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需求角度的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及对策

时间:2022-09-13 06:11:36

基于需求角度的通货膨胀成因分析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08-000-02

摘 要 本文以金融危机后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入手,从需求拉动的角度,剖析了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得出本轮通货膨胀是消费、投资、货币、信贷扩张的结果,是“刺激内需”的后果。并根据这些结论,给出了简单的应对策略。

关键词 通货膨胀 需求拉动 货币供给

一、导言

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使得在此之前流动性泛滥的中国经济迅速冷却下来,与此前物价指数一直居高不下的状况相比,在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还未发挥作用的2008年,物价指数也出现了全年下降的事实。进入2009年以后,物价指数又开始了上涨,一直到2011年6月,CPI的走势一直居高不下。

事实证明,在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下,2008年的金融危机并没有对我国造成如西方国家那般巨大的危害。众所周知,经济刺激计划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扩大内需”,正是一系列扩大内需的措施,为2010年及以后的通货膨胀埋下了伏笔。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中国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持续上涨,从年初的1.5%一直上涨至12月份4.6%的高位,12月份CPI同比上涨4.6%,环比上涨0.5%,全年涨幅为3.3%。

二、通货膨胀概述

以弗里德曼为代表的货币学派认为,通货膨胀的根本原因是货币的供给大于货币需求,通货膨胀归根结底就是一个货币现象。新凯恩斯主义者则认为,通货膨胀从成因来看,分为成本推动型、需求拉动型和结构性的通货膨胀。

本文重点讨论的是通货膨胀的需求因素。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喊出了“扩大内需”的口号,巨额的财政资金投资于基础设施的建设,科教文卫事业的发展。资金的来源是计划中央财政通过发行国债扩大赤字的方式,在2010年底前下发1.18万亿的资金,并借这1.18亿的资金带动地方政府投资、银行贷款、外资流入等使得投入资金总额达到约4万亿的投资规模。这四万亿的投资,45%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工程,25%用于灾后重建,其他的则用于农村民生建设、保障性的安居工程、医教文卫生态环保、产业结构创新等方面 。1.18万亿的投资从年度安排来看,2008年四季度为1030亿,2009年为4875亿,2010年为5895亿。

这些政府又带动了大量的民间投资,形成了社会的消费需求、投资需求,保证了经济发展不低于8%的增长速度。

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自从2008年底,中央银行又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额度又大幅上升,仅2009年,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就增加了96217.05亿元,增幅为31.7%。另外,美国实行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大量的热钱流入我国,使得本来流动性就过剩的我国货币市场雪上加霜。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我国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的形成。

三、通货膨胀的需求因素分析

由于数据的有限,本文将用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来衡量人们的消费需求;用固定资产投资来衡量投资需求;最后,用金融机构贷款余额和M2来衡量总需求的货币表现。

(一)社会消费品的零售总额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一直更多的依赖投资和出口的拉动,由于长期热爱储蓄的习惯以及国内医疗保障体系的不足,“三驾马车”之一的消费在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始终不如投资和出口。四万亿的刺激计划出台后,各媒体纷纷宣传消费,甚至有些媒体建议效仿香港和台湾直接向市民发放现金或购物券进行消费。

刺激计划的首次资金投入在2008年第四季度,随后的2009年及2010年,消费需求有稳定的增长,从2008年底的10728.5亿元到2011年四月的13649亿元。

(二)固定资产投资

有数据及分析结果表明,可以确定固定资产投资是我国近几次通货膨胀的主要诱因,对于四万亿投资所引发的资金并不会平均的同时流向各个行业导致各种商品价格的全面上涨,而是先流入强势部门,比如房地产行业,然后通过这些行业的投资或消费推高商品或服务的价格。于是,相关行业价格上涨,收入增加,从而使这些关联行业又增加投资或消费,再对这些行业需要的产品价格产生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这一轮通货膨胀开始时,当时政府的楼市调控政策还没有出台,房屋价格一直持续上涨,房地产市场价格上涨必然带动与房地产相关几十个行业的产品价格、工资及服务价格上涨。最后价格上涨才传到整个经济薄弱的环节农产品及食品的价格上。一旦这些最弱势部门的商品和服务价格上涨, 也就标志着全面的通货膨胀开始形成 。

2009年度,固定资产完成额为194138.62亿元,相对于上年同期增长30.5%,截止到2011年4月份,新增的投资完成额为62716.23,增长了25.4%,并且其中包括13340.16亿元的房地产投资 。

(三)信贷增长额与M2

尽管2010年和2011年上半年央行多次上调利率、再贴现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并没有阻止人们对货币需求的增加,除了基础货币,更多的货币来源于商业银行贷款派生出的货币需求。仅仅2009年一年,M2就增长了28.4%,达到610224.52亿元人民币 。

