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时间:2022-09-13 01:07:22

工业经济运行情况

2008年,中国经济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挑战。但我国的GDP仍取得了9%的增长速度,在世界范围内可谓一枝独秀。过去一年,工业经济总体上保持了较好的发展态势,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9%,但增速同比减缓5.6个百分点。前11个月,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4066亿元,同比增长4.9%,增幅同比回落31.8个百分点。

一、工业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工业生产增势“前稳后降”。前8个月,工业生产总体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态势。9月份开始,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影响,增速持续放缓,11月份降至5.4%,为1998年公布增加值指标以来月度最低水平(扣除春节因素)。在国家及时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后,工业企业根据市场变化及时调整生产、加强营销,12月份增加值增速回升至5.7%。

重工业增速下滑明显。轻、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分别增长12.3%和13.2%,增速同比减缓4和6.4个百分点。轻重工业增速差距由上年3.3个百分点缩小到0.9个百分点。分月看,8月份以来重工业增速持续减缓,10月份开始低于轻工业增速,为1999年3月份以来首次低于轻工业。

工业产品出口增幅回落。工业出货值80844亿元,同比增长10.8%,增速同比减缓10.7个百分点。其中,11月、12月同比分别下降5.2%和8.8%。

工业产品销售率同比下降。全国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7%,同比下降0.4个百分点。其中,11月份产销率97%,为全年各月最低水平。

企业效益增势明显放缓。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20.91,同比提高13.41点。实现利润24066亿元,同比增加1123亿元,增长4.9%,增幅同比回落31.8个百分点,其中前2个月、前5个月、前8个月增幅分别为16.5%、20.9%和19.4%。亏损企业亏损额4879亿元,上升1.8倍,上年同期为下降17.3%。

二、主要工业行业运行情况

由于需求剧烈变动,主要工业行业发展态势在年内出现明显变化。前8个月,各行业普遍呈快速增长之势。9月份开始,需求迅速萎缩,生产增势明显放缓,部分产品产量同比下降,主要产品价格大幅回落,企业的生产成品库存增加,效益明显恶化。部分企业采取停产、半停产或推迟新建产能投产等措施应对市场变化。

(一)能源供需总体状况由偏紧转为宽松

煤炭行业。全国原煤产量26.22亿吨,同比增长12.8%,增速同比加快3.4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同比下降1.3%。据海关统计,煤炭出口4543万吨,下降14.6%;进口4040万吨,下降20.8%;净出口503万吨,比上年增加288万吨。由于连续受灾及需求旺盛,上半年煤炭供求状况总体偏紧,市场价格持续攀升。8月份以后,随着需求减速,煤炭供求形势趋于宽松,市场价格逐步回落,港口和电力企业存煤增加。前11个月,原中央财政煤炭企业商品煤平均售价468.2元/吨,同比上涨45.2%;其中,11月份为449.5元/吨,同比上涨39.1%。年末,直供电厂存煤4332万吨,比最低的1月末增加2609万吨,比上年末增加2062万吨,可用天数超过20天。前11个月,煤炭行业实现利润2000亿元,同比增长1.3倍。

电力行业。全国发电量3404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5.5%,增速同比减缓9.4个百分点;其中,火电、水电分别增长3%和17.5%。全国供电形势“前紧后松”。受南方部分地区严重低温雨雪冰冻灾害影响,1月、2月分别有19个和15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限电。由于电煤供应偏紧、电网建设滞后等,迎峰度夏期间全国共有17个省级电网出现拉限电。9月份以后,随着需求持续回落,供电状况整体较为宽松,发电量增速不断下滑,10月份开始连续3个月负增长。由于煤价同比上涨较多和因灾损失严重,电力行业效益大幅下降。前11个月,全行业实现利润280亿元,同比下降82.3%,上年同期为增长38.2%。其中,火电行业由上年同期净盈利604亿元转为净亏损392亿元;供电行业利润下降57.2%,上年同期为增长78.9%。

