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好心灵上的天平

时间:2022-09-13 11:44:41

摘 要: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教师要用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学生,消除对后进生的歧视和偏见;要以宽容的心理让后进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自卑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后进生,要善于启发诱导后进生。这样才能使后进生不断转化,不断进步,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的合格人才。

关键词:后进生;关心爱护;公正无私;宽容;科学发展;启发诱导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11-283-01

每位教师的心灵上都有一架天平,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认识、理解来衡量每个学生,对他们进行正确、客观、公正的评价。

俄罗斯有句名言:“漂亮的孩子人人都喜欢,而爱难看的孩子才是真正的爱。”对于学生来说,所谓“难看的孩子”,就是指后进生,其表现在于要么成绩差,要么思想落后及行为习惯差。目前的中小学教育,一方面要讲“普及”,另一方面要“选拔”。不得不面对优胜劣汰的残酷现实,学生以学习成绩为标准区分成“优秀学生”和“后进生”就不足为怪了,“后进生”的产生原因多种多样:有家庭教育失误的;有学校忽视思想教育的;有社会环境影响的等等。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如果仅仅以学生的成绩、分数、表现作砝码,偏爱一部分学生或者歧视一部分学生,只会造成学生心灵上的压力,增加师生之间的鸿沟。那么,这架心灵上的天平就会发生倾斜了。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把握好心灵上这架天平呢?“爱孩子,连母鸡也会。”但爱要讲究水平、讲究方法、讲究艺术,就如医生一样,光有治好病人的朴素的用心是远远不够的。在后进生的教育中,要遵循“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原则,从“严”出发,从“爱”入手,只要教师付出真情,哪怕是一座冰山,也能融化。教师要相信每个学生都是可爱的。

一、教师要关心爱护每一位学生

“不爱学生的老师不算好老师。”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把全部心灵和才智献给孩子的爱,这种爱是深沉的。但爱是不容易的,一个先进的班集体,也不可能只有好的学生而无后进生。所以教师不仅要爱“金凤凰”,而且要更爱“丑小鸭”。因为,有时教师一个粗暴的动作,甚至一个责备的眼神,尽管不是十分刻意的,都有可能在师生之间竖起一道心灵的屏障。因此,教师要像呵护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关爱每个生命的成长。教师有了“博爱”,眼里才没有后进生、“坏学生”。由于“后进生”的种种表现欠佳而影响集体,作为人的正常心理反应,他们会不同程度受到师生的冷落、薄待甚至歧视。这样教育的结果是“后进生”更差。要全面进行素质教育,就必须厚爱“后进生”。中小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就是对少年儿童进行身心全面发展的基础性素质教育,其主要的标志是:教师是否面向全体学生,是否进行全面发展的教育。大量事实证明:许多在校的优生,在社会实践中不一定就很出色;而有一些所谓在校的“后进生”,在社会实践中倒还表现出了较强的创造性。这充分说明:惟有坚持“面向全体”,特别是面向“后进生”,才是真真切切的素质教育。

二、教师要公正对待每个学生,消除对后进生的歧视和成见

爱生之心,师皆有之。叶圣陶在谈到他自己怎样当好小学教师时说:“绝不能将投到学校里的儿童认作讨厌的小家伙,惹得人心烦的小魔王。无论聪明的、愚蠢的、干净的、肮脏的。我都要称他们为小朋友……”,因此,教师应将后进生当作朋友对待,要用公正无私的态度对待他们,帮助他们,而不是歧视和孤立他们,对他们存有偏见。那些成绩暂时不好的孩子本来在大家的帮助下是有可能进步的,很可能就因为大家的冷漠而破罐子破摔,变成真正的后进生。一个班级乃至一个学校都是一个集体,我们不能放弃某些人,形成自己的小圈子,而应该共同进步,使整个班级都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相信这无论是对“优生”还是对那些所谓的“后进生”,都是大有裨益的。

三、要以宽容的心理让后进生消除心理障碍,克服自卑情绪,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

苏霍姆林斯基曾提出了一个著名的口号:“让每一个学生在学校抬起头来走路。”心灵的创伤需要“心药”医治。教师要善待每一个后进生,少些责怪,多些鼓励,多一点适时的宽容,这是教师做任何后进生工作的前提。宽容是一种仁慈和关爱。有这样一个研究:美国著名心理学家罗森塔尔把一份随意拟定的学生名单交给有关教师,说这些学生被他鉴定为是有潜力的,但必须对学生保密。教师深信不疑,无意中对名单上的学生特别厚爱。8个月后,凡被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成绩提高很快,而且性格开朗,求知欲望强烈,与老师感情也特别深厚。这个实验被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这项研究给我们教师在后进生教育中一个深刻的启示:如果老师认定一个人不可救药,那么他就会一步一步走向“毁灭”的深渊。同学看不起、老师看不起的人肯定会自暴自弃。如果老师认定一个人是块璞玉,缺的是雕琢,宽容就会使他自省、自律、自策,他就会成为一块璧玉。因此,教师要用宽容的爱让后进生认识到自身的优点,并加以肯定,使他们在“能够上去”“超过别人”的领域里充分地发展。

四、教师要用“科学发展观”的眼光看待后进生,要善于启发诱导后进生

“没有任何才能的学生是没有的。”教师要用科学发展的眼光,为后进生制定学习目标,要求既有一定的难度,又要根据后进生的实际水平,使其“跳一跳,够得到”地向前发展。“后进生教育”实际上是发展性教育中的一个特例。教师应从后进生的实际水平出发,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使其获得成功,以成功的欢悦作为其进步的起点和力源。启发诱导是教师在教育过程中,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的一种方法。以后进生为学习的主体,引导学生自己用脑,善于思索,勤于思维,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教师是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是教人发现真理。”教师要正确地引导后进生自己去探索,去发现,达到“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最佳教学境界。

教育是一门科学,育人成才是一种艺术。多年的教育工作使我深知自己肩负的责任重大。没有诚挚的爱,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没有无私的爱,也就没有成功的教育。教师只有把握好心灵上的天平,公正无私地去爱护每一位后进生,使其不断转化,不断进步,才能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的合格人才。

上一篇:以文化自觉涵养“有文化”的课堂 下一篇:融情、养德、启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