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

时间:2022-09-13 07:22:34

如何做好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

一、 问题的提出

进入高中以后,学生突然感到听课吃力,记忆困难,读写不畅,成绩下降厉害,而且很难再上来,这是为什么呢?本文旨在分析学生高中英语问题的成因,并主要就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方面谈一点肤浅的看法。

二、 问题的原因

经过三年的辛苦学习,初中毕业生考上了自己理想的高中,然而相当一部分学生在高一第一次摸底考试中的成绩却非常不尽人意,在平时的学习中他们普遍感到听不懂、念不顺、译不出;课堂教学气氛沉闷,教师总觉得很难完成教学任务。这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一) 初高中教材的要求不尽相同

初中阶段英语教学要求学生掌握约1500个生词,200-300个短语以及基本的语法知识,其中常用词语200个左右。而进入高中以后,要求词汇量达到2700左右,语法结构也明显复杂起来,课文篇幅也在不断加大,阅读课又偏重篇章理解和深层理解,这无疑就造成了高中生学习的困难。

(二) 初高中的教学方式相差较大

和初中的教材相比,高中的教材内容多,语言现象复杂,但上课的课时比较紧张,所以不可能只依靠课堂时间就能完成任务,学生必须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自主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其他同学研究探讨,借助词典、参考书等工具书来解决部分的问题,而学生对一切的不适应也是问题出现的原因之一。

(三) 部分学生思想有波动

有的学生认为,初三时学习任务太重了,到了高一该歇一歇了,到高三的时候再努力也不迟,思想上有放松情绪;有的学生认为,初中三年都没有好好学习,就是最后一、两个月突击了一下,也就进了高中,觉得没什么了不起的,有了这种松懈的思想,久而久之,学习也就困难了。

(四) 习惯不好

不能摒弃以前的习惯而适应高中的教学也是造成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比如,习惯于汉语解释授课,不习惯全英语教学,课堂常用术语掌握太少;习惯于老师对课文逐句详释,不习惯课文篇章理解和深层理解;习惯于老师教读生词,不习惯自己拼读,音标知识不过关;习惯于老师对作业全批全改,重老师所给的评价等级,不注意及时纠错和反思;不重视课堂笔记和语言综合运用;不重视课下整理和反思。

三、 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利用多种教学手段,精心设计教学导入

教师要善于运用学生喜欢的直观教学手段,如实物、图片、录音、等进行课堂教学,营造真实感。还要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精心设计导入部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好的导入是成功的一半。

(二) 进行专门的强化训练和查漏补缺

在新生入学初期,教师在做到授新的同时,还要做好一些专门的强化学习与训练。

1. 语音正音

语音决定英语的感觉,最初阶段,任课教师一定要做好正音这一工作,强化音标系统知识(音标的发音,音节的划分,重读音节的识别,单词拼读,字母组合及发音规律等),使学生不再依赖老师,自己能拼读生词,听音写单词。

2. 强化听力、朗读和口语训练

任课教师要从一开始就坚持用英语授课。在听力教学中,引导学生抓关键词和语气词等听力的技巧,并布置听力任务。可以给学生推荐《新概念英语》,坚持使用三年,完成第二册和第三册的内容,让他们通过模仿来提高听力。

3. 强化基础词法和基本句子结构的掌握

大部分学生对句子的基本结构没有掌握好,所以教师在开学初要进行句子结构的专门训练。让学生明白不同词类的功能和熟练划分句子成份,这将有助于以后对单项填空中句子的分析,有助于英语阅读中长句和复杂句的分析和理解,并且要竭力纠正学生的中英对照的思维定势。

(三) 抓习惯衔接

在外语学习中,习惯决定一切。不好的习惯一旦养成,要想改掉很不容易,所以在刚入学之际,对学生要进行必要的课堂学习习惯和课外自学习惯的教育,让他们养成如下习惯:

(1) 预习的习惯;

(2) 课堂上用英语思考问题,课堂互动的习惯;

(3) 良好的拼读单词的记忆习惯;

(4) 认真书写的习惯;

(5) 良好的听和听时作简要摘录的习惯;

(6) 坚持每天30分钟大声朗读的习惯;

(7) 阅读时重篇章理解,抓文章要旨和写作意图,学会猜词义和进行逻辑推理与判断,养成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

(8) 使用工具书的习惯。

(四) 教师要关爱学生,在情感上教师要做出努力,拉近与学生的距离

Jeremy Harmer的研究成果表明,好的教师仅有知识和技巧是不够的,更要有耐心、幽默和热情等良好的个性和情感态度。教师只有个人修养高,才会爱学生,才能乐于去寻找更合适的方法传道、授业、解惑。

(五) 着手加强调查,教师与学生共同磨合调整

新组成的班级的水平因人而异,最好的与最差的差距仍然比较大。一般来讲,来自城市学校的学生思想比较活,观点比较新,而来自其他学校尤其是来自农村的学生就显得较为害羞,不善言谈,容易落后。所以,在日常的教学中,要加强调查,因材施教。

(六) 改变教法,更关注学生的学法

新课程英语教学强调要超越“教师、课本与课堂”的教学模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口,互相协作,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教师需采用启发式和开放式的教学方法,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途径、手段和策略提高学习效率,特别要培养探究精神,使学生逐步成为独立和自主的学习者,真正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以适应高中阶段的学习。

(七) 教材话题的衔接

例如, NSEFC Module 1 Unit 1 Friendship描述的是二战时,在战火岁月中Ann的一封信,初中教材中也多次出现类似友谊的题材,如能在上课之前合理地回顾那些题材,会让学生感觉很亲切!

(八) 多方位培养兴趣

1. 让学生了解时事

每天上课之前教师可以简单地把发生在国内外的一些时事用自己的语言向学生描述,在讲述的同时把一些重点单词板书在黑板上,要求学生专门记在词汇本子上,学生非常愿意听,这样,既激发了学习兴趣,又扩充了词汇。

2. 创造一个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

宽松、民主的课堂气氛能引起学生的学习情感,坚定学生的学习意志,调动内在的学习动机。课堂唱唱英语歌曲,练练绕口令,师生共同活动,运用游戏、表演、竞赛等教学手段,能有效地调节师生关系,增进情感交流,丰富学生的课外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九) 预防教育

教师要尽快了解学生的情况,尤其是英语成绩差的学生,教师更应该去了解他们,帮助他们查找原因。要让他们明白掌握英语的重要性,要帮助他们找回学好英语的自信心,要教会他们如何学好英语的方法,及时肯定他们学习上的进步,哪怕是微小的进步。

四、 结语

总之,初高中英语的衔接教学是值得探究的话题,夯实根基是衔接教学的关键,培养能力才是衔接教学的目的。只要我们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把初、高中英语衔接教学工作做好,从而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

上一篇:农村大班额教学在高中英语新课改中的问题及改... 下一篇:浅议中学英语教学中情感教学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