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留守之花”美丽绽放

时间:2022-09-13 10:26:38

让“留守之花”美丽绽放

随着社会的发展,农民打工潮的加剧,农村夫妻双双外出务工的增多,在广大的农村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未成年群体――农村留守儿童。据统计,80%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和监督孩子学习。农村学校受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理念的局限与制约,针对留守儿童的需求提供特殊有效的教育和关爱力不从心,学校与家庭之间缺乏沟通。家庭和学校监护不力,导致相当数量的留守儿童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包括学习、心理、人际交往等品德问题。面对这种种的问题,作为教育的主要力量,教师如何通过自己的特殊工作实现对留守儿童的教育,显得尤为的重要。

那么我们要根据留守学生的问题,有针对的加以影响。

一、在数学教学中提升留守学生的班级认同感

由于留守学生与父母聚少离多,沟通少,导致他们出现心理的偏差、情感冷漠、内心封闭、行为孤僻等问题。

新课程理念要求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小组合作交流模式较好的反映这一理念,也能够让学生更多的参与教学,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这对留守学生来说是改变交际薄弱等问题的良机。在小组学习中,经常会有不同认知的碰撞交流,如一旦有争议的问题,学生之间会有思维的激辩与交流,这样的小组模式可以有效的打破留守学生的内心封闭,让他们与一般学生形成有效的互动,体验情感的波动。让他们与班级其他学生一起形成一个积极进取的集体,这样能较好的解决学生情感冷漠等问题,进一步地提升了学生的班级认同感。

二、在数学教学中强化留守学生的抗挫折能力

留守儿童由于长期的缺乏与父母的沟通,很少获得长辈的支持与信任,易导致自卑,更容易自暴自弃,抗挫折能力不高。近几年初高中学生出走甚至自杀事件时有发生,那么如何通过教学实现学生的挫折教育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思维能够得到较大的发挥,由于数学科目的特点,数学问题较多较难,很多学生不能顺利的解决数学课中的问题,其中更多的是缺少家长帮助的留守学生。那么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时刻关注这些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细致讲解,让他们也能体验到解决问题的快乐,收获到成功的喜悦。例如,在三角形全等的教学中,针对某一证明全等的问题,问题直观条件较少,对于班级的一位留守学生通过我有意识的提问,并且近一步的引导帮助,让他顺利的解决了该问题,他显得极为的兴奋与喜悦。很明显这与刚开始的状态很不相同,所以通过教师的帮助,让他们正确认识到问题并非不可战胜。从而可以极大的提升他们的自信心,强化他们的抗挫折能力。

三、通过数学教学实现学生的自我反思与成长

留守学生由于长期的独处,导致对自身的认识不足。无法正确的看待自己所处的地位位置。但是他们仍然有较强的好胜心。通过学生的这一特点,在数学教学中,让学生之间相互竞争解决问题,这样通过竞争相互发现自己存在的不足之处。比如,在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教学中对于求方程组的解,让学生自己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是代入法还是加减法,通过相互之间的比较,可以明显的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这样教师通过积极的引导让他们能正确的认识自己的不足产生的原因及问题所在,进行自我剖析,逐步的对存在的问题加以纠正,改进。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思想上的认识加以反思,让他们能进一步正确的认识学习乃至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加以探析,这样能让学生主动的认识自己,并从根本上改变自己。

四、在数学教学中激发留守学生的情感交流

新课程改革之后,数学中存在着较多的情感因素,这需要我们教师进行认真的研究与挖掘,并结合教学进行合理的配置,为学生学习创设出富有情趣的数学活动,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丰富学生的情感意识。例如,在课题学习《从数据谈节水》这几节课中,让学生亲自进行数据的收集工作,切身体会人们对节约水资源的认识,通过数学正确的认识水资源存在的问题与现状,更加体会节约用水的重要性。这样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加强了同学之间、与社会之间的交流,形成正确的情感认识。

对于留守学生问题的解决,对教师来说,这仍然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需要教师结合留守学生的年龄特点、身心发展等各方面因素有目的有计划的去进行教育,这样才能真正的实现留守学生的转化教育。

上一篇:浅谈思想品德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渗透 下一篇:论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