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张型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个性的相关性研究

时间:2022-09-13 10:58:01

紧张型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个性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 目的 观察紧张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个性的相关性。 方法 将236例符合纳入标准的紧张型头痛患者,采用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问卷主要包括烦躁焦虑、惊悸不安、郁闷不舒、思虑过度、精神萎靡五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级量化表,艾森克个性问卷(EPQ)。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紧张型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体质的相关性。 结果 烦躁焦虑状态患者与E、N维度相关;惊悸不安状态患者与E、N维度相关;郁闷不舒状态患者具与E维度相关;思虑过度状态患者与N维度相关;精神萎靡状态与E、N维度相关。根据患者不同的紊乱状态与其相关的维度及T分数,得出紧张型头痛烦躁焦虑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神经质特征;惊悸不安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神经质特征;郁闷不舒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特征;思虑过度状态患者多神经质特征;精神萎靡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神经质特征。 结论 紧张型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个性存在相关性。

[关键词] 紧张型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个性;相关性研究

[中图分类号] R24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3)18-13-03

紧张型头痛(tension-type headache,TTH)又称紧张性头痛、肌收缩性头痛、心因性头痛等,是原发性头痛中最常见的临床类型,目前认为紧张型头痛的发病与社会压力、精神因素、心理因素、肌肉紧张、滥用止痛药物等有关,而我们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紧张型头痛多存在心理、认知和情绪等的紊乱,为此,我们借鉴齐向华教授建立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级量化表,包括烦躁焦虑、惊悸不安、郁闷不舒、思虑过度等五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结合艾森克个性问卷,采用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统计学方法,对紧张型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体质的相关性进行研究,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收集紧张型头痛患者236例,病例来源于山东中医药

大学附属医院门诊及病房,所有病例诊断明确,符合纳入标准。236例患者中年龄最大65岁,最小18岁,平均39.67岁。男85例,女151例,男女比例为1∶1.78。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标准参照2004年《国际头痛疾病分类(第2版)》(ICHD-Ⅱ)紧张型头痛(TTH)的诊断标准。中医诊断标准:参照199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全国脑病急症协作组制定的头风诊断标准。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诊断标准:参照齐向华教授制定的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诊断标准[1]。包括烦躁焦虑、惊悸不安、郁闷不舒、思虑过度、精神萎靡五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

1.3 纳入标准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西医频发性发作性紧张型头痛和慢性发作性紧张型头痛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诊断标准;年龄在18~65岁者;能独立或通过研究者帮助完成研究问卷;经研究者说明研究目的后,研究对象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年龄65岁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高血压病所致头痛、其他原发性头痛及有器质性病变的头痛;正在使用阿片类镇痛剂,抗精神病药物或麦角胺者,酗酒或滥用其他药物者;并心、脑、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性疾病;听力障碍、语言表达不清或沟通障碍者。

1.4 研究方法

1.4.1 研究工具 本研究采用结构式问卷收集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问卷,烦躁焦虑、惊悸不安、郁闷不舒、思虑过度、精神萎靡五种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分级量化表,艾森克个性问卷。

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艾森克个性问卷(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简称EPQ)是英国伦敦艾森克教授编制的。搜集了许多有关非认知方面的特征,通过分析归纳出三个维度,从而提出决定人格的三个基本因素:内外向性(E)、神经质(又被称为情绪性)(N)和精神质(又被称为倔强、实事求是)(P),人们在这三个方面的不同的倾向和不同的表现程度,便构成了不同的人格特征。包括88个项目,每个项目只回答是或者否,内容涉及个人对社会、生活、自我、意识和情感的肯定和否定。含4个因子,其中E量表为性格内外向量表,N量表为情绪稳定性量表,P量表为精神病质量表,L量表为掩饰程度量表。(+)为正向记分,即答“是”加1分,答“否”不加分;(-)为反向计分,即答“是”不加分,答“否”加1分。统计以上四个量表的粗分,查T分转换表,将粗分转换成T分,根据T分数的高低,分析人格或气质特征。

E量表:分数高表示人格外向,这种人可能是比较好交际、比较渴望生活中充满刺激和冒险,他们的情感比较容易冲动。分数低表示人格内向,这种人可能是比较喜欢安静,除了亲密的朋友之外,对一般人保持缄默冷淡,一般不喜欢刺激,相对来说比较喜欢有秩序的生活方式,情绪趋向于稳定。

N量表:反映的是正常行为,与病症无关。分数高常常可能是焦虑、担心、经常闷闷不乐、心思忡忡,会有比较强烈的情绪反应,以至于可能会出现不理智的行为。

P量表:并非暗指精神病,它在所有人身上都会存在,只是程度有所不同。但是如果某人表现出的程度比较明显,则容易发展成为行为异常。分数高的人可能是比较孤独、不去关心他人,自身难以去适应外界环境,还可表现为不近人情,感觉、思维较迟钝,不能和别人保持友好,喜欢寻衅滋事,喜欢去做比较奇特的事情,而且不顾及危险。

