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在科学教学中实施课堂讨论

时间:2022-09-13 10:09:12

浅析在科学教学中实施课堂讨论

讨论作为合作交流的一种形式,它有利于展开学生的思维过程,使师生、生与生之间的思想、认识相互交流,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通过讨论不仅能使学生获得相应的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独立思考、大胆发表自己的意见、敢于坚持自己的意见、认真听别人意见及时修正自己的意见等科学态度。

然而在《科学》教学过程中,课堂讨论的效果并非都很理想,这取决于教师与学生双方面的作用。上科学课时进行课堂讨论,一般要求:讨论前,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确定讨论的题目并提出具体问题及要求,指导学生搜集有关资料,认真准备意见和写出发言提纲。讨论进行时,充分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鼓励他们各抒己见,引导他们逐步深入到问题的实质并就分歧的意见进行辩论,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讨论结束时,教师作出总结,也可提出进一步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那如何在科学教学中实施课堂讨论呢?关键是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讨论的有效性,提高讨论的实效性。

一、精心设置不同层面的问题或情景,是保证有效讨论的前提

《科学》的课堂就是一个充满问题的课堂,课堂里学生“带着问题走进教室,带着新的问题走出教室”,在解决问题中得到锻炼和成长。”讨论是围绕各种各样的问题展开的,巧妙地设置各种层面的问题是保证讨论有效性的前提,也是评价讨论有效性的重要标准。一般来说,设置讨论的问题要符合以下要求:

(1)问题要明确,以使学生的思考有明确的方向。一般说来,在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的事实得出结论的时候,常问“说明什么”、“有什么规律”等问题;在启发学生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判断的时候常问“是什么”、

“为什么”等问题;在启发学生应用已有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时,常“怎么办”、

“怎么做”、“为什么”等问题。

(2)问题要有启发性,有一定的深度广度,能够引导学生深入广泛地思考,尽可能少问只有一个答案的问题,更不要问带有暗示性的问题,这样的问题不利于学生的思考,很难形成讨论的场面。

例如,在《昆虫》一课,当学生观察了几种昆虫后,可以问:“通过以上观察各种昆虫的身体有什么相同点?”针对这个问题,学生会有很多话要说,而且说得不会相同,并能引起一定的争论。如果问:“通过以上观察,你看昆虫有几条腿?”或一边指着昆虫身体的头、胸、腹一边问:“你认为昆虫的身体分几部分?”就不具有启发性,不利于学生思考和讨论。

(3)问题之间逻辑性要强,有利于引导学生由个别到一般,有感性到理性、由粗浅到深入思考问题。

在学生开展探究实验或老师演示实验之前,可设置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或情景,让学生略做讨论,各抒己见,带着多层次的问题和疑惑,投入到下一步的探究中;对一些容易被忽略的关键问题,可适时设置问题引起学生的关注和思考,培养他们细密严谨的科学精神;设置一些发散性的问题,让学生举一反三,集思广益,触类旁通,有利于学生在不断的互相其启迪中加进自己的思考,使学生对科学的规律及概念理解更全面、更深刻;在进行小结归纳时,设置一些对比性或归纳性的问题,有助学生更好地区分相似或相关的概念、总结实验规律和本质,培养学生尊重证据的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分析推理的能力。

二、形成良好的讨论习惯是实现有效讨论的有力保障

良好的讨论习惯要从低年级就开始抓,才能取得最佳的效果。低年级的学生尤其喜欢一起讨论学习,却往往不能合作学习,更难以有效地开展讨论学习,他们在小组讨论中容易忘记了对自我的约束、放任自流;或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或讨论中观点缺乏科学的根据;或讨论过程中容易“跑题”;或怀着“听众”的心态参与活动等,所有的这些都会影响讨论学习的优势的发挥。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教学中实施一些小策略,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小组讨论活动的意义,尽快地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小组讨论习惯,为提高讨论质量建筑一个有力保障。

(1)首先要树立学生的时间意识,使教学过程保持一定的紧凑性。

刚开始接触小组讨论的同学容易进入到一种放松的学习状态,这时就需要先让他们明确讨论活动的时间约束,让他们意识到这一活动的紧凑性。于是教师在小组活动前明确提出讨论的时限是多少,可在讨论前口头说明或者在讨论的记录表上注明,根据情况,讨论活动一般以3―8分钟为宜。另外,还通过比赛的形式增加学生对讨论时间的认识和重视。

(2)帮组学生不断形成的良好讨论习惯。良好的讨论习惯需在活动中不断形成和巩固。

(3)引用生动活泼的讨论方式,让学生乐于接受、易于理解。

中低年级的同学对说教式的条例都不是问题,要让学生易于、乐于接受这些条例,就得让这些条例接近他们的思想,用他们的语言跟他们沟通。为了培养不同的讨论习惯,教师可以采用这样的方式跟学生沟通。例如:为了发挥小组成员积极性,保证小组成员的参与度,让每个小组每一位成员都要发挥自己的智慧;为了控制学生讨论时的音量,避免讨论声音越卷越大的现象,规定小组成员讨论时的音量在小组范围内听到就可以了;规定小组内一次只能有一位成员发言等。

三、创建二次交流的平台,能强化和提升讨论的质量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间的二次交流对促进小组讨论的质量有明显的帮助。组间的二次交流能提高小组成员的凝聚力,促进组间的竞争和学习;它还能展现不同小组的学习风貌,利于组问的取长补短,利于发挥模范小组的示范作用,利于提高学生讨论的热情、思维能力的提高,而这些最终使得讨论的质量得到强化和提升。

可见,精心设置的问题、良好的讨论习惯及组间的交流和讨论对实现有效讨论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有效讨论学习能实现学生思维的转变和优化,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增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意识。

上一篇:不同剂型黄连温胆汤治疗脾胃湿热型痞满证临床... 下一篇:中医辨治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