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药企污染顽症路在何方

时间:2022-09-13 10:43:18

破解药企污染顽症路在何方

随着国际社会对环保的呼声日益高涨,随着国家对环保监管力度的不断加大,属于高能耗、高污染的发酵类、化工类原料制药企业自然成为环保治理的重点。虽然制药企业在环保治理上的投入逐年增加,但污染的问题还是依然严重的存在着。尤其是制药企业在环保治理上投入增加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降低了企业的赢利能力,造成医药制造企业利润减少、甚至亏损的局面,破解医药企业污染顽症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问题。

药企污染重:触目惊心 久拖难解

众所周知,制药工业特别是原料药工业的污染问题是国家环保规划要重点治理的12个行业之一。据统计,制药工业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1.7%,而污水排放量占2%还多。作为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药品本是治病救人的利器,但“无意”中却陷入了“破坏青山绿水”的环境悖论。有人曾算过一笔账,生产1吨普通原料药平均消耗6吨化工原料,其中,只有一小部分转化为原料药的组成部分,一小部分经化学反应转化成水等无害物质,另有很大一部分则以“三废”的形式成为“环境负债”。原料药工业产生的“三废”量大,废物成分复杂,污染危害严重。这种污染使生活在其周围的人们深受其害,因为原料药工业“三废”的大量排泄,周围居民的天空不再蓝,树也不再绿,庄稼被熏死,鸡鸭等家禽害病率增高等一些列问题接踵而至,使人们的生存环境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企业上马时就配备了环保设施,但为了减少治污成本环保设备只是当成摆设的广济药业,因污染超标被限产的事情曾引起了业内外的广泛关注。6月,央视记者调查发现,湖北省环保局为加强监管地方企业排污,花费几十万元上马的在线监测仪器成为摆设,人工值班记录明显作假。而广济药业正是其中的“典型”。检测结果显示:广济药业污染物COD超标18倍。武穴市环保局提供的情况显示:广济药业每天排放的超标污水有1000多吨。公司董事长何谧坦言,公司年利润6000万元左右,但是无法承受每年600万元的污水处理成本,这是目前超标排放的根本原因。而企业这种违法排污完全游离于武穴市环保局和上级环保部门黄冈市环保局的监管之外。

6月15日,超标排污的湖北广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被环保部门处以10万元经济罚款。武穴市政府责令该企业减产减排。但污染问题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此后不久,被喻为宁夏当地“明星企业”的宁夏启元药业有限公司即因污染被媒体曝光。据悉,自2006年以来,银川市环保部门就不断收到对这家地处宁夏银川市永宁县境内居民的投诉。投诉认为宁夏启元药业长期以来缺乏必要的环保设施,恶意排放废气和废水,使周围数百万居民常年闻臭气、喝污水,群众对此气愤难平。

事实上,作为中国6个重污染行业之一的原料药行业,环保压力自几年前就已经存在。在2004―2005年,几家原料药生产巨头都接连爆出环保问题,如京新药业遭遇当地村民围攻,河南华星药业被勒令停产等等,彼时,有识之士便预感到如果不重视环保问题,将使原料药产业发展陷入困局。

据知情人士透露,其实国内有很多医药企业像广济药业,上马时就配备了环保设施,但为了减少治污成本环保设备只是摆设。工业污染物的偷排、漏排现象在屡禁不止的情况下依然时有发生。遇到环保检查,企业以饮用水稀释排污浓度,或者减少生产线运行,以使其废水排放达标。

据了解,目前大型原料药企环保投入都已经是过亿元,如石药集团目前在环保上的支出就高达3.5亿元,鲁抗医药环保总投资已超过2.4亿元,华药集团、 海正药业为解决环保问题,也均耗资达2亿元。按新标准,一家年6-APA产量5000吨的企业建设一项污水处理工程总投资将达1.2亿元。而据悉,在欧美发达地区,污染较大的原料药环保成本投入一般占去企业总成本的1/3,而国内企业一般只占1/6。欧洲原料药生产企业环保的要求也非常高,达不到要求的企业就会被强行关闭。以前我国地方政府往往为了经济发展而忽略了环保的要求,在这方面做得差一点。但随着我国经济的进程,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要求的进一步提高,许多地方政府开始注重环境污染问题。如果原料药企业不能顺应时代潮流,不积极进行污染治理和控制,将面临限产、停产甚至被迫退出生产的窘境,中国的医药企业须在环保方面多下功夫。

