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

时间:2022-09-13 09:00:27

连续性护理对初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

【摘要】 目的:研究连续性护理对初产产妇产后康复的影响。方法:将2012年3-8月于本院分娩的初产妇70例,随机分成连续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5例,分别采取连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观察两组产妇的心理情况、子宫恢复情况。结果:连续护理组的产妇抑郁率占8.6%,产妇子宫恢复优良率占94.3%,常规护理组的产妇抑郁率占42.9%,产妇子宫恢复优良率占68.6%,两组产妇产后的抑郁率和子宫恢复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连续性护理; 初产产妇; 产后康复; 影响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12.31.028

产妇分娩后从生理和心理上均产生一系列的变化,胎儿分娩后无论是顺产或剖腹产对产妇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1],要采取积极的护理方法促进产妇生理功能的恢复,使产妇早日恢复最佳状态,以更好的精力和体力照顾婴儿。并且此时产妇的角色也发生了转变,要帮助产妇迅速适应母亲的角色,保持心理状态的稳定[2]。采取连续性护理的方法,及时全面的关注产妇的生理及心理状态,确保产妇顺利度过产褥期[3]。本院选取70例初产妇,分别采取连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进行对比,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3-8月于本院妇产科分娩的初产妇70例,均为足月分娩,年龄在21~38岁,平均(28±2.38)岁,其中顺产30例,占42.9%,剖腹产40例,占57.1%。将70例产妇随机分成连续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35例,分别采取连续性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组产妇无年龄、体重、学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常规护理 常规护理组对初产妇采取常规护理的方式,包括对家属及患者做好产后指导,做好会以及手术切口的日常护理,指导产妇婴儿喂养,日常巡护,观察产妇状态,做好日常护理工作。

1.2.2 连续性护理 首先做好产妇的产前指导和宣教,并取得家属的积极配合,为胎儿分娩后做好提前物质和心理准备。分娩后首先观察产妇的身体状态,指导产妇对产后不适及时作出适应性调整,出现问题及时与医生沟通,做好会及手术切口的护理,保持清洁,防止感染。此时的产妇身体极其虚弱,要从饮食上对家属做好指导,禁忌生冷、辛辣的食物,可多食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蛋白含量高的鸡蛋、瘦肉等营养价值高的食物[4]。提倡产妇早起轻微的活动,能够促进产妇子宫的恢复,防止产后并发症的发生。产后抑郁是产后的常见心理状态,观察产妇的心理状态,对产妇积极的做好心理疏导,向其讲授孕产知识,增进与产妇的交流,树立产妇的信心[5]。

1.3 评价标准 1个月后观察两组产妇的心理情况、子宫恢复情况,产妇的心理状态采用SDS量表评定,抑郁值﹥53,提示患者处于抑郁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对所得数据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采用 字2检验,以P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初产妇的心理状态 连续护理组的抑郁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1 两组初产妇的心理状态比较

组别 良好(例) 抑郁状态(例) 抑郁率(%)

连续护理组(n=35) 32 3 8.6

常规护理组(n=35) 20 15 42.9

2.2 两组初产妇的子宫恢复情况 连续护理组的初产妇子宫恢复优良率明显高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表2 两组初产妇的子宫恢复情况

组别 优(例) 良(例) 差(例) 优良率(%)

连续护理组(n=35) 24 9 2 94.3

常规护理组(n=35) 10 14 11 68.6

3 讨论

孕妇分娩后,完成了角色转变,生理上也发生相应的变化,对家人产生依赖性,急需家属的关心和爱护,而且此时产妇身体比较虚弱,抵抗力差,极易感染疾病,需要早期的康复锻炼和合理的营养支持。所以要从产妇的分娩前、分娩后保持连续性护理,从饮食、卫生、心理、康复等方面综合护理,才能保证初产妇以最好的身心状态渡过产褥期。

对初产妇产后的连续性护理能够极大的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出现。产后几天子宫不断收缩,大部分产妇会出现下腹部疼痛,并且会出现持续性产后恶露,此时要及时与产妇沟通,取的产妇的信任,以热情和蔼的态度对待初产妇,主动关心产妇的需求,向产妇讲授孕产知识,对产后身体的一些不适有正确的认识。鼓励产妇做早期的康复训练,既能提高产妇机体抵抗力,促进机体功能的恢复,促进子宫的早期恢复。同时观察产妇的生理状态,监测产妇的生命体征,每天做好产妇会和手术切口的护理工作,防止感染的发生。对初产妇在饮食方面宜选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保证产妇的营养,为婴儿提供足够的乳汁。通过本次研究,显示出连续性护理的明显优势和临床应用的必要性,在70例初产妇中,采用连续性护理的35例初产妇子宫恢复情况和心理状态均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说明连续性护理的模式能够以患者为中心,更全面的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参考文献

[1] 张瑞红. 初产妇104例产后心理护理[J]. 齐鲁护理杂志:下半月刊(外科护理), 2011, 17(1): 115-116.

[2] 于凤. 初产妇分娩前后的心理护理[J]. 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 2006, 3(10): 868.

[3] 初艳红, 刘桂珍, 于娜娜. 连续性护理干预对产后抑郁症患者的影响[J]. 中国临床研究, 2012, 25(6): 616-617.

[4] 王秀英. 产后健康教育及护理体会[J]. 基层医学论坛, 2012, 16(18): 2384-2386.

[5] 李雪琴. 心理护理在产后抑郁预防中的效果研究[J]. 中国当代医药, 2012, 19(10): 144.

(收稿日期:2012-09-01) (本文编辑:车艳)

上一篇:PICC管的护理 下一篇:护理干预对降低产后抑郁发生率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