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时间:2022-09-13 04:42:23

浅议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策略

摘要:应用题作为小学高年级数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是数学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难点。主要体现在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低,以及教学气氛沉闷、枯燥等方面。本文介绍了现阶段小学高年级数学应用题教学的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题

应用题教学能够发展学生的分析、推理、总结、创造的能力。应用题所反应的是生活中比较常见的数量关系与实际问题,因此需要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加以验算。可以说,只要习获得应用题的解题技能,那么数学的学习将变得轻而易举。

一、用文字语言表征问题

倘若小学生对于应用题的题意尚未理解就开始解题,那么这将严重影响到应用题的解答,续而影响到今后数学课程的学习,容易导致新旧知识衔接不上。所以,在对数学应用题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引导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言知识,让学生能够看懂并深层次理解题意。而准确把握题意的重点就在于,教师应引导学生将提干中“无用的成分”去除,可以让他们自己另行组织语言概括提干的中心意思,建立一个鲜明的文字表征与数量关系。与此同时,重视对提干结构进行分析,可以让学生的数形结合思想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且对提干结构的分析还是提升学生答题水平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提干的分析,确定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发觉题目中的潜在条件,之后再借助分析潜在条件来完成从已知到未知的过度,找到正确的答案。如此一来,便要求我们的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想方设法利用可观察与可测量的操作让应用题的学习外显化,使学生能够更轻松地理解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进而在这一前提下建立起抽象化的数学知识网络。

二、引导灵活运用解题策略

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灵活性强的、非固定答案的、有多种解答方法的应用题,引导小学生从各个不同的角度、途径与方位进行思考,促使最终解决问题,培养起学生灵活运用解题策略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比如,在学习“小学减法”时,教师可以先呈现以下资料:文具店中的铅笔每支为1.1元,笔记本每本为3.5元,背包每个为24.5元,文具盒每个为10.45元,卷笔刀每只为0.8元,如果让你携带人民币分别为50元、20元、10元、1元,每种各一张,且每一次只可以买一件文具用品,请你考虑买何种文具用品,需要拿出多少钱,问应该找回多少钱?要求列出相应的竖式加以计算。利用这一灵活度强的自列算式的探究性小数减法施教,不仅凸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还激发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的欲望。在现行教材中,特别是小学高年级课本中,大多都属于固定一个答案的应用题。对于这些题目教师可通过隐藏一个或是多个已知条件,引导学生去探寻应用题结论成立的最佳条件,让原先单一的题目变得灵活多变,从而充实学生的解题策略。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

养成学生良好的解题习惯有利于提高解题效率。良好习惯的养成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整洁有序的解题习惯。草稿本中整洁有序的答题过程,能够让解题更加顺利且正确率高,也方便学生在解答完后进行检查。第二,耐心审题的习惯。审题习惯的养成尤为重要,因为设题是解题的首要条件。在审题这一过程中,应养成学生感知题目的准确性与鲜明性的习惯。并且,让学生具有反复阅读提干的意识,理解其中的符号标记与要点,深思题意,做到准确无误的理解题意。这一习惯的养成能够在很大的程度上提升学生的概括力、数学语言的运用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第三,解题思路多元化的习惯。教师时常激励小学生尝试多元化的解题办法,能够发展学生具有数学思维能力。同时教师还可组织学生展开交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而理解并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应用题解题习惯,对于数学课程的学习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其在使学生获得数学素养的同时,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心态,帮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与学习中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四、提供问题解决的时间和空间

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效率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的时间与空间。实际上,学生自主探索与运用数学知识需要一个过程,该过程可以细分为“准备―实施―结束”这3个重要环节。教师在展开启发与引导后,应该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思考时间和空间。应摒弃传统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讲个不停的做法,教师应把更多的精力放到启发、引导与设置阶梯性的问题上去,让学生通过教师“点到为止”的启发,全心全意地投入到数学应用题的探索中去,找到应用题的正确答案,增强自身学习数学、解答数学问题的自信心与成就感,并且在这一基础上实现自我超越、自我完善。比如,在解答“稻谷的出米率为70%,要碾出350千克的大米,需要多少千克的稻谷?”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行去解答,在这一过程中,一些学生会用到“350×70%=245(千克)”这一错误性的解法。此时,教师就可以做出适当的引导与启发了,让学生思考“如果要碾出350千克的大米,只需要245千克的稻谷这样符合实际吗?”学生会肯定地回答:“这样是不符合实际的。”此时学生就明白了这一中解题方法是错误的,接着教师再放手让学生自己去重新思考,理解其中的“70%”的真正意义,得出“70%”是代表碾出的大米是所需稻谷百分之几的数,这样就能水到渠成地得出“稻谷的千克数×70%=碾出大米的千克数”的公式了,于是“350÷70%=500(千克)”这一解法就出来了。通过这种放手让学生去思索的方式,能很好地刺激学生的大脑,再加上教师“点到为止”的启发方式,能让学生自始自终都维持在自学的状态下,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数学素养得到了提高。

五、结语

应用题教学作为小学数学课程中的关键内容,其对发展学生的逻辑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因此,身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不断学习,努力让小学数学应用题的教学变得更高效,让学生通过学习能够获得更多的数学知识与技能。

参考文献:

[1]冯海波.运用读导法解答小学数学应用题[J].广西教育.2011(13)

[2]张琼.浅谈优化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6)

[3]周涛.如何提高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水平的策略[J].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2010(05)

上一篇:新时期中职语文互动课堂模式探究 下一篇:走进西塘 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