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学习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时间:2022-09-13 09:36:44

微学习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构建及应用研究

摘 要:随着移动技术发展,社会不断进步,人们的学习方式不断发生变化。学习不仅仅局限于学校和课堂,微学习概念的出现已经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它是未来现代化教育探索的新方向,并将推动高校教育教学的变革。文章率先提出“四微”学习的概念,并探讨了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微学习 英语教学 微时代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5)12-248-02

一、引言

随着移动技术、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微博、微信、微课、微盘等一系列微事物的出现预示着“微时代”的到来。人们的学习方式也在发生着“微”妙的变化:学习从数字化到移动化,再到微型化,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微学习。由于微学习这一新型的学习形态具有多维属性与特征,因此,虽然经历很多年的发展,学术界对“微学习”这一概念的认识尚未统一。我国学者对“微学习”的研究始于2009年。特别是近两年来,学者才逐渐开始对“微学习”进行研究与关注。{1}而且,国内学者对“微学习”的研究角度各不相同,值得参考的内容凤毛麟角。由此可见,国内外对于“微学习”的应用处于初探阶段。把利用微博、微信、微课、微盘等方式进行学习统称为“四微”学习,“四微”学习是不受时空、内容、教学限制的碎片化学习,我们要将其与高校英语教学进行融合,对其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研究。

二、微学习的特点

1.信息传递的即时性。微学习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的学习。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如今,信息的更新速度非常快,随时随地都有新信息、新事物的出现,课堂教学只能针对已经准备好的知识进行讲解,对于知识快速更新的时代,课堂教学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而微学习具有信息传递即时性的特点,有助于教师随时更新知识,为学生随时获取新知识提供了广阔的平台。{2}

2.承载内容的广泛性。课堂教学的内容往往来源于教材,内容单一,枯燥。难以使学生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并吸引其注意力。微学习的内容来自于网络,包罗万象,学生可以在一个庞大的知识体系里选择自己所喜欢学习的内容,不受教师、课堂的约束。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拓宽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3.承载形式的多样性。传统教学主要采用板书的方式来讲解教学内容。虽然目前很多高校安装了多媒体设备,但由于网络并未覆盖到班级,因此多媒体设备的应用还主要停留在播放PPT、图片、少量的音频或视频文件。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但与微学习相比,这种形式的教学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因为所有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只能在课堂进行。而微学习可以承载多种形式的信息,只要有网络的地方,学生就可以下载各种形式的资源进行学习。

4.学习环境的泛在性。为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如今的教育已逐渐转向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泛在学习、终身学习为目的。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构建一个无处不在,随时随地泛在的学习环境。传统教学环境局限于学校及班级,资源通常也只能在课堂中与学生共享。而微学习,只要在有网络的情况下就可以实现自主学习,随时随地学习或与他人共享学习资源。微学习是传统教学的无限延伸,是实现自主学习、泛在学习与终身学习的必要手段。{3}

三、微学习时代高校英语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

目前,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校园内网络的覆盖及智能手机的普及应用,给微学习提供了平台,学生可以在手机中下载微信、微博、微盘等的手机客户端,实现随时随地学习。

1.微信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自2013年起,微信的推出得到了快速的传播与发展。它以互联网为媒介,支持发送文字、图片、语音、视频等功能,目前已成为人们日常沟通必不可少的沟通工具。这为拓展英语教学提供了开放的平台,为英语教学带来了宝贵的机遇。因此,利用微信辅助大学英语教学,让其成为师生、生生间分享英语习得成果的桥梁,成为辅助英语学习的第二课堂,成为师生与生生间互动的平台。它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够调动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并且能够很好地营造自主学习的氛围,进一步弥补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1)构建英语学习微信群。师生间可以以班级或讨论组为单位构建微信群。将英语学习微信群组作为教学的第二课堂,要通过此群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教师要明确提出通过微信互动的方式,并指定课代表作为微信群的管理员,通过相应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学生在微信群中的行为。

(2)作为英语口语教学的第二课堂。充分利用微信可以语音信息,进行实时对讲或视频通话的特点学习英语口语。教师可将微信群作为英语角,定期口语话题,让学生在微信群中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由于微信的语音具有记忆的功能,因此教师可以通过语音对学生的英语口语进行打分。学生还可以反复听自己或他人的口语录音,以便及时发现自己在发音、语调或语法方面的问题,取长补短,弥补自己在英语口语学习方面的不足。教师通过设计不同的口语情景,让学生在微信群中占主导地位,用英语交流对话,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3)作为分享知识的平台。由于微信还具备强大的分享功能,因此,要充分利用微信的这个特点,将其作为分享知识的平台。首先,微信具有朋友圈分享的功能,学生可将自己朋友圈中优秀的学习的资料分享到微信群或朋友圈中,供大家共同学习。其次,微信还可以添加公众号,学生可将自己了解到的有关英语学习的公众号到微信群中,大家可以添加并关注微信号,以便获得更多的英语学习资料。

(4)作为师生互动的平台。教师可将在课堂上讲解的资料以文字或图片的形式到微信中,以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完善与补充。同时,教师也可将需要强调或补充的资料到微信群中供学生进行学习。其次,学生可以在微信群中与教师进行互动,学生可就课堂上不懂的问题向教师进行咨询,教师在微信群中讲解或回答。

