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课上如何让学生有一双明亮的慧眼

时间:2022-09-13 11:31:07

生物课上如何让学生有一双明亮的慧眼

观察力是人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它有一个不断充实、完善和提高的过程。培养观察能力是初中生物教学中的重要教学目的之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呢?

一、给学生充分的观察机会,是培养观察力的前提

离开观察就不可能形成观察力,在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给学生观察机会。

从观察对象看,观察的对象不仅仅是活的生物材料、标本、模型,还应注意要求学生对各种事物进行观察。

从观察途径看,观察不仅限于实验课,在讲课中,同样也可进行观察。而参观、调查、课外小组、选修等途径,能增加学生的观察机会。

二、激发观察欲望,使之成为驱策学生观察的动力

青少年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成分是兴趣,它能很好地推动学生主动地去学习知识,研究探索。兴趣的培养不仅能转化为学习的动力,而且也能促进智能的发展,以提高学习质量和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是现代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课题。在观察活动开始时,学生往往带有一种极强的诱惑感和好奇心,而这种好奇心正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抓住学生“好奇心”这种心理特征,变好奇心为观察兴趣,进而转化为求知欲望。为了提高学生的观察兴趣,明确观察的重要性,可以给学生讲中外科学家的故事、介绍自然界中各种奇异的现象、做有趣的科学实验等。

观察兴趣浓,观察活动就耐心、持久。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中,要注意激发他们的观察兴趣。例如在细胞有丝分裂实验开始前,向学生提出:染色体能否看见?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怎样变化?在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实验前,向学生提出能否鉴定细胞的死活?引导学生了解质壁分离及复原是鉴定细胞死活的一种方法,以激发学生观察的兴趣和欲望。在观察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肯定、表扬部分学生观察细致、敏锐,以激发其他学生的观察欲望。

三、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观察方法,使学生形成观察能力

人们在长期的观察实践中,总结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观察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运用一些方法指导学生的观察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

在生物学教学中,要从各种现象中获得关于生物的物质基础、结构基础、新陈代谢、应激性、生长、发育、繁殖、适应性等方面的感性认识,必须有周密的观察计划,没有周密的观察计划,就没有科学的观察顺序,就会造成顾此失彼,观察不够全面,不得要领。学生在开始观察时,往往会感到不着边际,无从下手。

观察要有序,包含两个方面,一是整个观察活动过程要按一定顺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二是对于具体事物观察要有序。因为无论是生物标本还是模型,无论是一张挂图还是一个图表,人们都不可能一眼就顾及全部细节。这就要求我们在观察中,把整体分解成几个部分,一部分一部分地逐个观察。所以,有序的观察是最基本的方法。

(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第四中学)

上一篇:放飞心灵 畅想语文 下一篇:在生物课堂上如何培养中学生的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