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刍议

时间:2022-09-13 04:03:09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刍议

摘 要: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是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高起着相当重要的助推作用。对于一堂课的教学反思应该写精彩之处、写独特之处、写遗憾之处、写困惑之处。

关键词:反思;精彩;独特;遗憾;困惑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2)10-249-01

教学反思就是教师自觉地把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作为认识对象而进行全面深入的冷静思考和总结。它是一种用来提高自身的业务,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一系列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关于教学反思,叶澜教授曾经说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话:“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但一个教师如果坚持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可见,教学反思对促进教师的发展和提高起着相当重要的助推作用。鉴于此,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进行教学反思,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从中受益匪浅。对于一堂课的教学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反思?

一、写精彩之处

成功的课堂往往有一些精彩的地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亮点”,这是教学反思的第一素材,教师最好能详细记录学生的学习活动与精彩问答,记录自己的所言所行,并以案例分析的形式,结合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程理论加以阐述。

我在教学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苏教版国标本五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时,在导入部分就出现了精彩的环节。课始,我在黑板上出示了课文第2自然段中的两句诗—“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和“游人不解春何在,只拣儿童多处行”。先引导学生读准这两句诗中的字音,再引导学生辩析这两句诗的异同, 最后引导学生围绕“谁更了解春天”这个话展开辩论。课上,学生们就“游人”与“儿童”谁更了解春天进行了激烈的争辩。支持游人的一方认为,游人一般是成年人,他们见多识广、阅历丰富、知识渊博,当然应该比儿童更了解哪里的春光最饱满、最灿烂了,他们举例说春游时都是大人带着孩子去的,没听说有孩子带大人去春游的。支持儿童一方认为,儿童天真无邪、活泼好动、充满朝气,没有成人的那种老眼光、老观念、老印象,容易发现新鲜的事物,春天在哪里他们看得更清楚,现在大人们整天在办公室里忙得不可开交,只有孩子能无忧无虑地亲近大自然,春天也最爱这些可爱的孩子们。在双方争持不下的时候,我把正确答案告诉学生:“只拣儿童多处行”。随即板书课题,引导学生齐读课题。

课后我是这样反思:“诗句—冰心—课题”,三位一体,三点一线。以这样的方式引入课题,自然流畅且充满诗意,容易激发学生的阅读情趣。其中,由诗句所引出的游人与儿童“谁更了解春天”这一话题的争辩,不只是在为引出课题开启帷幕,它实质上还潜藏在整篇课文的阅读之中,课后练习第4题就有“为什么‘只拣儿童多处行’,就能找到春天”这样的一个问题。其实,课伊始,设置这个争辩的话题,可以一下子就触及到这篇文本阅读的主旨。

反思教学的精彩之处,可以是在教学过程中达到预期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可以是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的措施,可以是别具一格、特色鲜明的板书,可以是某些教学思想的成功渗透,可以是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这些情况,可以为以后的教学提供参考,并由此不断改进、完善自己的教学。

二、写独特之处

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常常会因为偶尔触动而产生灵感,时常会有“创新的火花”闪烁。教师应该及时反思学生那些独特的见解,准确地捕捉这些火花。我在执教《最佳路径》(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下册),在教学格罗培斯的设计过程时,很多人都为这位世界建筑大师“撒下草种,提前开放”的方案叫绝,可有一个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反对的手。他觉得格罗培斯的方案并不是最好的,理由是格罗培斯让游人随便乱踩,一定有无数条路,方向各不相同,这样很难看,而且游人也不该随便踩踏草坪。对于该生独特的见解,我交给学生去讨论,一石激起千层浪。有学生说他在公园里看到的人行道都是弯弯曲曲、有宽有窄,那样的道路不但不难看,反而优雅自然,让人走在上面心情舒畅。还有学生说迪斯尼乐园那么大,如果都是笔直的路,那多单调啊!一番讨论后,该生认识到:草坪被踩只是一时的损失,换来的却是顺其自然、给人自由的路径,这是小损失换来大收获。

下课后,我及时整理了学生的争辩并写下了这样的反思:给人自由是格罗培斯成功的关键。其实,给学生自由也应该是教师追求的目标。没有自由就没有创造。

三、写遗憾之处

无论怎样优秀的教师,其课堂教学中也不可能十全十美,难免会有疏漏失误之处,造成课后的遗憾。对其进行回顾梳理并做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 ,可以使之成为日后的经验教训。

四、写困惑之处

课堂教学中还常常出现一些困惑,这也是反思的落脚点之一。我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苏教版国标本三年级上册)后,指导学生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爱在金秋》。我首先想到的方案是引导学生从秋天的植物、秋天的动物、秋天的水果、秋天的节日、秋天的保健等方面开展研究。可是转念一想:这么多内容有多少是“语文”的东西?于是改为研究秋天的诗句、秋天的成语等。但改过之后,我又觉得研究的内容太单薄,一时陷入了困境。此时,我针对这个困惑反思:语文综合性学习,究竟应该怎样“综合”?

反思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法宝。教学反思贵在及时,贵的坚持,贵的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就要及时记录下来,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以思促教。养成了反思的习惯,教学案例的开发就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上一篇:教学随笔 第10期 下一篇:农村中新目标英语课堂教学的情景创设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