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

时间:2022-09-13 09:30:59

浅议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

摘 要:近年来,武警部队资产管理改革不断深化,资产处置的规范化管理不断加强,资产管理部门的规范化建设也越来越受到部队各级党委首长的关注。由于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部门的相关制度尚未落实完善,资产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建设比较滞后,因此,如何制定和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资产处置管理规范化建设与制度化体制就显得意义重大。

关键词:资产处置;管理;规范化;武警部队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作为武警部队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坚强的物质基础。与地方行政部门的资产不同,它有着自身的特殊性。做好资产处置的管理作为武警部队资产管理的核心环节,是连接军事和经济的桥梁,是将国家经济效益转化为武警部队军事效益的纽带,是武警部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完成国家战略目标和履行武警部队保卫国家安全的使命的坚强基石。

一、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概述

(一)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的含义

资产处置是指武警部队单位对占有、使用的资产进行产权转移或注销的一种行为。武警部队资产处置涉及资产存量的调整、使用和退出等多个环节,加强处置管理对保障部队资产所有者权益、优化部队资产配置、提高部队资产利用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各单位应当按照党委统管、分工负责、规范有序、提高效益的原则,切实加强资产处置管理。

(二)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的目标

提高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的具体目标:首先,防止资产在处置过程的流失。近年,武警部队各级对防止资产在处置过程中的流失比较重视,并发挥的积极的作用。但是仍然存在资产处置管理不善的问题,削弱了武警部队资产管理的能力。从现实角度来看,防止资产在处置过程的流失是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目标之一;其次,是为了保证资产处置的高效和效益。

二、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的方法和程序

(一)主要处置方法

1、资产—调剂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部门在准确掌握资产信息的基础上,充分按照“军事效益优先”原则,统一调剂所属范围内的资产,使其效益发挥最大化。在申请批准后,资产所有部门或单位与接收调剂部门或单位以及资产管理部门进行协调,确保资产的所有权的转移调整,同时各单位对资产账进行账务处理。

2、资产—置换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部门对在用资产进行置换时,必须要落实好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的相关规定。相关部门在掌握好资产置换的范围界限后,在不影响部队资产正常运行的情况下,对资产进行处理。资产管理部门要定期根据实际情况,对于置换获得的收益,统一通过财务部门进行办理。

3、资产—报废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部门根据相关部门鉴定或者按照有关规定,对不能继续使用,必须进行产权注销的资产处理。资产报废多因过度使用,使用年限过期、缺套残损、技术落后且无法改造、不能使用和无法修复,或经济上无价值而淘汰。相关部门对可以报废的资产,需经过后勤部门核准,并得到批准,同时对比处理途径,使报废资产的效益最大化。

4、资产—转让

武警部队资产管理部门对资产进行转让应当有利于武警部队资产结构布局和结构的战略性调整,防止资产流失,不得损害武警部队的合法权益。相关部门对需要转让的资产,需经过相关领导核准,并得到批准,使资产的使用效益达到最大化。

(二)一般处置程序

主要包括处置申请、处置审批、鉴定评估和处置执行四个步骤。

1、处置申请。事业部门处置资产前,应填写《资产处置申报表》,向资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处置报批。资产主管部门接到申请后,要先依据有关标准和要求对申请处置项目进行审查并提出处理意见,再根据待处置资产的原始总价值,按建制和规定的程序、权限报批,经审查批准后方可立项处置。

3、鉴定评估。资产处置时,因技术原因确需淘汰、超过使用年限无法使用,以及毁损需要报废的资产,应当由有关事业部门同资产主管部门,聘请相关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技术鉴定和论证,由事业部门出具鉴定意见,并作为资产处置依据。经批准转让、置换和出售的资产,事业部门应当会同资产主管部门组织或委托具有国家(武警部队)认可资质的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事务所、资产评估事务所等中介评估机构进行评估,出具评估报告。

4、处置执行。处置项目按权限批准并组织评估后,事业部门组织报废或办理转让、置换手续,资产主管部门办理产权注销或资产划转手续,财务部门组织资产处置收益的收缴与管理。发生产权转移时,事业部门依据资产处置批复及时填制《实物资产调拨通知单》,送达相关部门,作为调整账目的依据。不发生产权转移的内部调剂,由事业部门填制《资产变动情况报告表》分别用作资产调入、调出单位及资产主管部门记账或变更管理、使用部门或责任人的依据。

三、当前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个别单位对闲置资产处置的监管不到位

武警部队个别单位的财政部门对单位资产处置的监管职责不到位。单位报废、调剂、报损、出售资产时,习惯于只是与财政部门进行口头上打招呼,究竟资产处置的数量有多少,财政部门以及处置单位都不清楚资产底数。

