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孕妇产前保健

时间:2022-09-14 12:18:03

试论孕妇产前保健

摘要:本文主要从如何改进产前保健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和满意率的角度,提出了大力减少保健服务的等时问题,推行预约制,探索一对一的医生负责制,改变门诊和住院分开的服务模式,试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次性结算方法,加强孕期保健知识培训,提供其它非医疗保健服务内容,满足各种服务对象的需求。

关键词:产前保健 服务再造 探讨

产前保健包括对孕妇的定期产前检查,指导孕期营养和用药,出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使孕妇正确认识妊娠,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对胎儿宫内情况的监护等,是贯彻预防为主,及早发现高危妊娠,保证孕妇和胎儿健康和安全分娩的必要措施。

产前保健的分类:

1 孕妇监护和管理

2 孕期胎儿健康的技术

3 孕期营养

4 产科合理用药

5 孕期常见症状及其处理

本文浅析了如何做好产前保健工作,明显提高孕妇的健康和顺产分娩率。现将做法总结如下。

一、制定孕妇产前保健措施

无论什么工作都必须有计划、有措施才能善始善终,保健工作也不例外,作者将制定的(孕妇产前保健措施)贴于门诊室明显的位置,让就诊孕妇能清楚看到。

具体保健措施如下:

(1)每个孕妇必须接受孕妇产前保健。

(2)保健知识至少3次。第1次孕早期保健知识,第2次孕中期保健知识,第3次孕晚期保健知识及母乳喂养知识。

(3)保健措施通过观看(孕妇保健知识)、(母乳喂养知识)

(4)保健时间一般在周一、五下午2时一4时。

(5)第三次保健时必须通过统一试卷测验,合格者继续接受保健。

2 孕妇产前保健内容

孕妇保健应从孕前3个月开始,并且越早越好。

2.1孕早期保健

(1)早孕症状:已婚生育年龄的妇女,月经规律,突然停经,伴有食欲差、恶心、呕吐、尿频、乏力、胀等。

(2)妇科检查:生殖道有无畸形,子宫增大与停经月份是否相符。

(3)实验室检查:尿妊娠试验、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等。

2.2孕妇中期保健

(1)询问饮食情况,有无阴道出血、头痛、水肿等异常,胎动出现时间。

(2)测血压、体重,测子宫底高度、腹围,听胎心,了解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如有异常,做超声波检查,检查下肢有无水肿。

(3)复查血色素、尿蛋白。

(4)填写保健卡中各项内容。

(5)指导孕妇数胎动进行自我监护。

(6)识别高危。

2.3孕晚期保健内容

(1)询问饮食、睡眠、胎动情况,有无头痛、水肿、腿抽筋、腹痛、阴道出血及流水情况。

(2)测血压、体重,及早识别妊高征。测量子宫底高度、腹围,估计子宫大小是否符合妊周数,检查胎位(四步触诊法),注意先露是否入盆,听胎心,查下肢有无水肿。

(3)复查血色素、尿蛋白、肝功能、血型,必要时做超声波检查。

(4)孕30周左右骨盆外测量。

(5)识别高危症状,重点注意贫血、妊高征、胎位不正、骨盆狭小、头盆不称、早产及过期妊娠等,进行早期诊断及处理。

3 孕妇产前保健的方法

3.1及早识别早孕症状,及早开始保健,早孕期至少检查1次。

3.2建立和填写孕妇保健卡。(1)详细询问病史。(2)全身检查。

3.3识别高危。

3.4在孕20周一24周至少检查一次,高危妊娠应增加检查次数。

3.5孕28周后争取每2周一4周检查1次,至少检查3次。如属高危应当增加检查次数。

3.6注意休息,避免重体力劳动,预防早产。加强营养,必要时补充营养物如钙铁等,指导护理,宣传母乳喂养好,做好临产准备,介绍临产征兆。

4 孕妇保健工作实施体会

4.1负责孕妇保健工作的人员必须熟练掌握孕妇保健知识,诚恳热情地把孕妇产前保健知识的目的、意义告诉孕妇及其家属,熟练灵活回答孕妇及家属提出的有关问题。

4.2因人而异,耐心指导,有些因孕妇及其家属的文化程度风俗习惯的影响,许多孕妇对产前保健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孕妇因工作时间等问题,而忽视产前保健。针对这些现象,保健人员要有足够的耐心,通过宣教使孕妇及家属对产前保健重视起来,如一次不行,两次,三次,对工作繁忙的孕妇尽量照顾,缩短其在医院的时间。

4.3把孕妇产前保健知识简单化,以达到通俗易懂。

4.4充分利用现代化通讯条件开展孕妇产前保健工作,对每个孕妇建立通讯卡,记录孕妇家庭和工作单位的电话号码,孕妇产前保健人员的电话号码也留给孕妇,随时与孕妇联系解答孕妇及家属的咨询。

