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改接品种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建议

时间:2022-09-13 10:52:25

近几年来,故道地区群众重视酥梨的病害防治,但轻视圆黄、华山、黄冠、南水、爱甘水、早美酥、绿宝石、寒石等改接品种的病、虫害防治,造成早期落叶甚至当年开2次花,影响了翌年的产量及树势,其主要原因是炭疽病的流行。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1 炭疽病在改接梨品种上的症状表现

叶片上症状:初为淡褐色、褐色、渐变成黑色小圆形斑,针尖状大小,直径不足1毫米,边缘不清晰呈放射状,略凹陷。病情严重时叶面上密生小病斑,不计其数。后期病斑褐色、黑褐色,部分病斑中央变成白色或灰白色,病斑周围有时有红褐或褐色晕圈。少部分病斑扩大或连片形成较大的病斑,直径为1厘米左右,不规则,常见有明显轮纹,此时叶片开始脱落。秋末条件合适时产生有灰色缘毛的子囊壳。落叶前叶片变成黄、黑斑驳状,叶片上布满各种黑色或灰白色大小不等的病斑。病叶后期可2次感染褐斑病等杂菌。

叶柄、果柄上症状:病斑呈黑、褐色圆斑,稍凸起,后期中央变成灰黄或灰白色。

果实症状:初为散生的淡褐色的小圆点,略凹陷,后颜色逐渐加深为黑褐色。病害发生严重时果面上散生的小病斑不计基数,后期少数病斑扩大成腐烂斑,表面有深浅交替的同心轮纹。最后表面溢出粉红色的孢子液。一般早、中熟梨采收早,果实损失少。

2 炭疽病菌的发生规律

病菌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2~40℃,最适温度为28℃。病源孢子萌发的温度为15~40℃,最适为28~32℃,要求相对湿度在95%以上。产生孢子的最适温度为25~28℃,要求相对湿度在80%以上。温度在10℃病害停止扩展。一般进入梅雨季节即可见到叶片病斑,有明显的中心病株或枝,发病时期持续到9月下旬。黄冠、圆黄最早落叶于7月下旬。粗放园片黄冠梨8月中旬可以大量落叶,从开始落叶至大量落叶约20天,落叶早的园片国庆节前可开二次花。

3 发生原因

(1)病原基数越来越多。近几年砀山酥梨炭疽病上升为主要病害,炭疽病原不可避免地侵染其它品种。

(2)梨树的抗病性下降。黄冠及日韩品种(圆黄等)要求肥水条件较高,但因各种原因群众对果树的肥、水管理相对粗放,修剪留枝较大造成树体抗逆能力、抗病能力下降。

(3)故道地区降水较集中,在6―8月阴雨较多,气温较高,给炭疽病发展提供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4)套袋引起新的管理问题。套袋后用药间隔期较长,给炭疽病等病害的侵染留足了时间。后期炭疽病斑上有复合感染其它病现象。

(5)用药结束较早。圆黄、黄冠等早中熟品种采收早,采收后即不用药了,此时离落叶时间还有2~3个月,温度、湿度极适合炭疽病的发生,而农药的持效期一般7至10天,波尔多液对炭疽病持效期也不过15天,因此采收后不久,常见炭疽病即开始流行,落叶或开2次花。

(6)用药的种类不对症。目前防治炭疽病仍然以防为主。但不少农户在落叶时总是寄希望于内吸治疗剂,结果效果较差。

4 防治意见

4.1 农业防治

清扫落叶理,清理病虫枝,刮除枝干上各种病原;合理施肥,适时抗旱、排涝,降低田间湿度,提高树体抗病能力。采用合理树形,合理留枝,使田间通风透光,最大限度地创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条件。

4.2 化学防治

(1)秋天落叶后及春季萌芽前,结合清理病原使用铜制剂铲除病原菌,药剂可用77%多宁300~400倍,或1∶1∶100波尔多液。

(2)生长季节重视保护剂的使用。实践证明有效的药剂有: 80%全络合态代森锰锌(大生、太盛、必得利等)600倍,75%百菌清(多清)800~1000倍、50%克菌丹(美派安)600倍、77%多宁(硫酸铜钙)600~800倍、1∶3∶200倍波尔多液等,并交替使用。同时要求结合防治其它病害适时复配70%甲基托布津600~800倍、80%福福锌800倍。注意铜制剂须套袋后使用,有机药剂用药间隔期掌握在10天以内,波尔多液15天以内。

(作者联系电话:0557-8540242)

上一篇:木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下一篇:苹果锈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