2.构建师生间微博互动体系。微博作为重要的信息交流平台在互联网中长盛不衰,如果把其合理地应用到高校英语教学中,会得到很好的效果,通过如下方式构建师生的微博互动体系。{4}

(1)注册微博用户。目前,国内的微博平台众多,但以新浪、腾讯、网易等为主要。从注册用户数量来看,新浪居首。从英文承载量来看,新浪最多,为47个单词。腾讯和网易分别为23个和27个单词,再从功能、稳定性、易用性等方面考虑,新浪微博具有较明显的优势。因此,可以依据以上情况选择合适的微博平台进行注册。

(2)进行教学互动。由于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在微博上布置课程作业、一些英语口语话题、与学生探讨课程难点及英语学习中的困惑。而微博平台具有便携的推荐、转发功能,因此教学互动不仅仅局限于师生之间,学生还可以通过推荐转发他人的微博进行学习互动,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3)进行教与学的反馈。微博具有投票及评论的功能,可以利用这个功能方便快速地获取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以便教师及时调整、改进课堂教学的不足。此外,学生在微博中的信息,其他同学也同样可以参与投票或评论,共同探讨话题,或提出建议。

(4)分享英语教学资源。与其他的平台相比,微博具有强大的分享功能。无论是文字、图片还是视频,都可以通过转发将资源与他人共享。此外,微博还可以关注名人,学生可以关注英语教学界的名师,随时获取他们的新知识、新信息,与他们进行近距离的接触,有助于自我激励,增加学习的动力。

3.微课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微课概念是2011年在国内被首次提出,它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信息资源形式就以其“主题突出、短小精悍、交互性好、应用面广”等特点被广泛认可。{5}微课的核心是教学视频,此外还有相关的教学环节设计、教学素材、教学评价、习题测试及互动等辅教学资源。{6}这些资源以一定的组织关系和呈现方式共同构建了一个半结构化、主题式的“小环境”,是在传统课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教学形式。{7}

教师可以利用微课围绕某个小的或零散的知识点用视频录下来,并将视频发送到微信群或微博中,学生可利用碎片时间下载或在线学习。目前也有很多网站提供微课的视频,教师也可将其他教师的微课视频进行分类整理,提供给学生进行学习。由于微课的录制时间通常不超过20分钟,因此,学生通常都能够集中注意力学习微课的课程,有助于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英语学习是不断积累知识的过程,这些看似片段的、零散的,甚至看似不相关的知识点日积月累可以弥补学习的漏洞,有助于知识的整合,学习系统的完善。

4.微盘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微盘也是我们常说的网盘、云盘,它可以提供超大免费云存储空间,并支持电脑、手机等任意终端的文件存储、同步和分享。如今,微盘的应用非常广泛,由于微盘的存储量大,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可以随时随地上传或下载文件,且数据是被保存在云端服务器,安全性很高。由于语言的学习需要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教师应尽可能地创设语言环境,让学生接触真实的语言资料,因此,需要大量的空间存储音频、视频等学习文件。U盘容易丢失且容量有限,硬盘虽容量大但不便携带,且两者都受到容量的限制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学习的需要。很多高校都自建微盘或采用校企合作的方式购买微盘服务,这种方式真正的解决了以上存在的问题。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微盘超大的存储空间上传英语学习资料,形成多媒体资源库,供学生随时下载或分享。学生也可将优秀的学习资源上传到微盘,不断完善多媒体资源库。这样,就把微盘构建成为一个庞大的移动教学资源库,可以随时随地为英语教学提供服务。

四、结论

信息社会的到来逐渐改变了人们的学习和生活方式,使学习呈现出数字化、移动化、微型化的特点。“四微”学习的应用研究是未来现代化教育探索的新方向,它将很好地推动教育教学的深刻变革。教育教学只有紧跟时代的步伐,不断地推陈出新,将微学习与英语教学相融合,才能真正掌握学生的脉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习由被动变为自主,由局限变为泛在,让学习真正成为生活的一部分从而受益终生。

注释:

{1}李开复.微博改变一切[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1

{2}周云.微博英语班级与课堂教学互动教学模式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2(2) :79

{3}Mork, C.M.Using Twitter in EFL Education [J].The JALT CALL Journal, 2009,(3):41-56

{4}曾军顺.微博对大学生的影响及思想政治教育对策[J].学理论, 2011,(20):182

{5}胡铁生,周晓清.高校微课建设的现状分析与发展对策研究[J].现代教育技术,2014(2):5-13

{6}王吉,邱海斌.计算机技术在微课理论及实践中的作用机制[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3(9):201

{7}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7

(作者单位:1.黑龙江科技大学嵩山校区外语教研室 黑龙江哈尔滨 150090;2.黑龙江大学信息化办公室 黑龙江哈尔滨 150080)

[第一作者简介:祁颖(1981―),女,黑龙江鸡西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嵩山校区外语教研室,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研究、英语教学研究]

(责编:若佳)

上一篇:现代信息技术在中职教学领域的运用机制探讨 下一篇:手术室医用高值耗材管理的实践与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