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文留下美育的烙印

时间:2022-09-13 11:09:01

让美文留下美育的烙印

【摘要】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许多内容,体现了美的特征,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材料。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美”的事物在孩子的成长中润物无声的留下烙印。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如下美育渗透的尝试:引导观察感知美、创设情景感受美、品词赏句鉴赏美、表情“美读”抒发美、指导习作创作美。

【关键词】感知美感受美鉴赏美抒发美创作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内容,涉及古今中外、天文地理、人事景物,具有凝练生动的优美词句,语意深厚的艺术内涵,引人入胜的深邃意境,强烈感人的抒彩,体现了美的特征,是进行美育教育的好材料。《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因此,美育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语文教学活动中,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也体验美文佳作中语言文字之美、自然景物之美、人物品质之美、思想情感之美、神奇意境之美。作为语文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做了如下美育渗透的尝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引导观察感知美

法国艺术大师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由此可见,培养学生感知美的能力主要是通过人的眼睛观察。缤纷的世界、秀美的山川、绚丽的色彩,给作家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创作源泉。小学语文教材中收录了大量情景交融的作品,这类文章语言优美,形象逼真,富有浓郁的情感,充满诗情画意,给人以无限遐思和美的享受。如表现自然景观美的有《海上日出》、《火烧云》;展现山川秀美的有《桂林山水》、《五彩池》;描写花鸟虫鱼的有《燕子》、《荷花》、《鸟的天堂》;描写人文景观的有《长城》、《北京的色彩》等等。学生在学习这些文章的过程中,既能欣赏到优美景色,又能从中获得美的感受,提高欣赏美的能力。表现社会美的如《挑山工》、《信任》、《苦柚》等等,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学生将会受到真、善、美的熏陶和感染。

在教学中我总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图片、录像、音乐、网络资料等等,引导学生在读懂课文的同时,感知大自然的奇妙,祖国河山的壮美;感悟人物高尚美好的心灵,平凡中的伟大。此外,我还组织学生开辟第二课堂,通过参加课外活动,让学生融入自然,融入社会,给学生提供观察美,感受美的机会。如春游、秋游时,我有意识的引导学生确立观察对象,再从颜色、形态,周围环境等多方位多角度去观察事物,并调动多种感官去发现美,积累丰富的美的素材。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大自然是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的绿色课堂。”

二、创设情景感受美

小学生的感情细腻,好奇心强,想象丰富,但由于感性经验不足,阅历有限,常常难以直接进入情境。在阅读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电教手段渲染气氛,烘托场景,化文中的静态描写为形象生动,鲜活逼真的动态描写,给孩子们提供一幅幅立体感强,静动结合的优美画面。通过创设美的意境,给学生以身临其境之感,近距离地进行美的体验。如教学《瀑布》一课,先写从远处听到瀑布的声音,再写远望瀑布的全景和近看瀑布的全貌。教学时先播放有关瀑布的多媒体资料,通过色彩、声音、动态、静态的展现,一幅壮观而又气势磅礴的美丽景象便展现在学生面前,学生不仅能在视觉上感知美的画面,而且还能在听觉上获得“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美感。

三、品词赏句鉴赏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不仅收录了许多表现自然美和社会美的美文,还有很多值得鉴赏品评表现艺术美的佳作。教学时引导学生对优美的语言或词句反复品读,细细推敲,欣赏语言文字之美,品味作者用词的匠心。如教学白居易的《暮江吟》,首句“一道残阳铺水中”的“铺”字,不仅写出了残阳笼罩江面的“形”,以动写静,闪动着灵光,还突出了斜阳余辉的柔和、壮美。更重要的是,这个“铺”字还衬托出了诗人独游江畔的闲适心境。次句“半江瑟瑟半江红”中的“半江”两字堪称诗家妙语,你看这一半江水红如秋天的枫叶,一半江水碧如水洗的翡翠,如此美景怎能不令人心驰神往,流连忘返?自然引出第三句“可怜九月初三夜”,其中“可怜”一词更显可爱之意。尾句“露似珍珠月似弓”把露珠比作一粒粒晶莹剔透的珍珠,把高悬夜空中的弦月比作精美的弓,语言准确、凝练、生动,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四、表情“美读”抒发美

大自然中的花鸟虫鱼、潺潺溪流、无垠大海、雄奇山峰、辽阔原野,多姿多彩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何展现这形神结合,情景交融的艺术图画呢?叶圣陶先生称有感情的朗读为“美读”,他说:“美读就是把作者的情感在读的时候传达出来。美读得其法,不但了解作者说出什么,而且与作者的心相通了。”在阅读教学中,对那些充满情感的美文佳作,要感知其中美的情感和意蕴,就必须进行充分的表情“美读”。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中所说,“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受到美的熏陶。”如教学《鸟的天堂》一课,通过学生自由朗读、小组评读、配乐诵读,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生活”,读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情调、意趣、韵味。通过美读,学生自然融入到文章所描绘的意境――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

五、指导习作创作美

当学生在课堂上积累了一定的获取美感的方法后,就会产生跃跃欲试的创作冲动和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这时教师就应抓住时机,发挥学生创作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焕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让冲动化为行动,让灵感闪出火花,为他们搭建创造美的平台。如学了《将相和》,让学生编排“负荆请罪”的课本剧;学了《鸟的天堂》让学生当一回导游,为鸟的天堂编写一段解说词;学了《北京的色彩》,让学生仿写一篇《家乡的色彩》;学了《穷人》,让学生续写《桑娜拉开帐子以后》,……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发挥教材的审美功能和教育功能。通过展现文本的语言美、形象美、意境美、艺术美,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发挥想象,活跃思维,催发学生创作的热情,让学生在美的享受中获取知识,陶冶情操,净化心灵。让“美”的事物在孩子的成长中润物无声的留下烙印。

上一篇:中职旅游专业培养实用型人才的思考 下一篇:和谐宁静润泽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