(二)部分闲置资产长期被人占用无人管

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制度不够健全,存在国有资产随意购置、出租、出售、报废的情况,出现部队有些单位连最起码的物品领取和归还制度都没有的情况,也出现个别资产被私人长期无偿占用,有的人调走或离退休也不清退。

(三)资产处置内控制度不够健全

武警部队个别单位出现资产未纳入财务管理范围的情况,没有按照由各级财务部门统一管理,各级单位的具体管理的要求。对于财产的调剂、出售、损失、报废,资产处置登记册不能够很好的注明,使得资产处置的情况混乱不清。同时有些单位对纳入管理范围的资产的管理也只是记录一笔账目了事,缺乏对资产实物形态的有效管理和监督。

(四)个别单位资产处置与资产入账不同步

武警部队个别单位对于资产的拆迁、报废、调剂、出售不能够及时核销,上级部门分配、无偿调入、接受捐赠的资产也不能及时入账,与各级财务部门进行对账、同步做的不够好。

四、加强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的策略

(一)构建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的标准与法规制度

1、设立符合资产处置要求的可行标准

搞好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的重要手段是标准化管理,要管好用资产,必须要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各单位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研究调查的基础上,制订可行的资产处置管理制度、审批制度、验收制度、核算制度、效益分析评价制度和处置管理责任制度。坚持先鉴定后报废、先审批后处置的原则,规范资产保管部门、使用部门、处置部门、审查部门的权利与责任,严格报废手续、产权传递和处置制度,加强制约的资产处置内控制度。

2、制定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为武警部队资产处置提供制度保障

制度化管理是搞好单位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手段,要管好用好固定资产,必须做到有章可循,有章必循,违章必究。建立和健全资产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也是保证资产管理更好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完善的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规定

武警部队各级部门成立相应的资产处置研究小组,研究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现状,对各级部门处置的好坏进行研究对比。并与地方行政事业部门以及大型国企协调、联系,派专门人员到地方进行考察、研究。吸取地方部门好的资产处置办法,并结合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现状,制定更加完善的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规定。

(三)公开资产信息,加强监督队伍,完善监督机制

1、加强监督管理机构

在总队级财务部门增设一个资产管理办公室,编制2人左右;在师级财务科编配一名专职资产管理人员;在团级可由财务股人员兼职此项工作。其任务是:定期对资产信息、资产处置情况、财务纪律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而系统的审计,并把审核结果报上级领导。

2、完善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监督管理机制

完善监督制度,各级财务部门要对资产进行监督。建立审计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地进行审计。保证各单位在资产处置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制度约束,形成较为完善的资产处置管理制度。

3、将所有权和处置权进行分开

各级资产的所有权为各级部队所有,而其主要处置部门是各级部门,处置人员只有资产处置的权力。将资产处置交给地方部门时,要对地方部门进行公正而全面的评估。离任前,对资产处置部门、处置者、地方部门进行认真审计,对资产处置好的部门和个人进行必要的表彰和奖励,对使资产流失的部门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并相应赔偿。

(四)强化部队资产管理部门的资产使用监控权力

武警部队资产处置管理一般是由所在部门的财务人员进行的,资产管理部门或财务部门在资产处置后价值进行入账和销账要有效的控制,但是在资产处置的过程的监督力度不够,必须在资产处置的过程中上加强资产处置部门监控权力。一、资产处置部门应该定期(一个月或一个季度)向财务监督部门报告资产的情况,包括资产闲置率及完好资产闲置状况、资产待修闲置状况。二、资产处置部门在处置资产之前必须报同级财务监督部门备案,以此规范资产处置部门处置资产的理由正当性和程序规范性。三、武警部队资产处置部门对各级部门占有的资产的使用而带来的收益及分配,有权知情和监控。

参考文献:

[1]夏济人 苗径泰. 必须强化我军闲置资产的管理[J]. 部队财务,2003年第5 期。

[2]张秉胜. 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J]. 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第24期。

[3]韩慧林. 关于国有资产管理的几点思考[J]. 中国集体经济,2012年 02期。

[4]张学谦. 浅议固定资产内部控制[J]. 煤炭经济研究,2011年第12期。

[5]田玉和 杜春娟. 武警部队闲置资产管理之我见[J]. 武警指挥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

[6]杨明. 报废资产处置中的精细化管理[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2011年第12期。

(作者通讯地址:武警工程学院研究生管理大队,陕西 西安 710086)

上一篇:父母的言行是种子 下一篇:“三明治”案例教学法在创业教育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