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

时间:2022-09-13 10:36:12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预防与护理研究进展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8-0490-02

肢体的骨筋膜间隔区神经、肌肉、血管等各种组织由于急性严重缺血引起的早期综合征称为骨筋膜室综合征(osteo - fascicl compartment syndrome,OFCS或者OCS),在临床上又称为挤压综合征。该病是创伤骨科常见且最严重的并发症,严重者可危及生命[1]。筋膜间隔区内容积增加以及间隔缩小导致该病,如不及时诊治会引起严重伤残,因此,本病的预防和密切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就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肿胀程度观察、诊断以及护理三个方面综述如下。

1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预防

骨筋膜室综合征最常见于建筑物倒塌伤,发生率为40%,其次,多见于地震伤,发生率为3-20%[2],因此,对于以上等原因引起的挤压伤或者扎伤,都要给予及时正确的处理,从而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

1.1 解压 肢体伤后应快速脱离压迫,将患者抬到安全区,进行伤口的包扎和伤肢的固定,必要时,要每隔一定时间放松一次,以减轻患肢的缺血时间。

1.2 冷敷 损伤早期(一般为48h内)可局部不同部位交替冷敷,以减少渗出和局部组织的出血或者充血,从而达到减轻骨筋膜室间的压力,阻止肢体肿胀的发生。冷敷时间一般以30min内为宜[3]。在冷敷的过程中,医务人员要密切观察挤压处皮肤的颜色、感觉以及温度变化。严密观察患者的全身情况和生命指征。

1.3 抬高患肢 抬高患肢利于血液和淋巴液的回流,但要控制抬高时间,时间过长,可以引起性供血不足,从而加重缺血。大量的临床实践证实[4,5],抬高患肢同时做患肢的肌肉被动或者主动收缩运动,这将非常有利用肌肉舒展以及收缩功的能,从而促进血液回流,这样可防止肢体供血不足,并且有助减轻肢体肿胀。

1.4 药物治疗 ①早期可应用250ml的20%甘露醇以及5mg的地塞米松,甘露醇可减轻组织肿胀,消除水肿,缓解压力。有研究证实甘露醇能显著的减轻水肿和有效的保护肾脏功能,但对无尿患者禁用甘露醇。地塞米松和甘露醇联合应用可短时间的阻断组织过氧化,从而可有效避免组织损伤等的恶性循环;②快速静注生理盐水可有效预防挤压伤可能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6]。增加补液量和补液速度可有效降低肾功能损害发病率。

2 各种肿胀程度的观察和护理

2.1 轻度肿胀的观察和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最早的表现多为局部肿胀,局部肿胀的严重程度与创伤部位的血管分布和创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7]。轻度肿胀的特点为患肢的皮纹还在,患肢的疼痛感不明显,同时,临床医务人员进行触诊时,肿胀部位的压痛也不明显,因此轻度肿胀可以说对肢体的功能活动没有影响[8]。对于轻度肿胀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早期可采取冷敷的方法,每天3次,每次15-30min,从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避免肿胀的加重。②将患肢抬高从而促进血管和淋巴液的回流。③热敷以便促进局部的血液循环,减轻疼痛。热敷多在肿胀的3-4天进行。④使用脱水剂等药物进行肿胀的治疗。轻度肿胀的正确的观察和有效护理至关重要,可有效避免筋膜间隙综合征的发生。

2.2 中度肿胀的观察和护理 中度肿胀的特点是患肢皮肤发亮,皮纹消失,骨筋膜室内压力开始增高,患肢的肿胀程度较轻度时明显增高,患者的疼痛感明显增强,并可累及四肢的关节,致使肢体的各种功能活动受到影响[9]。中度肿胀的护理措施如下:①中度肿胀患者极易发展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因此要给予病人更加密切的关注,应实行一级护理,增加巡视次数,要求15-30分钟应巡视一次。②中度肿胀也要进行局部冷敷。③调整患肢的高度,当患肢末端呈苍白色时,应将患肢放平,促进供血;当肢端呈青紫色时,应将患肢抬高15-30。左右,促进血液回流。④将患肢减压。⑤此时的药物应用为足量的脱水剂。中度肿胀患肢的密切观察和正确的护理是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最关键时期[10]。该期如果怀疑已经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要及早切开减压。

2.3 重度肿胀的观察和护理 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不断快速的增高,重度肿胀的特点为形成张力性水泡,肿胀波及全身的各个关节,致使肢体变得僵硬而没有弹性,此时肌肉也变得十分坚硬,这些都严重影响到全身肢体的各项功能活动,重度肿胀能非常快速的发展为骨筋膜室综合征,因此要引起医务人员的高度重视[11]。重度肿胀的护理措施为:①病房巡视要在一级护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增加巡视次数,以便及时掌握患者病情。②护理人员立即向医生报告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③此时要严禁抬高患肢和热敷等护理。立刻进行药物治疗,快速静滴20%甘露醇,并严格记录患者24小时尿量、尿的颜色及性状,防止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④重度肿胀要定时测量患肢的骨筋膜室内的压力,如果压力达到甚至超过 4.0kPa,应立即报告临床医生,实施切开减压术。

3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目前临床上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依据是临床医生的体检和经验,因此,存在着主观因素,而客观标准仍然缺乏。近年来,有学者认为[12]近红外光谱能够实时的监控肌肉的灌注程度和氧饱和度,能有效的预见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发生,是一种最有可能成为诊断标准的检测。另外,筋膜室内的压力测定装置能都对筋膜室的压力进行动态监测,但学者们[13]认为其结果不太可靠,而且对于切开减压的值也存在很大争议。有人认为筋膜室的压力达到30mmHg就可以进行切开减压,而部分学者认为压力在20-30mmHg就需要切口减压。6P征骨被认为是经典的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有学者证实[14,15]患者出现2P时,有25%可诊断为骨筋膜室综合征,而患者出现3P时,则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率高达93%。因此有人以6P征作为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4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筋膜室压力较小的情况、患者的一般状况较好时可适当采取保守的治疗方案,但多数研究人员认为[16-18],筋膜室综合征的最有效治疗手段为减压治疗,因此患者的术后护理显得尤为重要。

上一篇: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肿瘤化疗敏感性的研究进展 下一篇:胰腺癌自杀基因疗法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