石化行业。全国原油产量18973万吨,同比增长2.3%,增速同比加快0.7个百分点;进口原油17888万吨(海关统计),增长9.6%;原油加工量34206万吨,增长3.7%,减缓2.7个百分点,其中汽油、柴油产量分别增长5.8%和8%。天然气产量761亿立方米,增长12.3%,减缓6个百分点。主要化工产品中,乙烯产量下降2.1%,烧碱、纯碱产量分别增长1.4%和6.4%,化肥、农药产量分别增长1.4%和12%。国际原油价格剧烈波动。国际油价从3月份开始迅速攀升,屡创历史新高,纽约WTI原油价格最高达到147.27美元/桶。8月份开始,由于需求减弱,油价持续下跌。12月份,布伦特原油平均价格为44.91美元/桶,比最高的7月份下降67.2%,同比下降50.6%。前11个月,石化行业实现利润4571亿元,同比下降7.7%,上年同期为增长20.2%。其中,炼油行业由上年同期净盈利108亿元转为净亏损1493亿元;化工行业实现利润1498亿元,下降1.2%,上年同期为增长56.1%。

(二)主要原材料产品生产、价格波动较大

冶金行业。全国粗钢产量50049万吨,同比增长1.1%,增速同比减缓14.6个百分点,其中9月份开始连续4个月同比下降;钢材产量58177万吨,增长3.6%,减缓19.1个百分点,其中8月份开始连续5个月同比下降。钢材出口5923万吨,下降5.5%;进口1543万吨,下降8.6%。铁矿砂进口44356万吨,增长15.9%。钢材价格先涨后降。国内市场钢材价格综合指数年初开始不断上涨,7月上旬达到162.26点,为历史最高水平,比年初上涨29.7%;之后逐步回落,11月末降至102.3点,比最高点下降37%;钢铁企业及时调整生产、加强营销,钢材价格止跌企稳,12月末钢材价格综合指数为103.3点,比11月末回升1点,比上年末低21.82点。年末,6.5mm盘条、10mm中板、0.5mm冷轧薄板价格分别为3589元/吨、3863元/吨和4668元/吨,比最高价回落39.2%、43.2%和37.7%,同比下降20.7%、25.8%和19%。前11个月,冶金行业实现利润2481亿元,同比增长9.2%,增幅同比回落47.1个百分点。

建材行业。全国水泥产量138838万吨,同比增长5.2%,增速同比减缓8.3个百分点;平板玻璃产量55185万重箱,增长6.5%,减缓6.9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同比下降15.4%。受需求变化影响,水泥、平板玻璃价格波动较大。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平均出厂价8月份达到310元/吨,为历史最高水平,比年内最低的2月份上涨27元/吨;12月份回落至302元/吨,同比上涨12元/吨。平板玻璃出厂价7月份达到72元/重量箱,为2005年4月份以来月度最高水平;12月份回落至66元/重量箱,同比低1元/重量箱。12月末,重点建材企业水泥库存933万吨,同比上升11.1%;平板玻璃库存2365万重量箱,上升20.2%。前11个月,建材行业实现利润1013亿元,同比增长26.6%,增幅同比回落29.9个百分点。其中,水泥行业利润261亿元,增长30.8%;平板玻璃行业利润1.5亿元,下降94.3%。

有色金属行业。全国十种有色金属产量2520万吨,同比增长8.2%,增速同比减缓16.2个百分点,其中11月、12月产量分别下降4.3%和2.3%。电解铝产量1318万吨,增长7.7%,减缓26.1个百分点;铜产量增长10%,减缓7.8个百分点;铅产量增长19.2%,加快12.2个百分点;锌产量增长4.3%,减缓13.8个百分点。氧化铝产量增长17.7%,减缓30个百分点。主要有色金属价格明显波动。一季度保持升势,4月份开始逐步回落,12月份国内市场铜、电解铝、铅、锌现货平均价分别为26836元/吨、11152元/吨、10458元/吨和9796元/吨,比年内最高价下降59.6%、43.1%、54.4%和52.7%,同比下降55.1%、37.9%、47.3%和49.7%。前11个月,有色金属行业实现利润1015亿元,同比下降25.8%,上年同期为增长28.9%。

(三)机械、电子行业生产、出口增势明显放缓

机械行业。机械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1%,增幅同比回落7个百分点;出货值14297亿元,增长18.4%,同比回落15.2个百分点,其中12月份同比下降5.3%。主要产品中,发电设备产量13343万千瓦,增长2.1%;其中,汽轮发电机产量增长5.8%,水轮发电机产量下降16%。民用钢质船舶、环保设备、大中型拖拉机产量分别增长44.2%、26.3%和12.8%,数控机床产量下降3.3%。前11个月,机械行业实现利润4752亿元,同比增长16.2%,增幅同比回落33.8个百分点。

