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复合支付体系下医院财务的管理建议

时间:2022-09-13 08:43:11

浅析复合支付体系下医院财务的管理建议

摘要:随着医疗卫生事业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支付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逐渐向复合医保支付方式发展。不同的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影响不同,所以本文分析了医保支付方式的类型及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提出了复合医保支付方式下加强医院财务管理的管理建议,这为保障医院、病人、医保经办机构的利益、改进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以及促使医院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医保支付方式 医院财务管理 管理建议

一、引言

随着我国改革步伐的推进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国家财政的资金管理能力越来越强,医疗保险制度越来越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推动医保支付方式的改革,使医保支付方式由单一走向复杂组合。不同的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而复合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则产生重大影响。医保支付与结算过程直接影响病人、医院及医保经办机构的利益,为了保证医院的利益与复合医保支付的推广运用,需要加强复合医保支付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

二、复合医保支付体系概述

(一)医保支付方式

我国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重点是对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进行改革,不断完善医保支付方式。目前医疗保险费用的支付方式有很多,主要有按照服务项目付费、按照患者的病种付费、医保预付试点、按照床位以及时间付费、总额预算付费以及限额预算付费等医保支付方式。第三方医保支付结算中心机构为患者支付部分或者全部的医疗费用,提高医保费用在医院总收入中的占有率。第三方医疗保险付费方式还能够起到遏制医院费用增长的作用,使医院承担的经济风险增大。医保支付方式的不断转变,有效地提高了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水平,并规范了医院管理工作,为患者就医治病提供优质服务及就医保障。

(二)不同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

不同的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费用控制以及服务质量的影响程度也不一样。总额预算付费方式能够有效地规范医院管理工作,医疗费用得到明显地控制,减少了管理成本,并提高了患者就医水平,避免了资源浪费,提高了医院的服务水平,保证了医院服务质量。另外,医保经办机构可以控制医疗总费用,实现收支平衡,但会导致医院财务管理难度加大,无法有效推广运用新技术项目,使医院还承担不确定的效益风险。限额与定额预算方式增大了医院统筹医院资金支出的压力,加大了医院财务管理的风险。尽管定额支付方式限制了医院主动控制意识的作用,但其能够提高医院的医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管理和病案管理质量,使医院收费公正、合理。定额预算方式是基于项目收费进行的,在实际的执行过程中容易发生预算偏离成本现象,加大医院管理难度的同时还影响医院的收入。按照服务项目付费方式的实施前提是医院服务项目价格合理公正,这才能使医院与医疗机构更大程度地满足医疗服务需求,平衡医院医疗资源消耗与服务项目收费之间的关系,便于医院收支管理,同时也方便新技术服务项目的推广,但会导致医疗医患双方产生紧张的关系,若医院服务项目相当多的话,医保经办机构的审核工程则非常繁重,并且导致医院与医疗机构的管理监督成本过高。另外,医疗保险预付费用管理方式可以降低医保定点医院和医保经办机构的监督管理检查成本,保证控制医疗费用效果,增强医疗服务的专业性与自主性,但同时会抑制医院及医疗机构的医疗服务的积极主动性,反而影响了医疗服务质量。

综上,任何一种医保支付方式都是有利有弊的,并不是适用所有的患者情况。随着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医疗保险支付方式不断改进与完善,医保支付方式由单一的医保支付方式逐渐向复杂组合的医保支付方式过渡,这也是医保支付方式的未来发展趋势。

三、复合支付体系下医院财务管理建议

(一)遵循医保支付政策,医院提高医保费用管理意识

医保支付政策是由政府财政支持的,政策的执行需要医保经办机构和医院的相互配合,医院应自觉主动的在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下加强医保费用管理意识,重视并加强医保费用支付与结算的工作管理,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交流与合作,真心实意地为病人考虑,保障患者的利益。

(二)将医保管理纳入医院内部管理评估考核激助机制中

医院的内部管理评估考核激助机制能够有效监督检查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发现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奖励医院管理中先进的工作与人员,调动医院医疗工作管理的积极主动性。医院内部管理评估考核激助机制要求控制医院收入的结构,将医疗服务质量、医保质量等与医生收入挂钩,并纳入医保管理、药品资源耗费等指标;还要求医院加大奖惩与扣罚力度,通过考核评估机制,奖励医保费用控制好的医生,处罚医保费用超支的医生,这有利于调动医生对医保费用控制工作的积极性,扣罚做法可以使医生认识到医保费用控制的重要性,进而完善医生自身医保费用控制的工作。

(三)建立并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为了保证服务项目定额付费的效果,需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医院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工具化平台来监控服务项目。定额付费项目方式可以根据病人患病的病种设置标准临床路径,并通过该路径与相关工具来校对实际疾病治疗路径,检查路径是否偏离,项目收费是否不合理。另外,建立病情偏离分级审批制定,方便医生检查病情治疗路径以及纠正偏离,更有效地治疗疾病。而医院聘用专业的医保管理人员,医院医保管理部门分析定额付费服务项目的费用,并反馈结果给临床,这有利于实现定额付费服务项目与病情的统一,保证医保费用控制的质量效果,方便医院医保管理工作的完善,进而加强医院财务管理工作。

(四)医院应加强采购管理与成本核算

医院管理成本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管理成本和物资成本,物资消耗严重则医保支付的效果就差。加强医院物资的采购管理,采购质优价廉的药品及其他物品,实现物资采购的公平、公正、公开。另外,采用记帐、定额或定率的消耗方式来核算物资消耗,进而控制好物资消耗的成本。医院应加强与医药产品物价管理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建立价格与成本联动机制,确定医院服务项目的合理价格,控制服务项目、病种等医疗资源消耗,加强成本核算工作,进而保障按照病种、服务项目等医保支付方式的制定与应用。

(五)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医保支付与结算方式、价格政策等谈判机制

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在医保费用控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保证医保支付方式的管理效果,医院应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调动医院协商谈判中的积极性,摆正对医保费用控制的态度,尽可能地降低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的负面影响;协商制定价格结算方式与疾病分类体系,协商确定临床路径及其定价方法,从而实现保证医疗质量与控制医疗费用的目标,保障病人、医院以及医保经办机构的利益;还协商好医保资金分配以及信息公开的方式,便于医院与医保经办机构之间相互监督管理工作的开展,保证分配过程的公开与透明和医保资金使用效率的提高;协商医保预付费管理中的预付费额度,缩小资金成本,提高医院资金周转率,从而保证医院的正常运转管理;还要协商定额结算中超支与节约的处理方法,切实保障医院的合理利益。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不同的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产生不同的影响,为了保证医保支付方式的效果,医院应在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下,提高医保费用控制管理意识,加强医院采购与成本核算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医保管理在内的医院内部评估考核激励机制,并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在医院的财务管理过程中,加强与医保经办机构的交流与合作,这有利于确保病人、医院以及医保经办机构的利益,使医院财务管理更加合理,推动医院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苏永萍.复合支付体系下医院财务管理建议[J].财经界(学术版),2014,22:191-192

[2]马学敏.医疗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影响的分析[J].中国卫生产业,2014,32:64+66

[3]郑大喜.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医学与社会,2013,02:55-58

[4]余薇佳.论完善医保支付方式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影响[J].当代经济,2013,14:44-45

[5]陈江.医保支付改革进程及其对公立医院财务管理的积极作用[J].东方企业文化,2014,01:309

上一篇:浅析新行政单位会计制度“待处理财产损溢”核... 下一篇:浅析如何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进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