趁节日之势谋全年消费之局

时间:2022-09-29 04:08:54

趁节日之势谋全年消费之局

牛年春节,我国消费市场在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下依然牛劲十足,活力四射。春节期间,各地精心组织购物节、展销会、庙会等各类促销活动,积极扩大节日消费。据商务部监测数据,春节7天假期,全国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00亿元,同比增长13.8%。

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股市由牛转熊,我国经济发展相对放缓,以及失业率增加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我国居民的消费信心明显不足。而到了2009年春节前后,全国各地的消费伴随着年关的到来却掀起了热潮。北京的各大商场将营业时间延时至凌晨,有的商场甚至通宵营业;家乐福等超市的各大门店均门庭若市,在商场的收银台前,排队的消费者络绎不绝;在超市的货架上,牛奶等消费品供不应求。

节日前后的消费回暖,提振了人们对于中国经济的信心。据统计,我国的出口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三分之一。根据春节后公布的2008年数据,2008年12月我国出口总额1111亿美元,比11月下降38亿美元,这也是2008年出口环比的首次下降。专家分析,出口增速减缓的势头在2009年还会继续。于是,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便落在了消费和投资上,尤以前者为重。

中国的居民储蓄存款高达20万亿,是一个巨大的消费空间。2009年春节的消费热潮,对于2009年的经济决策与经济预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客观地说,牛年春节迸发的消费“牛市”,除了有节日消费的惯性外,也与多项政策刺激不无关系,特别是杭州、苏州、南京等相继推出消费券或旅游消费券的城市,市场给予了热烈回应,游客有较大幅度增长,消费者热情大为高涨。

消费拉动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不竭动力。放眼全年乃至更长时间,消费市场不能只满足于节日里“火一把”,而要趁势而为,周密谋划,培育后劲。我国拥有13亿人口,消费市场十分庞大;同时,我国正处在人均GDP从2000美元向3000美元攀升的过程中,消费市场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

事实上,消费领域已经出现了一些新特点:即消费形态从单纯的物质消费向物质消费、精神消费并存转变;消费层次从简单的基本消费向低、中、高端多层级消费转变;消费区域从城市强农村弱向城市农村两翼齐飞的格局转变;消费对象从大众化消费向分众化消费转变;消费节点从假日消费向日常消费转变。

眼下,扩大最终消费需求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挑战的重要手段,消费市场转型也释放出了更多的应对空间。趁节日消费之势,谋全年消费大局仍有许多工作要做。当前,提振消费市场、促进消费升级要有新思维:

一是千方百计把潜在的消费需求变成消费现实。“送家电下乡”就是一个很好的做法,但仅仅这个还不够,要把送文化下乡、送旅游下乡、送健康下乡等作为培育农村消费增长点的重要事项来谋划。

二是用“服务第一”取代“价格第一”。实行“黄金周”制度以来,不少景区习惯用提高票价的方式实现营利,结果高票价挡住了不少消费者的脚步。市场规律表明,“优质服务、低廉价格”才是刺激消费的正道。

三是树立“良好的消费环境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商场里名目繁多的打折、返利促销手段,让消费者犹如雾里看花;一些旅游目的地多如牛毛的消费项目及高昂的消费价格让消费者望而却步,如何建一个透明、公平、法治的消费环境,是促进消费升级的重要课题。

上一篇:出口无需太悲观 下一篇:拍案说法 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