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语文生态课堂 实现返璞归真教学

时间:2022-09-13 03:08:20

打造语文生态课堂 实现返璞归真教学

语文生态课堂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课堂参与的每个主体,都能体验到生命的活力、才智的绽放、思想的撞击、灵魂的对话。这一课堂教学模式,以和谐的氛围为条件,以培养人的自主创新精神为根本,以互助合作为动力,让生命奔放而舒展,再现了自然和谐的生态之美。

一、营造良好氛围,构建生态课堂

初中语文课本中的篇目内容众多,形式新颖,有利于学生开展阅读。同时,语文课程内容有利于发挥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但是,要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作为语文教师要去努力构建生态型的语文课堂。

想要构建生态型语文课堂,首先必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体现良好的师生关系。新课改倡导教师应该与学生一同探究学习内容,成为课堂的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其次,是课堂教学的内容应该呈现的是初中学生喜闻乐见的内容。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就需要语文教师去充分挖掘教学资源,通过现代的教学技术的优化、整合,声情并茂且富有启迪意义地呈现给学生。这样,学生就可以在盎然的兴趣中学习语文、学好语文。

但是,从实际的教学情况来看,就课本本身而言,还存在着诸多制约学生的因素。如相关的文学作品与我们中学生的现实生活存在着一定的距离,学生对文学作品所包含的思想内涵一时还不能理解。而我们的实际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还依赖教材,这样就很难构建生态语文课堂。

二、实施体验性阅读,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语文课程中丰富的人文内涵深深地熏陶着学生,而学生对语文内容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的阅读感受,关注学生的阅读体验,引导学生开展自主探究学习。这样,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把生态课堂的理念渗透给学生。

例如:在教学《陋室铭》时,有学生提出“陋室并不陋啊”这样的疑问。对于这样的问题教师就应抓住契机引导学生:“这样的说法有道理吗?陋室又怎么不陋呢?”这样,就把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引到了一个崭新的境地,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学生很快获得了新的体验:课文中处处写“陋”,但是又处处体现不陋。陋的是物质,不陋的是作者的精神。如此,就能感受到来自学生独特的内心体验,无不洋溢着勃勃生机,让整个语文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活力。

此外,要提倡开展互动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建立民主、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为学生的主动参与学习提供切实的保障。学生在独立思考、自主探究的基础上,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在相互的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阅读教学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关注个体差异,给予生态课堂份额

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最困难的的问题是少数学生跟不上学有余力学生。很多学生到了初中以后,学习成绩不理想,出现一定的群体差异。这对于生态语文课堂的构建是极大的障碍。那么怎样才能让这些同学跟得上生态课堂的节拍呢?理想的做法是教师要去创造性地关注这些存在的差异,让这些学生树立“我一定能成功”的信心。同时,要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努力去创造各种条件,给他们参与生态语文课堂构建的份额。

例如:在教学《木兰辞》时,对于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学困生一般不容易感受到。但是,教师不让他们去感悟也是不应该的。所以,在教学中,要注意减小坡度,把问题进行化解,让学生去进行有效的探究合作。这样,学困生也能从中对花木兰的形象有所感悟。这样所有学生就形成了共识,花木兰是古代的一位女英雄,从她的各种表现中,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忠孝传统,还看到了民族英雄那浴血奋战的民族精神。

四、创设互动课堂,让课堂充满活力

有效的课堂互动让语文教学充满了无限的生命力。让学生充分地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来,从而形成一个多维度、立体化的语文课堂,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就能获取更多的语文知识。同时,这样的语文课堂就会变成一个师生之间心灵对话的空间,学生在这样的空间里可以表达自己的心声,享受成功学习语文的快乐。

当然,语文课堂互动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传统教学中也有很好的办法,如设疑解疑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只是教师在设疑时,一定要巧妙,要把问题问得到位,能够帮助学生把握学习的重点与难点,从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另外,还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文本中,让他们模拟课本内容,再现当时的生活情景。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例如:在教学《核舟记》一课时,就让学生们尝试着雕刻一件东西,这样就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实现学生与文本的互动。在学习故事情节曲折和故事内容丰富的课文时,就可排演课本剧,使学生兴趣盎然。例如:在教学《杨修之死》这篇课文时,学生把杨修的聪明睿智、曹操的多疑狡诈表演得淋漓尽致。这样的课堂互动,让语文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五、利用各种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构建初中语文生态课堂离不开教师的教学手段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往往考虑怎样借助多媒体课件来上好语文课。其实,现代多媒体技术只是一种辅的教学手段,它并不是教学手段的全部。教师始终要做课堂教学的主导,对于多媒体技术的使用要适时、适度,不能过分的依赖。教学原则中也要求教师要用最简单的教学手段,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我们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科学合理地选用一些教辅工具,力求做到简单实用。如可以使用传统的教具,向挂图、模型、黑板、卡片等就能解决的问题,就不要再制作课件,否则就会费时费力。当我们用传统教学方法不能解决问题时,就要选择恰当的、简单有效的多媒体课件,帮助我们在教学中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例如:在教学朱自清的《背影》时,笔者并没有向往常一样地讲述课文,而是带学生到多媒体教室一起观看《父爱如山》的电视剧,让学生感受父爱如山之情,然后再回到教室,带着感情阅读课文。读到感人的地方时,很多学生热泪盈眶。作者利用一个细节来表现父爱的伟大,让人读后回味无穷。这样运用多媒体,取得了较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实践证明,人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就是要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这样才能保持一个稳定的状态,减少对外界的依赖性。并且,学生处在逻辑思维初步确立的过程中,对于教师的教授又存在着一定的依赖性,这样就更需要一种良性的互动与交流,来达到教师与学生的共同成长,从而形成一种动态平衡的状态。因此,在初中语文教育中,应该努力创设生态课堂。

作者单位:江苏省新沂市马陵山中学(221421)

上一篇:激发兴趣,让文言文教学“活”起来 下一篇:“微时代”中学作文教学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