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社会支持看地震灾区儿童德育教育

时间:2022-09-13 05:15:50

从社会支持看地震灾区儿童德育教育

摘要:今年5月,汶川地震发生一年了。在这一年的时间中,从政府制度支持灾区的优先发展,到社会以经济实物支持灾区,灾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展开。在政府制度的倾斜和社会支持下的灾区人民对于制度和社会的依赖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本篇文章是基于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在内的几所学校走访,全县其他20所小学电话访谈,受访老师达到44人,调查学生百余名所得出的成果。在这次调查中我们发现了灾区儿童在德育方面出现的问题,分析了这些问题深层次的原因。

Abstract: In May, the Wenchuan earthquake had one year. In this year, from government order support disaster area's giving priority to, to the society by the economical material object support disaster area, the disaster area constructs like a raging fire expansion. Unceasingly are also changing under government order's incline and the social support's disaster area people regarding the system and society's dependence. This article is beats a drum town center elementary school's several schools based on the Beichuan county to visit, the county-wide other 20 elementary school telephone interview, is interviewed teacher to achieve 44 people, investigates achievement which the student hundred institute obtains. We had discovered in this investigation the disaster area child the question which appears in the moral education aspect, has analyzed these question deep level reason.

关键词:德育教育灾区 儿童社会支持

Key words:The moral education disaster area child society supports

5.12汶川大地震已经过去一年了,地震波及到四川、云南、甘肃、陕西等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自然环境的破坏,特别是灾区学校师生伤亡和财产损失。四川汶川特大地震发生以来,国际社会向中国政府和人民表达真诚同情和慰问,并提供了各种形式的支持和援助。其中有物质援助,硬件基础工程建设,心理援助等等。

灾后重建工作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而灾后心理重建又是灾后救援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救援部分。近几年社会对心理健康的关注,使得心理援助成为此次灾后救援的一个热点,而在这次灾难中受到心理伤害最大的无疑是那些未谙世事的孩子们。

今年5月,汶川地震过去整整一年了。笔者走访了包括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在内的几所学校,电话访谈了全县其他小学共计23所,受访老师达到44人,调查学生百余名。在调查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在心理援建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给与了积极的意见和建议,以更好的推动灾区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和一些援助体制的建立。同时,地震灾害当中的心理援建也可以适用于其它灾害的灾后重建工作当中。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我们的调查地点在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安昌镇,任家坪村,走访了擂鼓镇中心小学,任家坪小学,八一帐篷学校在职老师,大队辅导员以及四年级及四年级以上的小学生,电话访问了北川县其余20所学校大队辅导员和相关老师。在调查中我们采用自编问卷,对小学生的灾后心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状况进行了调查。问卷调查主要在擂鼓镇中心小学,任家坪小学,八一帐篷学校进行,采用随机取样方式选取被试,共发放问卷110份,收回有效问卷102份,回收率达到92.7%。其中擂鼓镇中心小学45份,任家坪小学38份,八一帐篷学校19份。调查男生有30人,女生有72人,均为小学四年级以上的学生,年龄在9―12岁之间。根据表一,我们可以认为本次调查数据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自编问卷具有一定的有效性。

表一:被试性别,年龄分布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5.12地震之前有55.9%的受访者接受过心理健康教育,而其中大多数学校心理教育集中于对目标、人生的励志教育,仅有少数对意外突发事件的教育,占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15.4%。有32.4%的受访者表示每周都有心理健康教育课,而更多的是偶尔一次的不固定或者一学期一次的心理健康教育。因此总结得出,心理健康教育多呈现出不固定、不系统的状况。在对儿童关于“我的心愿”的调查当中,我们用开放的题目让儿童填写自己最想好的物品,很多儿童希望得到诸如自行车,电子词典,电脑等物品;在对儿童关于志愿者能够带我们什么的调查访谈的时候,67%的儿童选择志愿者能够给与我们礼物,生活用品,衣服等等,而不到50%的儿童回答精神上的帮助,比如勇敢面对挫折,学会自立。

二、救助在儿童身上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

5.12汶川地震发生后,社会各界纷纷伸出援助之手,帮助灾区人民渡过困难,重建家园。对于儿童,各地的志愿者来到学校,帮助他们重新建立归属感,让他们感受到回归校园的亲切感;社会各界纷纷捐资捐物,用各种方式来帮助灾区儿童。只要是来到学校总得给同学们带来礼物,除了关怀还有物质上的弥补。

在访问北川县擂鼓镇中心小学的杜校长中,我们了解到,在5.12地震后一个月的时间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救援很多,学生们只要看到有志愿者来到学校都很高兴,因为学生们都知道他们会带来吃的,穿的,用的。一旦来访的志愿者没有带,似乎学生们的欢迎的热情也不够高。在采访中,杜校长告诉我们一件事情,一个地方机构来学校捐赠体育器材,需要星期天召开一个启动仪式,要求学生都要到场参加,但是由于来访的机构没有给学生带来礼物,加上又是星期天,结果学生没有组织起来。这种情况在八一帐篷学校等其他学校都有类似的现象发生。外界对于儿童的救援似乎在学生的严重看成了一种“应该”,“因为我们是灾民,自然应该受到外界的帮助”,“我有权得到外界的帮助”。这种救援如果变成了一种义务,将助长灾区儿童的依赖心理,对于灾区儿童的人格塑造是一个相当不好的事情。

通过上面的调查分析其内在的原因,我们可以发现,儿童和成年人一样,他们在这种社会的支持当中对社会产生了一定的依赖。灾区社会支持包括政府对于灾区的制度支持,民间对于人们的经济,实物的援助,优先照顾灾区人民的一种行为,像上面提到的体育器械捐助也是一种社会支持。当社会的支持达到一定的阈值就会产生社会依赖,对灾区儿童今后社会化过程当中的道德规范的形成影响巨大,如何把握社会支持的一个度使得最后能够很好的制度和支持退出成为我们讨论的一个焦点。

消除灾区儿童的社会依赖的重任落在儿童道德教育上面。儿童的道德教育也是社会道德建设一个重要部分,灾区儿童出现的这种问题让我们看到德育教育的方向,灾区儿童道德教育必须见之于行动,即教师传授一定的道德观念,让儿童形成一定的道德规范进而变成儿童的实际道德行为。

参考文献:

[1]宁维卫,徐建.灾后心理重建与心理教育[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2]扶长青,张大均.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现状[J].中国特殊教育2008(9)

上一篇:先秦儒家文化中的仁政思想对现代和谐社会建构... 下一篇:明确服务型政府的转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