汽车产量962万辆,同比增长6.5%,其中8月、10月、11月、12月同比下降。轿车533万辆,增长7.8%,其中8月、11月、12月同比下降。据行业协会统计,汽车销量增长6.7%,增幅为10年来最低水平,其中轿车销量增长6.8%。自主品牌轿车销量增长5.3%,占轿车销量的比重为26%。前11个月,汽车工业实现利润1239亿元,同比增长8.7%,增幅同比回落55.3个百分点。

电子行业。电子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增幅同比回落6个百分点,其中11月、12月分别下降0.2%和2.4%;出货值28804亿元,增长10.2%,同比回落9.4个百分点,其中11月、12月分别下降8.9%和10.2%。主要产品中,载波通信设备、微波通信设备、光通信设备产量分别增长47.3%、9.1%和7%。大规模集成电路产量163万块,增长23.3%。微型电子计算机产量14703万台,增长14%,其中笔记本计算机增长27.1%。手机产量55469万台,下降2.3%。数字程控交换机产量4378万线,下降12.3%。前11个月,电子行业实现利润1232亿元,同比增长1.1%,增幅同比回落15.2个百分点。其中,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利润分别增长5.1%和2%;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利润分别下降1.6%和3.6%,上年同期为增长57.4%和32%。

(四)纺织、轻工行业生产、出口增势减缓

纺织行业。纺织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3%,增幅同比回落6.2个百分点;出货值7779亿元,增长4.7%,同比回落9.5个百分点,其中11月、12月分别下降3.8%和7%。纱产量2149万吨,布产量528亿米,分别增长8.1%和5.3%。服装产量206.5亿件,增长4.8%。化纤产量2405万吨,增长2.3%。国内棉花价格上半年小幅上升,三季度开始迅速下滑。12月末,国内棉花价格指数为10953元/吨,比6月末下降21%,同比下降19.3%。行业效益下滑,困难企业增多,就业规模出现萎缩。前11个月,纺织行业实现利润1026亿元,同比下降0.7%,上年同期为增长36.9%。其中,纺织业、服装行业利润分别增长9.3%和13%;化纤行业利润下降74.9%,上年同期为增长1.1倍。全行业从业人数同比下降1.2%,其中纺织业、服装行业从业人数分别下降1.8%和0.5%。

轻工行业。轻工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3%,增幅同比回落4.5个百分点;出货值17096亿元,增长7.8%,同比回落11.5个百分点,其中11月、12月分别下降1%和2.1%。主要产品中,机制纸及纸板产量增长8.7%,其中新闻纸增长9.5%。家具产量下降1.9%。吸排油烟机、家用洗衣机、家用电冰箱、电热水器产量分别增长23.4%、11.1%、8%和7.9%,家用吸尘器、房间空调、微波炉产量分别下降13%、4.9%和1.6%。前11个月,轻工行业实现利润3832亿元,同比增长18.8%,增幅同比回落19.2个百分点。其中,农副产品加工业、饮料制造业、食品制造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塑料制品业利润分别增长20.8%、21.2%、26.9%、12.8%和11.5%,家用电器制造业利润增长8.6%。

受“三鹿”奶粉事件影响,乳制品产量从9月份开始持续同比下降,月度产量由前8个月月均的162万吨降至10月份的120万吨。经过行业整顿,市场需求逐步回升,12月份产量为147万吨,同比下降19.5%。全年产量1811万吨,同比下降0.5%,其中液体乳产量下降3.6%。前11个月,液体乳及乳制品制造业实现利润43.7亿元,同比下降28.1%,前8个月和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4.8%和24.4%。

医药行业。医药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7.4%,增幅同比回落0.9个百分点。化学药品原药产量229万吨,增长0.9%;中成药产量127万吨,增长18.7%。前11个月,医药行业实现利润709亿元,同比增长28.4%,增幅同比回落21.9个百分点。

上一篇:震荡筑底中寻找机会 下一篇:金融海啸下的日本企业众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