新标准考验:成本增加 不容回避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报告称,《制药工业污染物排放标准》将于2008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随着酝酿了五年多的制药工业环保标准即《制药工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下称《新标准》)意见稿的通过,相关企业要想生存环保成本将相应增加。《新标准》提高了现行污染物的排放标准,要求新建制药企业必须按照新标准设计和生产,老企业则在3年过渡期内完成整改。业界认为,该标准将成为医药企业新的准入门槛,污染严重、治理不力的企业将面临停产、关闭。

“新标准的实施带来的直接影响是原料药生产成本增加,可能会造成原料药生产的新一轮洗牌。”业内人士表示:“一些小型制药企业属于低水平重复建设,不符合行业健康发展的要求,对环境的影响很大。新标准的实施将会使这些企业出局,有利于规范行业秩序。”

为了适应环保的要求,年利润为6000万元左右的广济药业7月7日公告称,公司2007年即将投入到新污水处理设施方面的资金却高达4300万元左右,并且每年还将增加污水处理成本2000万……新形势下对环保资金投入的加大使很多药企叫苦连天,甚至认为国家这样做不仅没有保护到他们的利益,反而伤害到了他们的利益。

国家环保总局科技标准司的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对前期在环保方面投入到位和有能力消化成本的药企而言,新的环保标准并不可怕;对于那些环保违规行为屡见不鲜的药企,国家没必要为这种“叫苦喊疼”的行为迟疑,因为重新树立规则的严肃性十分重要。河南华星制药厂建福抗药业等企业都已经是环保惯犯了,现在都因环保违规处于停产整改阶段。尤其是华星制药厂2004、2005年就曾经因排污超标被勒令停产,时隔两年华星制药旧态复萌,于2007年5月31日和7月18日两次违规排放高浓度废水再触环保红线被勒令停产;至于那些负担不起环保支出,过去没有任何环保基础的药企,也只能适应优胜劣汰的生存法则……

记者从山东省环保局获悉,为了加强环境保护,他们将在原有环境保护价格机制的前提下继续完善环境保护价格机制,对违法排污企业加倍征收污水处理费,提高违法成本,提高造纸、化工等重污染行业的排污费征收标准。而且,山东省已经下令关闭了一些污染严重的企业,其中自然不乏制药企业。

环保要达标:技术关键 心态重要

记者通过对一些环保做得不错的企业了解到,环保的资金投入固然重要,但是技术也是一个关键因素,积极主动的心态则更为重要。如海正药业以循环经济为切入点,围绕“降低三废排放、降低溶媒消耗、降低生产成本”的思路,以清洁生产为重点,全面改进装备和工艺,使气体的分离效率高达95%以上。采用先进的微滤、纳滤设备对肿瘤抗生素产品的发酵液进行预处理,产品回收率可提高20~30%,同时大大减少废水排放量。

新华医药股份有限公司通过技术突破和点源治理,唯一一个完成了2006年当地确定的碧水蓝天所有计划项目,实现了末端治理的稳定达标,并且大大降低了预期的环保运行投入,进一步巩固了化学原料药的生产优势。技术进步、点源治理不但解决了新华制药的环保问题,而且还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起到了一项投资双向收益的效果。

7月中旬,鲁抗医药获得《中国环境报》理事会2006―2007年度“绿色企业管理奖”。公司企划部介绍,拥有覆盖生产全领域的完备的治污硬件系统的鲁抗环保总投资已超过2.4亿元,并将环保指标列入各单位生产运行综合考核,建立了严格的环保督察体系,层层落实,生产全过程推行“清洁生产”,狠抓精细化管理。目前为止,不仅完全满足了企业当前的治污需要,还为企业未来的发展留下了广阔的空间。