二、产前医疗保健服务和措施

随着医疗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如何搞好医疗保健服务,适应市场竞争,是医院管理者的重要课题。服务流程再造是现代管理的重要方法,是改进服务的有效措施,越来越得到普遍采用。许多医院都通过改造服务流程来树立自己的服务品牌,提高服务水平。妇保科作为妇幼保健院的主要科室,其服务如何关系到妇幼保健院的服务质量和品牌的形成。为此,我们对本院产前保健服务流程进行了思考,并开展了调查,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工作建议,为进一步搞好产前保健服务,提高服务满意率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2007年5-6月,我们对来院做产前保健的30名孕妇接受服务的过程进行了无任何干扰的随机跟踪调查,同时对在我院接受产前保健的孕妇进行了无记名随机问卷调查,共发问卷150份,收回148份。

2 结果

2.1跟踪调查结果

2.1.1总体情况。按照来院作产前保健的产妇的时间分布,在跟踪调查的30名产妇中,上午调查了20名,下午调查了10名。30名孕妇产前保健共用时间1934 min,其中医疗保健服务(以下简称服务)时间为810 min,占42%;等待时间为1 124 min,占58%,总体是等待时间超过服务时间。从人数上看,等待时间超过服务时间的有16人,等待时间低于服务时间的有14人,没有1人不等待。按上、下午区分,在等待时间超过服务时间的人数中,上午14人,下午2人;在等待时间未超过服务时间的人数中,上午6人,下午8人。上午等待时间占65.31%,下午等待时间占37.10%。

3 讨论

由跟踪调查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可见,孕妇对产前保健服务最不满意的是等时太长,两种调查结果是一致的。说明在这方面必须想办法解决,从服务行业的角度来讲,一种服务如果等时太长就是最不方便的服务。因上午就诊病人多,造成上午等时现象更为严重,而下午较闲,分布不均。从等时分类情况看,看医生的等待时间较长,是与部分孕妇做了辅助检查有关。从一次最长等时项目看,各辅助科室的等候时间均较长。在服务环节中,收费等环节重复多次。调查显示,大多数孕妇喜欢从产前保健到住院分娩由一个医生负责,这即是需求意愿,也提示我们应该改进服务,给予满足。对服务流程满意的只占39,9%,加上较满意的共占75.0%。对医生的服务满意的占54.7%,加上较满意的共占85.1%,比对服务流程的满意度高,但是还存在一定差距,需要进一步提高服务质量。预约制受到孕妇

的普遍欢迎,选择比例较高,而愿意提高收费,增加不排队服务的比例较低。说明如果服务没有差别,只是不等待就提高收费价格不受多数人欢迎。在等待时间里提供何种服务的调查中,孕妇首先选择看有关健康教育的材料,说明怀孕期间的妇女最希望得到的还是孕期保健知识,其它各种选项均占一定比例,为我们增设服务项目提供了依据。

4 启示与建议

4.1大力解决服务等时太长的问题。在服务方式上,预约看医生是欧美国家医院普遍实行的方法,国内一些先进医院也实行了预约制。我院产前保健应推行预约方式,以解决等时问题,并解决上、下午就诊人数不均衡而带来的诸多问题。

4.2对于晚期孕妇,由于检查环节增多,孕妇行动不便,可采取照顾措施,预约B超检查和做胎儿监测等,尽量减少等待时间。

4.3服务流程再造。从产前保健到住院分娩可试行“一对一医生包干负责制”,这样有利于与孕妇建立感情,熟悉个性,了解情况,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用心相护”的服务理念,满足孕妇的意愿。同时,这也是病人选择医生的具体体现,有利于对医生的评价和考核,促进服务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4.4借鉴并试行“一站式”服务和一次性结算方法,打破各环节都排队等候的形式,尽量减少相同环节的多次重复。

4.5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对孕妇的保健知识培训,设立健康教育资料阅读室等,与医生直接建立方便的咨询联系。

4.6增加硬件设施,设置等待休息室及小咖啡厅,有条件的也可增设电视/录像及听音乐服务等,以减少等待带来的不愉快。“以病人为中心”,进一步改善服务态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树立以孕妇满意为目的的服务理念,努力提高满意度。

4.7技术水平虽然在不满意因素中所占比例较小,这可能与群众对专业技术知识不了解,不能评价有关,需要提醒的是技术因素仍不能忽视。医疗保健服务涉及到人群的生活质量及社会生存、投资环境,服务的好坏也成为一个医疗保健单位提高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我们要把“以病人(服务对象)为中心”落到实处,积极改进服务流程和进行人性化服务设计,切实改善服务态度,为孕产妇提供温馨、便捷、高质量的保健服务。

三、结论:

建议孕妇结合自身的孕期检查和孕检医生直接沟通为宜,同时家人也要及时了解孕期的一些基本常识和生活护理知识,可以参考一下4点:

1 保持心情舒畅

2 做好个人卫生

3 提高自身免疫力

4 饮食宜营养为主

参考文献:

[1]吴世芬,韩玲,250例孕妇孕期保健知识的调查分析[J],南方护理学报,2001,(04)

[2]徐冬梅,李花子,孕妇自我保健的体会[J]吉林医学,2005,(01)

[3]陈文英,罗小燕,江白玲,孕妇生活保健工作体会[J],当代医学,2010,(01):60-61

[4]何伯红,杜丹丽,产前健康教育的研究进展[J],蚌埠医学院学报,2009,(12):1164-1 166

[5]张文,孕妇保健从“吃”开始[J],食品与健康,2004,(01)

上一篇:患者就医时的心理状态分析 下一篇:以人为本创造性地做好企业计划生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