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时间:2022-09-14 02:21:28

论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摘要】汽车维修专业的教育教学宗旨是培养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专业化、高素质人才,因此,在进行专业设置时应以社会用工需要为主要依据,在开设课程时应以岗位具体工作内容为主要依据,在调整教学内容时应该以用人市场变化为主要依据,从而构建一个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本位”为核心的职业课程体系,是目前职业教育行业课程改革工作的新趋势。本文主要探讨了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探索以及实践。

【关键词】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探索,实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生活质量得到了快速提高,汽车进入了千家万户,汽车维修产业迅速发展起来,为职业技术教育汽车维修专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汽车维修专业存在的问题

现阶段汽车维修专业在进行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改革存在着一定的不合理性;第二,汽车维修专业的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出现了一定的脱节现象;第三,实训中心缺乏完整的配套设备,现有设备的利用率也比较低;第四,课程体系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模块化教学、专业课教学没有明确的指导方向,专业基础课的课时也比较少;第五,现有教材内容也存在一定的不合理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首先,统筹兼顾是国家在进行教材规划时主要考虑的方面,但是我国地域辽阔,地域差别比较大,因此汽车维修专业的教材内容与区域经济很难相互合拍。其次,由于受到普通教育的影响,对学科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与理论性过于注重,从而导致汽车维修专业的教材内容缺乏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而重新建构课程体系与教材内容改革对于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专业建设来说,既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所在。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上述问题,就会对汽车维修专业的未来建设以及发展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2.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

2.1创新教学方法,加强教学设施建设

首先,汽车维修专业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因此,在对汽车维修专业课程进行改革的过程中应该创新教育教学方法。通过有效利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例如模块式现场教育教学方法、多媒体教育教学方法等,可以将汽车各零件的内部结构、工作时的运动关系原理清楚地、立体地展示出来,具有动态性、直观性的优势,能够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掌握汽车维修专业的相关知识。其次,在教学基础设施方面,应当加强实习基地、实训室以及专业教室的建设,此外还应配备完善的、完整的实训设施与实训设备,例如现代化的检测诊断设备、汽车电控系统以及典型的、先进的汽车零部件等,保证所有学生都可以自主地、反复地进行试验操作,从而可以保障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对现有知识进行巩固、运用,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及水平,提高学生对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2.2加强一体化教学

一体化教学指的是教师与学生共同在一体化的专业学习站内完成学习任务的教育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实践与理论知识有效结合的方法,是汽车维修专业使教育教学质量、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的有效方法之一。这种教学模式的“一体化”主要体现在企业员工与学生的一体化、企业技师与教师的一体化、工作环境与教学情境的一体化以及工作任务与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其最终目标是实现生产实践与教师队伍、教育教学情境、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内容以及培养目标的无缝对接。教师必须拥有丰富的、全面的理论知识基础以及良好的实际操作能力,并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准确的、规范的操作演示,才能有效地开展一体化实践教学。

2.3加强实训管理与考核

汽车维修专业的课程改革还包括实训课程的改革,在实训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以及考核。目前,汽车维修专业学生的的实训教学主要有汽车构造拆装、汽车电工电子、汽车驾驶等实训,学生必须要有驾驶证、电工证以及汽车维修中级证书等专业技能等级证书,才能获得毕业。在进行实训教学的过程中,对专业操作技能进行教学所使用的方法应以行动作为导向,大多数的学习单元可以采用四阶段教学法,即准备、示范、模仿以及练习,是一种程序化的技能培训方法;另一部分学习单元可以采取一体化教学方法,从而能够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在实训项目完成之后,可以通过组织竞赛考核等方式,对学生的操作进行点评与讲解,从而能够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习兴趣得到提高。此外,学校也可以通过与汽车维修企业进行合作,建立一种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的校企关系,从而能够使学生尽快适应汽车维修行业的工作。

2.4调整教学大纲

第一,加强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视程度,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学生如果没有良好的专业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汽车维修的专业课、实践课就无法得到深入开展。因此,汽车维修应该加强对专业基础课的重视程度,将现有的“机械识图”转变为“汽车机械识图”,此外,还应增设“汽车机械基础”这一课程,并设置相应的机械基础实训、实践教学环节等。第二,应及时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主动地、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使实践与教学结构得到优化统一。可以采取兴趣小组、讲座等形式,组织学生进行活动式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对理论基础知识的了解与掌握程度。第三,应当与时俱进地加强专业课教学。专业课的教学水平、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就业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学校应该通过组织专业基础知识讲座,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扩大,培养出全面型人才,更好地满足市场对汽修人才的要求。

结语:综上所述,本篇论文主要阐述了汽车维修专业在目前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汽车维修专业课程改革的相关探索与实践,望对相关研究及教学实践工作有所帮助。

参考文献:

[1]刘越琪,孟国强,郭海龙,李军,张永栋,张胜宾,温福军,张飞,许均锐. 能力分级培养的汽车维修类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08:38-42.

[2]姜绍忠,阎文兵. 基于“双元制”模式的高职本土化技能型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以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维修专业教学改革为例[J]. 工业和信息化教育,2015,09:13-18.

[3]马建军.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04:95-97.

上一篇:基于校企合作宝马BEST项目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 下一篇:浅议创新石油企业文化建设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