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

时间:2022-09-13 06:15:49

浅析高职生学习心理障碍及对策

摘 要: 在目前的知识经济时代,如何学会学习以应对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摆在每个高职生面前最紧迫的任务。本文主要从高职生学习的心理障碍及其调适方面进行了探讨,以帮助高职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念,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克服不良心理障碍。

关键词: 高职学生 学习心理障碍 健康学习心理

目前,随着我国职业院校如雨后春笋般以各种形式出现,普通高校的不断扩招,抢走了高职招生的一大部分生源,高中中等以上的学生大都考入大学,只有那些考学没有希望的或着一些落榜生才选择到职业院校就读,因此职校学生中出现了种种原因造成的不同程度的学习障碍,由此也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一、高职生学习心理障碍的表现

1.学习动机不适和归因不当。

根据耶基斯和多得森的研究,各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动机不足或动机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成就动机强的人对待学习工作积极认真,不畏艰难,不受周围环境的影响,会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奋斗,有强烈的成功欲望,他们把成败常归因于自己能控制的主观因素,如个人的努力程度。现在的学业不佳的高职生中或归因于自己能力差,从而消极自卑,甚至最终导致厌学弃学;或归因于老师水平不高,普通话不标准,板书不清晰,上课注意力涣散,不认真听讲;或归因于学校没有浓厚的学习氛围,没有良好的班级纪律,没有学习动力;还有一部分学生有严重的偏科现象,很难深入到专业课中,因此大大削弱了专业的学习动机。

2.学习心态不端正。

部分学生学习过度焦虑紧张,要么过分注重成绩,要么对成绩不屑一顾,课上看小说、睡觉、玩手机游戏,害怕考核测试,情绪易波动,多愁善感,课前不知预习,课上惧怕发言,虽然对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所思考,但是不够深入全面,常是一知半解但又不求甚解,一旦被老师喊到回答问题,便会面红耳赤,思路不清,语言不流畅,意志薄弱,缺乏恒心和毅力,情绪良好比较顺利时学习状态比较好,一旦遇到挫折困难也很容易消沉郁闷,丧失进取心。

3.专业学习兴趣不浓厚。

有些高职生选择就读的专业并非出自本意,而是由家长考虑到以后较好的就业前景所代选的,从而忽略了孩子是否感兴趣。他们平时上课不认真听讲,有问题不积极寻求解决,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不会主动与老师和高年级的学生沟通交流,对自己的专业动向漠不关心。有些学生怕脏怕累,缺乏吃苦精神,不肯进实训场所实践锻炼,而对于工科类专业要想学好就离不开跟机器打交道,并且每门专业都有一系列的课程,难度也是逐级递增。有些学生开始落下,以后就更难跟上,从而兴趣也会下降。还有些学生盲目和其他专业同学比较,听说有更好的专业时便不假思索地羡慕别人,从而产生自卑感和挫败感。

4.学习目标不明确。

相当一部分高职生是顶着个空脑袋跨进校园,对未来没有明确的规划,呈现出一种漫无目的的学习倾向,“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普遍存在。这种学习目标的缺失,使很多学生不能正确认识和看待学习活动及其对他们成长的意义;盲目空想,缺少崇高而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放松懒散,缺乏学习上的高峰体验;自我效能感低下,对学习缺乏求知欲和上进心,甚至有“船到码头,车到站”的思想。于是,很多学生形成了“等、靠、要”的心态,即等着父母给自己安排工作、靠着教师给自己的学习开绿灯、要求学校迎合自己的多种需求。

5.学习习惯不良,学习方法不得当。

大部分高职生在升学前就不是优等生,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巩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不做笔记,懒于思考,不善于回答问题,学习过程中缺乏具体计划安排,考试前不知努力,考场上费尽心思地作弊。不能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把学习当作是别人施加的任务,消极被动。有些同学虽然做到了埋头苦读,但是由于缺乏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学习方法,结果事倍功半。

