿症患儿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0例,治疗组40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多巴胺加多巴酚丁2.5~5 μg/(kg•min),静脉输液泵输入2 h/次,1~2次/d,疗程3~5 d,并同时给予维生素E外用。结果 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65.0%。结论 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联合维生素E外用治疗新生儿硬肿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生儿;硬肿症;多巴胺;多巴酚丁胺;维生素E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的常见疾病,多见于早产儿,发病率约6.8%[1],中、重度可并发肺出血、休克等,病死率高。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成活率不断提高。本科2005~2008年采用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联合维生素E外用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择本科2005~2008年住院的新生儿硬肿症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新生儿硬肿症分度参照1995年全国新生儿学术会议所定的标准[2]。治疗组40例中男27例,女13例;年龄1 h~12 d,体质量2500 g19例,体温≤34℃ 22例,体温>34℃18例,单纯新生儿硬肿症6例,窒息14例,感染14例,颅内出血2例。对照组40例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1.5 h~10 d,体质量2500 g 20例,体温≤34℃21例,体温>34℃19例,单纯新生儿硬肿症8例,窒息16例,感染14例,颅内出血2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质量、严重程度、病因以及硬肿程度等方面统计学分析差异无显著性。

1.2 治疗方法 所有病例均采用综合治疗包括:常规暖箱复温,足够热卡供应,抗感染,纠正酸中毒,补液等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0.5~1 mg/(kg•次)加10%葡萄糖加静脉微量泵维持给药,滴速2.5~5 μg/(kg•min),1~2次/d,2 h/次。联合维生素E外用,10~20 min/次,2~3次/d。

2 结果

2.1 疗效标准 显效:体温于12 h内恢复正常,硬肿于5 d内全部消退,反应良好。有效:体温于24 h内恢复正常,硬肿于7 d内全部消退,尿量正常,各脏器功能正常。无效:体温于24 h后恢复正常,硬肿于7 d内未完全消退或加重,各脏器功能未恢复正常。

2.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相对数表示,组间比采用χ2检验,P

表1

两组痊愈患儿病情好转时间及住院时间(d,x±s)

组别例数体温恢复时间硬肿消退时间反应好转时间住院时间

治疗组401.5±0.75.2±1.5*3.2±1.7*10.9±2.8*

对照组402.1±0.77.3±1.85.5±1.814.8±2.2

注:*P

2.3 治疗结果

表2

两组患儿治疗效果比较

组数例数显效有效有效率

治疗组40261295.0%

对照组40141265.0%

作者单位:563200贵州省桐梓县医院儿科

治疗组显效26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95.0%;对照组显效14例,有效12例,总有效率65.0%。

3 讨论

新生儿硬肿症是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皮下脂肪组织硬化和水肿,发生硬肿症时血液粘稠度增高,存在不同程度的微循环障碍和凝血功能改变的一种严重疾病。多巴胺和多巴酚丁胺为血管活性药物,小剂量多巴胺主要兴奋多巴胺受体,选择性扩张内脏血管,增加血液灌注。多巴酚丁胺选择性兴奋β1受体。小剂量(多巴胺)扩张肾、脑血管的作用,可以增加尿量。两者合用,利于组织灌注,利于改善微循环,使心排量增加,肾小球滤过增加,有利于排尿、减轻水肿、硬肿。维生素E是一种非特异性抗氧化剂,能清除氧自由基,维持酶活性,稳定细胞膜,防止不饱和脂肪酸的过度氧化,局部按摩能促进毛细血管内血液循环,抗凝血及血小板聚集,从而改善硬肿部位血液供应,促进硬肿消失和维持组织正常代谢[4]。维生素E为油剂,对局部有作用,外用可防止按摩时对新生儿皮肤的损害,从而使皮肤,肌肉营养以改善消除硬肿与水肿。

本组资料显示,使用多巴胺加多巴酚丁胺联合维生素E外用辅助治疗新生儿硬肿症,作用迅速,疗效显著。该方法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小,值得临床推广。

参 考 文 献

[1] 籍孝城,朱传,庞汝彦,等.新生儿硬肿症流行病学调查.中华儿科杂志,1992,30(6):3402.

[2] 魏克化,籍孝城,吴圣楣.新生儿硬肿症诊疗常规.中华儿科杂志,1991,29(3):163.

[3] 金汉珍,诸福棠.实用儿科学.人民卫生出版,1998:512.

[4] 佟琳如,万瑞香.儿科药物的临床应用.人民卫生出版,1996:273.

上一篇:缩宫素引产的临床体会 下一篇:冰硼散联合金因肽治疗放化疗所致口腔溃疡临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