L量表:此量表测定的是被试者的掩饰、或者自身隐蔽情况,或者是被测试者的社会性朴实幼稚水平。与其他量表在功能上有联系,但是它本身代表的是一种相对比较稳定的人格功能。

1.4.2 观察指标 对符合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紧张型头痛患者,进行艾森克个性问卷(EPQ)调查,分析紧张型头痛患者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个性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分析

全部资料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处理。采用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分析紧张型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体质的相关性。

2 结果

紧张型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与个性的相关性(见表1~5)。如表1所示,紧张型头痛烦躁焦虑状态患者与E、N维度相关,说明紧张型头痛烦躁焦虑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神经质特征。如表2所示,紧张型头痛惊悸不安状态患者与E、N维度相关,说明紧张型头痛惊悸不安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神经质特征。如表3所示,紧张型头痛郁闷不舒状态患者具与E维度相关。说明紧张型头痛郁闷不舒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特征。如表4所示,紧张型头痛思虑过度状态患者与N维度相关,说明紧张型头痛思虑过度状态患者多神经质特征。如表5所示,紧张型头痛精神萎靡状态与E、N维度相关。说明紧张型头痛精神萎靡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神经质特征。

3 讨论

个性是一个人整个的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是一个人共性中所凸显出的一部分,它由三个子系统组成,分别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自我意思。《黄帝内经·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篇:“木形之人,比于上角,似于苍帝,其为人苍色,小头,长面,大肩,背直,身小,手足好,有才,劳心,少力,多忧,劳于事”;“火形之人,比于上徴,似于赤帝,其为人赤色广月引,脱面,小头,好肩背髀腹,小手足,行安地,疾心,行摇,肩背肉满,有气,轻财,少信,多虑,见事明,好颜,急心”;“土形之人,……”。《灵枢·通天》篇第七十二篇:“太阴之人,贪而不仁,下齐湛湛,好内而恶出,心和而不发,不务于时,动而后之,此太阴之人也”;“少阴之人,小贪而贼心,见人有亡,常若有得,好伤好害,见人有荣,乃反愠怒,心疾而无恩,此少阴之人也”;“太阳之人,……”。从以上原文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其性格不同,“木形之人”多忧,“火形之人”多心急,“土形之人”多性情温和,情绪平稳,“金形之人”多善于谋划、多疑,“水形之人”多胆大。吴德云等[2]认为偏头痛患者精神质、神经质明显高于对照组,表现为焦虑、担忧、孤独、不关心他人、不友好、难以适应外部环境、行为不理智等。纪红[3]研究表明,那些缺少抽象思维能力,推理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不强并且胆小、缺乏信心的人易患紧张型头痛,反映了这些患者有的有焦虑和神经质,患紧张型头痛后其思维能力,推理能力,理解能力更加缺乏。可以看出,不同的人对待同一件事会有不同的态度,表现出的是一种稳定的心理状态,不同的心理状态会对机体产生不同的影响,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人体的生理反应,从而会进一步导致疾病的发生[4]。

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是在特定的时刻和时间区间内,保持着异于正常的心理、情绪、认知等的心理信息内容。虽然古人在其文献中没有明确心理紊乱状态的概念,但是却存在着大量这方面的内容,如“惊悸”“郁闷”和“思虑”等。个性不同能造成不同的心理紊乱,当机体的承受能力达到一定的程度时,机体的脏腑、阴阳、气血就会失调,根据不同的个性产生不同的心理紊乱状态,这种心理紊乱状态有一定的稳定性,进而对机体产生一定时间上的主导作用[5]。

本研究结果显示,紧张型头痛烦躁焦虑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神经质特征;惊悸不安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神经质特征;郁闷不舒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特征;思虑过度状态患者多神经质特征;精神萎靡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神经质特征。总之,紧张型头痛中医心理紊乱状态患者多内倾向、神经质特征。各种心理紊乱状态的形成与患者的个性有相关性,因此可以说不同的个性是紧张型头痛形成不同中医心理紊乱状态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齐向华.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辨证论治体系的构建[J].中华中医药学刊,2009,27(9):1805-1807.

[2] 吴德云,高宗恩,于燕.偏头痛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人格特性及应对方式[J].山东医药,2010,50(25):55-56.

[3] 纪红.神经性头痛患者与其性格的相关性调查分析[J].实用医药杂志,2005,22(7):625-626.

[4] 刘培茹,武红霞.个性特征、生活事件及社会支持程度与紧张性头痛的关系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09,35(10):597.

[5] 腾晶.失眠症中医心理紊乱状态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J].中医研究,2008,21(5):1-3.

(收稿日期:2013-06-28)

上一篇:检测梅毒的四种方法临床应用比较 下一篇: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与临床治疗措施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