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生态课堂的神秘面纱

时间:2022-09-13 12:50:50

揭开生态课堂的神秘面纱

在以学校教育为核心的教育系统中,课堂教学始终处于最重要的地位,在这里,各种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得到最直接、最生动的诠释。生态课堂的提出,更让课堂成为师生身心得到良好发展的“生态场”,让学生在这样一种以生为本的“生态场”中尽显精彩,让教师在这里获得最大程度的提升。带着这样的追求,带着这样的理念,让我们共同走进生态课堂,揭开她的神秘面纱。

一、生态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生态课堂必须是生活化的课堂。在生态课堂中,需要把教学过程还原为生活过程,把教学情境还原为生活情境,把教学活动还原为生活活动,要营造一种“生活态”,要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安全、自由的生态氛围,并将学习过程与生活情境、游戏情境等融为一体,从而使每个学生都处在亲临现场的主动学习状态,这跟我们平时倡导的情境教育似乎不谋而合,情境教育也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真实的语言情景,让学生学有所用,在生活中学习。结合小学牛津英语教材中的话题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我们教师可以设计、营造多个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如教学3B Unit9 shopping一课时,就可以把教室装扮成一条商业街,让学生扮演售货员与顾客,进行实际的对话交流;教学6A Unit2 Ben’s birthday时,就可以预先了解学生的生日,把课堂布置成一个生日宴会的情境,利用某个学生的生日来教学;还有6B Unit3 Asking the way一课在教学时就可以把学生的座位排成街道的式样,让学生进行实地模拟行走,从而掌握所学的知识。这些教学场景都是学生在生活中常见的、熟悉的,这样的设计一

下子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欲望,让学生处于最佳的学习状态,从而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

二、生态课堂充满智慧的挑战

生态课堂是师生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是师生共同的舞台,他们如同一交响乐团,和谐地演奏着美妙的乐曲,诗意的栖居在课堂上。学生们不断地做着思维的体操。课堂上教师要注重学生思维的拓展训练,不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传授,更要注重内容的延伸、拓展与运用,让学生把已学的和现学的内容进行整合、贯通,完整地体现思维的过程。

教学5B Unit7 A busy day A部分语篇时,文中学习了I can take some bread with me.这个句型,我就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用I can take …with me.来说说自己如果不吃早餐,会带些什么东西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说得比想象的好很多,看来只要给机会,学生的潜能是无穷的。再譬如:文中的难点是时间的表达,于是,在这一点上,我设计了一个话题,“假如让你自己设计一天的活动,你会怎样做”,要求说出时间和活动。这样一来,孩子们马上通过小组讨论等方式,争着表达自己的设计方案。这样一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思维拓展的过程,学生不仅仅是学会了书本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了运用,学会了表达。我想这也应该是学习的真正目的。其实,这样的例子很多,像2B Unit8,教学完box,教师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颜色类的词让学生巩固操练a red box,a yellow box…只要有心,一定能找到突破点,让学生始终能通过自己的思考与同学、与老师进行思维的碰撞,擦出智慧的火花,从而掌握新知。

三、生态课堂关注持续发展

生态课堂的起点在学生,最后的目的是学生的健康发展和幸福成长,为理想社会培养自由的人,它的主体和主人是有机统一的,都是学生。他所关注的是学生的持续发展。合作学习、小组学习就是最明显的标志。老师可以在课前就给小朋友分好组,并且每一组都选一位核心人物,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组长,负责组织组内的学习活动;也可以现场分组,让学生自由组合,自主推选组长,进行分组学习(后者更适合在自己熟悉的班级)。这样做的好处是真正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灌输式教学”的模式,通过座位的调整,更加便于学生间的交流,讨论;同时也尊重了学生的学习意愿,激发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热情,让孩子沉浸在主动学习的氛围中,提升了教学效果。

在教学2B Unit8一课时,由于是低年级的学生,所以老师课前按照好差搭配的原则给孩子们分好了组,并且确定了组长。在学习过程中,充分运用了小组这一学习单位,既安排了小组的整体展示:整组学生的集体会话表演;又有小组内成员的个体展示:让孩子们单独交流自己的学习结果、学习体会。同时,各小组之间还展开了竞争。在这样的布局中,除了能让学生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外,我想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一种学习方式中学会了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合作,学会思考,培养了终生学习的能力。

总之,生态课堂融智慧、和谐为一体,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更注重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让我们用心经营,用心感悟,让生态课堂熠熠生辉。

(作者单位 江苏省张家港市实验小学东校区)

上一篇: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思维品质的途径和方法 下一篇:浅谈新课标下的中学美术教学中的课堂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