正是由于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很多投资来源于商业银行的贷款,直接导致流动性的过剩,这些资金大规模的流金资产市场和商品市场,增加了资产市场如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尽管中央银行一直在通过货币政策工具压缩信贷空间,但是显然金融机构的贷款仍然在增加,过剩的流动性并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导致价格持续大幅上涨。

四、针对需求过剩的政策建议

正是由于前期过于猛烈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引起现在需求过剩却无法实现软着陆,再加上政府在投资、消费上的引导,以及对于货币政策的控制不够有力,导致了现在的通货膨胀,因此,必须要从这些角度入手,来找到合理的政策措施,以对症下药。

(一)利用货币政策工具约束信贷

要把控制信贷作为抑制通货膨胀的的首要方法。从需求拉动的层面看,能否收回流动性是治理通货膨胀的关键所在。这就要求政府要继续合理有效的利用货币政策工具来约束信贷规模。通胀的热度与信贷投放密切相关,利率在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利率作为一项市场化的调控工具,在治理通货膨胀时,可以运用得更加频繁一些。应该适时的提高利率,改变负利率的状况,更大的发挥利率在控制信贷方面的作用。同时,也要根据经济的承受能力,通过提高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率以及在公开市场上卖出债券三大货币政策工具来紧缩信贷。这样一来,可以有效的把好第一道关,抑制从商业银行中派生的过剩货币流入资本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导致资产泡沫的产生和通货膨胀的发展。

(二)继续通过有力措施打压房地产价格泡沫,引导正确的投资方向

针对近几年房地产的过度投机状况,2011年1月26日, 国务院再度推出八条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要求强化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对贷款购买第二套住房的家庭,首付款比例不低于60%,贷款利率不低于基准利率的1.1倍,人民银行各分支机构可根据当地人民政府新建住房价格控制目标和政策要求,在国家统一信贷政策的基础上,提高第二套住房贷款的首付款比例和利率。

在房产方面的税收政策上,调整个人转让住房营业税政策,对个人购买住房不足5年转手交易的,统一按其销售收入全额征税。并开展房产税试点。

对各直辖市、计划单列市、省会城市和房价过高、上涨过快的城市,根据户籍以及纳税证明等,制定了一些严格的住房限购措施。

这些抑制房价的措施目前正在实施,对于抑制房价的炒作式增长,防止房产泡沫的扩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同时也限制了购房自住需求,限购措施与人们购房自住的需求产生了矛盾。

抑制房产的投机炒作,可以减少货币资金流入产地产市场,不仅能够抑制通货膨胀的发展,还可以引导资金流向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的生产部门,扩大产品的供给,缓解人们需求过剩的状况,也可以从另一方面减轻通货膨胀。

(三)加强资本管制,控制热钱的流入,鼓励对外投资

人们币的升值以及美国近年来的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热钱以地下钱庄的方式流入我国的资本市场,更加剧了流动性过剩,推高了资产的价格。可以在资本管制上进行一定调整,鼓励个人和企业持有外币和使用外币到境外购买资产,适当放宽资本流出政策。

要拓宽外汇的投资渠道,目前我国的外汇储备超过3万亿,面对巨额的外汇储备,投资渠道却并不多。目前,企业和居民在境外投资时需要办理的审核手续很繁琐,而且投资金额还受到严格限制,国内居民自有外汇资金只能投资于B股、QDII和有关的外币理财产品等,据市场反映,目前选择QDII和外币理财产品,收益也并不可靠。

可以尝试在外汇市场是推出更多金融衍生品,方便外汇持有者 “走出去”进行实业和金融投资。如此,不仅可以改变我国长久以来巨额顺差的国际收支失衡现状,降低热钱流入可能带来的风险,还更可能真正实现“藏汇于民”。

参考文献:

[1]尹洁.当前通货膨胀的深层次原因分析和治理研究.理论界.2011(04).

[2]黄红星,陈伯军.我国新时期通货膨胀的特征研究――基于固定资产投资扩张的分析.武汉金融.2011(04).

[3]张晓第.我国新一轮通货膨胀的特征、成因及其对策.经济研究导刊.2008(2).

[4]欧阳筱萌.学术界关于中国近期通货膨胀观点综述.经济研究参考.2011(12).

[5]易宪容.中国通货膨胀的原因与特征.金融管理与研究.2007(10).

[6]国家统计局网站www.stats.省略/

[7]中国人民银行网站www.pbc.省略/

上一篇:浅谈石油行业税收优惠 下一篇:探索构建资本市场支持循环经济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