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非语言行为对三本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语言焦虑影响探究

时间:2022-09-13 03:37:20

教师非语言行为对三本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语言焦虑影响探究

摘要:多年来,外语学界一致公认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外语的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多的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也意识到并更加重视影响情感因素之一的语言焦虑对学生英语学习效果的影响。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课堂非语言交际行为对学生语言焦虑的影响尤为突出。为了了解和认识教师非语言行为与学生语言焦虑之间的相互关系,本文将从焦虑和非语言行为定义,分析语言焦虑与外语学习的关系,以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100名理科生为调查对象,进行调查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去验证教师非语言行为确实对学生语言焦虑有负影响,旨在为我国三本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英语教学得到启示。

关键词:外语学习 非语言交际 语言焦虑

20世纪80年代开始,西方语言学者率先发现除了认知因素之外,个体的情感因素是阻碍外语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其中语言焦虑就是外语学习的一个困难的障碍。目前,大学英语课堂上,学生对教师非语言行为普遍存在着英语语言学习焦虑。研究事实证明焦虑程度与学生英语成绩成反比,焦虑程度高的学生的成绩都比较差。非语言行为(面部表情)都对消极焦虑情绪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教师应认识到语言焦虑与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之间的相互影响,及时调整课堂自身教学行为,以缓解学生课堂语言焦虑,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效率。

一、理论基础

1.语言焦虑的概念

外语学习焦虑是外语学习中一个重要的情感因素,它通常与一些消极情绪相联系,如不安,沮丧,自我怀疑,忧虑及紧张。它主要指当学习者渴望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表达自己时所表现出的恐惧和担忧心理。Gardner和MacIntyre等学者认为焦虑是取得语言学习成效的最大情感障碍。在外语学习焦虑方面,前人研究主要集中在外语学习的情感要素领域,从学习者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自尊心等方面入手研究如何降低外语学习焦虑。

2. 非语言交际的概念

非语言交际作为一门新兴的科学仅始于20世纪50年代,尽管它的产生远在有声语言或书面语言之前,但长期以来人们只注重语言交际的研究,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Knapp and Hall(1992)认为在同时的语言交际和非语言交际中,大约有65%的意义是通过非语言信息产生的,可见非语言交际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有重要的影响。Cooper(1988)认为,教师如果学会如何在课堂上更有效地运用非语言交际,师生间的关系就会得到改善,学生的认知能力和学习效率也会提高。

因此,本文将非语言交际和外语学习焦虑联系起来进行研究。三本院校学生相比一本、二本院校学生学习动机不强,特别是理工类学生英语基础薄弱,英语学习兴趣较小, 一些学生个性比较敏感,在英语学习中更容易产生语言焦虑进而产生学习抵触情绪。鉴于此,将针对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对三本理工类学生英语学习语言焦虑影响进行调查研究,以期得出相关对策。

二、调查研究

1. 调查对象

以三本院校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100名大一和大二的理工类学生作为调查对象。

2. 研究内容

主要研究两个方面内容:(1)如今三本大学理工类专业学生的英语课堂上教师非语言行为的现状及学生对老师课堂非语言行为的态度及满意度;⑵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是否能影响学生外语学习中的焦虑情绪。

3. 研究方法

运用定量和定性研究两种方法。首先运用对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评价的调查问卷和外语课堂焦虑量表(参考Horwitz的“外语课堂语言焦虑表”,采取5级量表制)对西亚斯国际学院理工类专业本科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于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的看法及其外语学习焦虑状况。

4.研究过程

(1)第一阶段:随机抽出2010级和2011级理工类专业学生100名作为调查研究对象,运用调查问卷和“三本理工专业学生课堂焦虑量表”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于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的看法及其外语学习焦虑状况。

(2)第二阶段,英语教师将根据其学生反馈情况对自己的课堂非语言行为在授课中进行为期为十周的不断调整和改进。十周后,学生将再次接受外语课堂焦虑量表的测试。将两次调查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另外,也对参加调查问卷和外语课堂焦虑量表测试的一部分学生进行了随机采访,了解他们对改进后课堂上老师非语言行为的看法。最后,根据定量、定性的研究数据和随机对学生采访的分析,做出是否能通过大学英语教师课堂非语言行为(如微笑表情,民主自由的课堂氛围)来改善教学质量和提高三本理工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的动机兴趣和最后的学习效果的结论。

三、教师非语言行为与学生语言焦虑关系的调查结果

100名理工类学生确实在大学英语课堂上普遍出现不同程度的语言焦虑,21.8%的学生出现轻度语言焦虑,59.1%出现中度语言焦虑,甚至有19.1%的学生出现重度语言焦虑情况。具体行为表现为回答问题结巴,停顿,学习情绪不高,害怕老师提问等。并且,调查结果也进一步验证实验的假设,老师的面部表情,课堂的民主自由气氛确实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缓解了紧张气氛,即老师课堂非语言行为的改进对于三本院校理工类专业学生英语学习焦虑情绪有积极的影响,即能起到缓解的作用。

四、结论

语言焦虑作为复杂的情感因素阻碍了学生外语学习的效果和效率,而教师课堂不当的非语言行为更会加重语言焦虑的程度。语言焦虑程度越大,学习效果越差。教师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了解学生焦虑心理,利用微笑,手势语,创造轻松自由的良好课堂氛围,特别是帮助三本院校理工类专业在英语学习中相对弱势的群体学生克服心理压力,提高英语学习的效果和改善学习动机。

参考文献:

[1]Horwitz E.K, Language anxiety and achievement Annu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1: 112-126.

[2]张智佑.外语学习焦虑理论与外语教学[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4, 4: 77-81.

[3]郝玫,郝若平.英语成绩与成就动机、焦虑的相关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1, 2:111-115.

上一篇:高校运动人体科学实验室建设刍议 下一篇: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