二、高职生健康学习心理的培养

1.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增强学生自我效能感。

动机是指引起和维持个体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人的各种活动都是受动机调节和支配的。因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具有重要的意义。根据高职生的特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求知欲是内部动机最为核心的成分。教育实践表明,创设问题情境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要善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学科特点创设生动活泼的教学情境,比如故事引导式教学,实训场所的“从做中学”的教学模式,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②多鼓励,奖罚分明。根据皮革马力翁效应,经常鼓励学生尤其是缺乏自信的学生有利于激发其内部动机,从而奋发图强。大量的心理学研究表明,对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结果给予外部的物质奖励,能有效地促进其学习,但是对于有内部动机的学生应以精神奖励为主。没有规矩,难以成方圆,因此对学生也要严格要求。③适度引入竞争机制。经常开展竞赛活动会增强学生团队意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有利于其智力开发。④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良好的学习氛围是促进学生学习、成才的外部条件。教师要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的角度出发,为学生营造一种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比如教师可以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通过开展情景教学、讨论、演讲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积极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学生能够快乐地去学习。

自我效能感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学习行为影响学业成绩所持有的有效或无效的主观体验。其强弱与学生实际获得的学习结果紧密相联。自我效能感是动机模式中的核心成份,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就是要增强他们的自我效能感,要让他们觉得自己有能力完成学习任务,认为自己的能力可以提高。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要根据其自身特点进行教育,找到每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以点带面,循循善诱,使其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中提高学习能力,并逐渐树立起学习的信心。

2.矫正不良的学习态度。

学习态度是学习者对学习较为持久的肯定或否定的行为倾向或内部反应的准备状态,与其他非智力因素密切相关。学生的学习态度反映了其学习兴趣、认知、情感、意志力等方面的情况,它对学习过程有着直接的影响,是影响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我们应重视并及时对高职学生的不良学习态度进行矫正,具体有以下途径:①确立目标,建立良好的学习需要机制,使学习由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由被动转为主动,这是正确学习态度形成的前提。②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正确的自我认知,恰当的自我评价,对积极学习态度的形成起着推动作用,而良好的自控能力则是克服不良学习态度的重要条件。因此,我们要想方设法去提高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我控制能力。

3.培养良好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人们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它以认识或探索外物的需要作基础,是推动人们认识事物、探求真理的重要动机。人对有兴趣的东西表现出巨大的积极性,并且产生某种肯定的情绪体验。学生如果对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全力以赴、奋发图强,并会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的重要性,根据高职生的特点,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培养其学习兴趣:第一,制定多元化的学习目标。通常情况下人们认为学习目标就是掌握科学文化知识,其实这是把学习的概念不适当地窄化了。俗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教师要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闪光点,根据其爱好特长制定符合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搞一刀切的统一模式。第二,注重元认知策略的学习。元认知策略指对基本的学习策略与支持的学习策略的计划、监督、控制、调整的过程,也称学习的自我监控过程。例如,记忆的自我监控包括对记忆规律和记忆策略的认识,对影响记忆内外条件的认识,对自己记忆能力的评价,以及在此基础上对记忆过程的监控与调节。元认知策略的掌握有利于学习效率的提高,发现有效的学习方法,从而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浓厚的学习兴趣。

4.因材施教,进行个别辅导。

教师是学生灵魂的工程师,要懂需要、懂经济、懂原理、懂材料、懂结构、懂创造、懂心理、懂美学。何况教育的对象又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独立的个体,所以这对教师这一特殊的工程师有更高的要求。首先教师应该了解每个学生,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尤其是高职学生情况比较复杂,问题相对较多,普遍反映高职生管理是让人比较头疼的,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多花心思找到每个学生的病因对症下药,问题严重的要进行个别辅导。教师要善于倾听,乐于欣赏。

5.根据学生心理特点,精心安排课堂教学。

教师在备课之前要先备学生,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脑袋装进另一个脑袋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要根据课程的类型、教材内容、组织形式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课堂结构,并在实际操作中灵活选择和运用多变的教学方法。职校生的理论基础水平较为薄弱,面对复杂且枯燥的理论推导和抽象概念,往往会缺乏学习的热情。所以教师要用心备课,善于推陈出新,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教学内容上来。

参考文献:

[1]范黑龙.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障碍的分析与策略.中国科技信息,2006,(4).

[2]刘君涛.高职学生学习心理障碍与调适.教育与职业,2004,(9).

[3]王芳等.论职业学校学生学习动机的不平衡性及对策,2006.3,VOL6,(1).

[4]张泽.激发高职生学习动力的策略新思考.天津市财贸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

[5]周剑华.高职院校学习困难学生类型分析及娇治对策.中国成人教育,2005,(3).

[6]陈智慧.高职院校学生学习动机的研究初探.乌鲁木职业大学学报,2006.6,VOL15,(2).

[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

上一篇: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及其相互作用 下一篇:更新教学模式,增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