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上巧妙激趣活跃气氛的探究

时间:2022-09-13 11:41:43

课堂上巧妙激趣活跃气氛的探究

中图分类号:G633.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992(2011)01-0347-01

摘要:要培养,激发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心理及年龄特征巧妙设计片断,促使学生不断产生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欲望,诱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不断进入注意力集中状态,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到知识,老师即轻松,又可得到教学的乐趣。

关键词:探索教法;动手实践;创设情境;开展竞赛;游戏故事引入;结合史料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教学过程,是一个充满心理活动的过程。怎样使小学生保持较长时间的注意力集中,是一个课堂教学中经常碰到的问题.特别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面对比较枯燥的数字,如何唤起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顺利实现教学目标呢? 下面,结合本人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探索教法,激趣乐学

根据小学生爱新奇,好胜的心理特征,结合数学教学内容,不失时机地诱发学生学习兴趣,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教“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少几”的应用题时,如果把新概念细细讲解,学生会感枯燥乏味。因此,巧妙设计准备题搭桥铺路,让学生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促使知识正迁移,把前面练习的“求多几”的问题,改为“求少几”问题作为尝试题,通过启发学生比较,引导他们学习课本上的例题。然后激发他们试着解答,就能激发学生的情趣。虽然他们不一定都能正确地理解,会出现几种不同的解法,有着种种的疑惑。此时教师做适当的引导、点拨,启发他们讨论,大胆发表不同的看法,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归纳解题的思路方法。这样做就会使学生亲自经历探索知识过程,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使他们体验到获取知识的快乐感、成功感,增强他们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动手实践,激趣乐学

学习本身是一种复杂的思维过程,人的大脑就是思维活动的中枢,而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是启动大脑思维的动力。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动手实践,从中获得知识,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使他们深刻地理解知识并有效地运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让学生去实践,去动口数、动口说、动手量、动手画、动脑想,从大量的感性认识中逐步抽象出数学概念,并掌握概念实质,变枯燥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达到激趣乐学。

例如,在教学“圆的周长”一课时,我改变了教师演示,学生看,教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法。而是让学生各自拿出课前准备好的直径3厘米、4厘米、5厘米的圆形硬纸板,独立做实验,让每位同学测量自己手中的三个大小不等的圆的周长,然后再测量直径,及时组织学生讨论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通过亲自测量,同学们都明白,从前面的三个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中发现不论圆的大小,圆的周长都是与这个圆本身的直径的3倍多一些。最后,教师稍加点拨,学生很快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自己推出了圆周长的计算公式。

三、创设情境,激趣乐学

好奇是儿童的天性,悬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能力水平,巧妙地设置适当的悬念,创设思维情景,使学生产生新奇感和求知欲望,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面积”后,提出三角形与平行四边形如果不等底等高是否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呢?然后组织学生讨论,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后得出:若等底不等高或等高不等底的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不可能存在“2倍”与“一半”的关系。

但如果它们的面积和底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高是平行四边形的高的几倍或他们的面积和高一定时,那么三角形的底是平行四边形底的几倍。这样引导和讨论,加深学生对三角形面积的掌握。

四、开展竞赛,激趣乐学

根据低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比赛最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中,我面向大多数学生,为学生创设一个竞争和成功的机会,恰当地开展一些有益的比赛活动,用竞争来消除课堂中常有的枯燥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常有的口算竞赛,在每几分钟的口算训练中,我常以“开火车”、“抢答”、“夺红旗”、“接龙比赛”、“自作转盘口算卡”、“找朋友”、“争冠军”、“做医生’等形式的比赛练习,对做得好的同学及时给予表扬,采用对问题回答对的或做对的,来“鼓励他”鼓掌三下。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了学习的疲劳,在乐中掌握知识。

五、游戏引入,激趣乐学

例如,教学”能被3整除数的特征”时,我亲切的说:”同学们,我们来做个数学游戏好吗?你们任意报一个整数,我能很快判断它能否被3整除.不信,咱们试试看.”学生争先恐后发言,有的学生想难倒老师,说的数比较大,结果老师不仅判断准确,而且速度快,学生对老师的准确判断感到惊奇,心中疑惑不解,很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想弄个水落石出,此时教师就可以因势利导,引导学生观察探究新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到“一个数只要各个数位上的数字加起来的和是3的倍数,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

六、故事引入,激趣乐学

例如,教学”循环小数”时,我设计了一个故事.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故事的内容是……,这样说下去,还没等老师说完学生就异口同声的接着往下讲了: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一个老和尚和小和尚,老和尚在给小和尚讲故事……,从而引出了"循环"的概念,对这节课“循环小数”的学习就分解了难度.可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的理解和印象。

七、结合史料,激趣乐学

教师可结合有关数学史料,数据等.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在数学方面所取得的成就,认识到我国综合能力与世界强国的差距,从而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和危机感,增强使命感,激励学生为富国强民而努力攀登数学高峰.

例如,教学"圆的周长"时,教师动情的向学生介绍:约1500年前,我国有一位伟大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祖充之.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到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第一个把圆周率的值计算精确到7位小数的人.同学们,你们知道圆周率表示什么意思吗?想知道祖充之是怎样计算圆周率的值吗?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研究吧!如此以来诱发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兴趣,使学生跃跃欲试。

上一篇:办好科技创新 唱响平安矿曲 下一篇:厂商融资租赁企业的价值链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