当记者问每年投资环保3000多万的新华制药是否想过像其他企业一样先搞生产和销售,然后再考虑环保的问题时,负责人告诉本刊记者,环保投入不能省,它是一种提高产率、降低成本的双赢投资,是企业长远发展的需要。尤其是想进入国际市场的企业,产品出口要跨越国别和技术两道门槛,是制药企业走向国际化的必由之路。

海翔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的施官青也告诉记者,台州的制药企业这几年在环保方面的投入已经十几亿元,还专门就环保问题开设了环保论坛。他认为高水平的污染治理能力意味着制药企业未来的发展和贸易机会。所以,企业树立起环保意识不仅是社会责任感的表现,也是企业做大做强走出去的基础。

顽症怎破解:调整战略 主动洗牌

很多人期待即将出台的《新标准》能够解决了药企污染顽症,但不少药企却对《新标准》的出台表示担忧:污染物排放标准提高意味着药企要花费更多资金治污,而在不断要求下调医药价格、新增的费用显然使制药企业的负担加重,一些中小企业感到力不从心。同时,记者在对企业的采访中发现,因为《新标准》并未正式出台,一些企业依然选择将工作重心放在日常的生产与销售方面,暂时不多考虑《新标准》出台后给企业带来的影响……药企污染顽症如何破解仍是一个一个不容回避的严峻问题。

今年以来,先后有多家原料药厂因环保违规被停产限产,一些大型原料药厂也在停产名单之上。像江苏省等一些省区,都根据国家政策对污染严重的企业下发了限期整改通知书,并对污染严重的企业责令停产。对环保力度的加大不仅引起了被损害利益的医药企业不满,同时也有一些专家学者对此指出,对制药企业大量的限产停产,将会阻碍中国医药事业的发展。一家原料药生产厂家的负责人说由于国家环保力度的加大,使一些企业限产甚至停产,中国医药企业出现了产能越来越少、价格越来越高的局面。而且,因为环保的问题,原料药生产企业出现了向中西部迁徙的现象,他很担心明年我国的原料药格局会发生变化。

中华环保联合会理事王灿法教授认为,国内大多数企业其实完全具备达到标准的财力和能力。目前20%―30%的企业已经达到《新标准》,除了一小部分本身就不规范、没有环保基础的企业外,其他企业通过自身努力基本都可以达到环保标准。不达标的原因是过于看重经济效益无视社会责任,不愿意在环保上花钱低水平重复建设造成的,这不符合行业健康发展要求又对环境破坏严重。抬高门槛的《新标准》有利于医药企业环保工作的进行和医药行业秩序的规范。

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常务副会长于明德告诉记者,目前对于药品企业的污染治理存在着急功近利的做法。他认为,除了让企业承担环保费用外,国家也应该对改善治污进行大规模的投入和集中整治。如果政策实施得力且到位,有利于行业的优胜劣汰。企业选择关门走人、向外省市迁徙的方法并不可取,因为如果环保标准达不到,不管走到哪里污染问题依然没有得到解决。

北京银联信信息咨询中心的王先生说,原料药企应当意识到,尽管环境污染治理的成本非常高,但是并不是说我国的原料药企业在付出这部分成本以后,企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就会加强。面对越来越大的环保压力,企业的发展战略也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该“放血”的时候就要放血,要明白“放血”是为了更好的换血,以适应局势更好的发展。

花大钱治污势必会带来企业阵痛,甚至可能引发制药业的一轮洗牌。但是,从长远的发展来看,这符合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趋势。为了让制药业的未来能够健康、清洁,忍受短暂的伤痛带来长远的发展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即使会由此带来制药企业新一轮洗牌,这也未必不是一件好事。

上一篇:一个步入现代化的中华老字号药企 下一篇:十年医改为何让老百姓越来越不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