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儿童阅读之门

时间:2022-09-13 11:03:40

打开儿童阅读之门

通过对小学一年级学生教育教学的深入观察,我发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语文书是天真活泼的小学一年级学生的脚链,使他们每天不是读语文书,就是写字、背诵、考试。所以让小学一年级学生独立地进行课外阅读,是语文教学一种最普遍、最重要的形式。

在课余时经常可以看到大部分学生比较爱看迷宫类的图画书,而对一些标有拼音的经典名著却置之不理。也有家长电话打来说是自己的孩子经常看电视,书堆在家里,都懒得去翻,大量的课余时间用来看无聊的电视节目或是一些娱乐的消费,缺乏独立思考、独立阅读的能力。

著名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在谈到课外阅读的作用时曾说:“同志们可以回忆自己的学习过程,得之于老师课堂上讲的占多少,得之于课外阅读启发的占多少。我想自己大概是三七开吧,也就是说,百分之七十是得之于课外阅读。”课内的功效占30%,课外的功效占70%,这几乎是共识。

培养小学一年级学生课外阅读的能力,既是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又是为中高年级的阅读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重视课外阅读,开展实验活动

(一)2008年5月与2009年2月,我们分别对一实验班级的学生作了一次问卷调查,以了解学生通过这一系列阅读活动的开展,阅读能力是否有所提高。情况统计见表一,左边数据为前测,右边数据为后测。

从表一数据的左右对比,实验前的学生对课外书的阅读兴趣和积极性都不是很高,而且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爱看漫画类的比较多,看后也不太会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为什么呢?主要原因是:大部分小学生都是由家长替他们选择课外书,很少自己认真挑选喜欢的课外书;学生的年龄偏小,书的来源基本上是父母所买的一两本,很少自己去书店找书看或是跟同学交换看;漫画幽默夸张,常让人哈哈大笑,以致孩子们看后爱不释手……这些都导致孩子们对阅读失去了兴趣,面对家长的苦口婆心,孩子们也只能是心有余而力不足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教育实验,我们发现学生无论是阅读态度、阅读的持续性还是鉴赏能力都有所提高。这些都归功于实验教师开展的各式活动和家长的密切配合督促工作。如每天的经典诵读,做好读书笔记,大声读给孩子们听等都大大激发了孩子们的阅读兴趣与课间的读后交流兴趣。

(二)成立了“班级图书角”后,进行课外阅读蔚然成风,由原先的10几个借书的学生发展到一到借书时间,就在教室一角看开了。在阅读中,由教师规定进行阅读记录,到普遍养成思考、勾画、圈点、摘抄的习惯(借阅的图书除外)。部分同学还自备了读书摘录本,摘录、积累好的美词佳句。每每淘到一本好书,都会主动地来找老师交流或是向同学推荐,从原先爱看一篇篇简短的小故事到看整本书的大有人在。学生们在课外记诵的大量优秀词文,大大丰富了语言积累,增强了语感,提高了语文素养,获得了审美体验。

(三)开展实验活动以来,学生的阅读水平有所提高,写作水平有所提高,写话的内容比较具体,语言比较丰富,一学期下来,有20多位学生的习作发表于诸暨教育网上。

二、扎扎实实进行阅读训练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了课外阅读的的重要性,多处强调“阅读”和“积累”,并明确规定各年级课外阅读的量。的确,小学语文教学光靠每周几节语文课、每学期二十几篇课文显然是不够的,而应该立足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从整体上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努力构建课内外联系、校内外沟通、学科间融合的语文教育体系”。家长、教师应明确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目标,提高思想认识,树立正确的阅读教育观念,让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不断“积累”,不断“获得”,把教师的招数变成学生自己的能力,所谓“厚积薄发”。

理论是灰色的,实践之树常青,理论只有与实践相结合才能改变、实现,带来效益。因此,在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上,我们课题组的成员均扎扎实实,逐步完成培养目标。

(一)激发兴趣,我要“读”。

很多学生一开始接触课外书时,不知道读什么,怎么读。这就要求我们在班级中开设一节课外阅读指导课,带领学生阅读那些语言生动、活泼,内容有趣,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经典儿歌、童话、古诗等,通过阅读指导、读物推荐、大声朗读、经典诵读等形式,让学生在大量阅读实践中,养成阅读习惯。同时,为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朗读时间,除要让学生读完、读好,切不可做个读的样子,匆匆过场,草草收兵外,还要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让绝大多数学生都体验到阅读快乐的喜悦。

(二)创设条件,促进“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实践活动的重要形式,学校和家长应积极创设条件让学生广泛地“读”,大量地“读”,经常性地“读”。我们要保证每位同学都有“书”看,如成立“班级图书角”,要求学生每天带一本课外书进出校门,利用早晨、中午自主阅读,同学间互换图书。每天放学后在家要有30分钟到1小时的阅读时间,相信坚持下去,学生一定阅读热情高涨。

(三)开展活动,强化“读”。

课外阅读的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需要教师不断鼓励,不断指导。为了把已逐步形成的课外阅读风气持续下来,发扬下去,我们要经常围绕课外阅读开展一些为学生所喜爱的活动,并把这些活动与阅读教学紧密地结合起来。如利用班队课或兴趣活动课举行一至二次“故事会”,让学生把从课外读物中看来的故事,娓娓动听地讲述出来,或者以分角色化装表演的方式讲故事,使活动趣味无穷。“佳作欣赏会”则可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或教师提供音像片欣赏,或师生配乐读。这种音像结合的方法,会让学生从佳作中获得美的享受,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的阅读和写作欲望。而“读书心得会”与习作讲评、阅读教学相结合,更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并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心得”多了,“体会”深了,阅读的能力自然就会增强,阅读的兴趣也会随之强化。

课外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延续和补充,极大地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使班级的班风和学风有了很大转变,如学生会主动诵读。同时,课外阅读不仅仅是语文学科的事,更是多种学科的整合,只有课内和课外的紧密结合,才能真正做到课内外的促进作用。总之,语文教育要追赶时代,就要超越“课堂”,带领学生“跃马平川”地开辟课外阅读的广阔天地,让孩子们有好书相伴,为他们的童年储存无限丰厚的精神财富,为他们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上一篇:初中语文的教学方法探讨 下一篇: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