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患者82例临床观察

时间:2022-09-13 08:58:28

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患者82例临床观察

摘要:目的:主要观察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之间我院接收的82例肺炎球菌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阿奇霉抗生素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最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49%,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安全性与有效性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肺炎球菌脑肺炎 疗效

Doi:10.3969/j.issn.1671-8801.2013.08.148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8-0140-02

肺炎球菌肺炎通常为大叶性肺炎,其属于一种急性细菌性肺炎,主要是由肺炎球菌、称肺炎链球菌所引起的,占院外感染肺炎的50%左右[1]。肺炎球菌肺炎病变始于肺泡,后迅速扩展到整个肺段、肺叶。患者起病快,具有恶寒高热、咳嗽胸痛、铁锈色痰等临床症状。为了观察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患者的临床效果,在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期间,我院对接收的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分别采取阿奇霉抗生素治疗与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0月到2012年10月之间我院接收的82例肺炎球菌肺炎患者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治疗组患者中有男患者24例,女患者17例,年龄在20到65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2.25±8.12)岁。对照组患者中有男患者23例,女患者18例,年龄在18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是(38.26±5.20)岁。两组患者均符合肺炎球菌肺炎疾病纳入标准,性别、年龄、疾病严重程度等临床资料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可进行组间比较。

1.2 方法。对照组患者采取阿奇霉抗生素治疗,给予美洛西林钠治疗,6g/d,分两次加入10%葡萄糖溶液或生理盐水中滴注,总疗程为7d。治疗组患者给予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给予静脉滴注左氧氟沙星,0.4g/d。若患者的病情加重,伴随着严重的发热、恶心、咳嗽等症状,另外每次给予莫西沙星,0.5g/次,总疗程为7d。

1.3 疗效判定标准。①痊愈:患者肌肉酸痛、咳嗽胸痛、发热气促等临床症状好转,病情都已经恢复,肺炎感染情况转阴,X线胸片检查均正常。②显效:患者上述临床症状、体征基本改善,肺炎感染情况转阴,X线胸片检查基本正常。③有效:患者述临床症状、体征有所改善,肺炎感染转阴,X线胸片检查有一项未恢复正常。④无效:患者经过治疗后,上述的各种症状未见好转和恢复,甚至出现加重的现象。

总有效率=(治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研究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研究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数资料用X2检验,P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5.12%,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0.49%;可见治疗组患者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在皮疹、发热、恶心、呕吐、腹泻、GP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不良反应方面,对照组出现2例,发生率为4.88%;治疗组均可以耐受,无明显不良反应。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率对比,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呼吸道免疫功能受损、吸烟酗酒、慢性病、免疫缺陷等人群发生肺炎球菌肺炎的几率最高[2]。当患者机体免疫功能降低时,细菌会进入下呼吸道,不断在肺泡内繁殖滋长,导致白细胞和红细胞渗出有细菌的液体,造成肺炎的发生。在肺炎链球茵感染的临床治疗中,由于肺炎链球菌耐药水平各不相同,所以抗生素的选择范围也全然不同[3]。青霉素G、阿莫西林等药物适用于青霉素敏感的肺炎链球茵的临床治疗中。头孢噻肟、头孢曲松、新喹诺酮类药物应用于青霉素耐药肺炎链球菌的临床治疗中,有效性与安全性比较显著。

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属于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全合成特征显著。它有效抑制患者的DNA复制,杀菌消毒功能显著。此药物与其他药物无交叉耐药,有利于提高抗肺炎球菌的活性,不受敏感性和耐药性的影响,改善化脓链球菌的抵抗功能。新喹诺酮类药物在肺炎球菌肺炎的临床治疗中,可以增强革兰阳性球菌的抗菌活性[4];覆盖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非典型致病原等;延长半衰期,提高生物利用度,静脉用药的血药浓度明显,临床用药患者依从性良好;组织穿透力良好,肺组织浓度高,改善患者皮疹、发热、恶心、呕吐、腹泻、GPT升高、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不良反应,促进患者康复。

通过以上的研究表明,给予治疗组新氟喹诺酮类抗生素治疗,其总有效率高达95.1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0.4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参考文献

[1] 马权.抗生素治疗肺炎球菌肺炎患者82例临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23(07):45-46

[2] 张梅芳.以双盲法比较羟唑头孢菌素及青霉素对肺炎球菌肺炎的疗效[J].国外药学(抗生素分册),2010,04(08):96-98

[3] 焦岩峰,涂卫珍.美洛西林钠对肺炎球菌肺炎的疗效观察[J].实用医技杂志,2010,06(07):387-388

[4] 方向群,刘又宁.新氟喹诺酮类药物及其在肺部感染中的应用[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2,02(12):45-48

上一篇:骨内牙种植体在牙缺失修复中的应用 下一篇: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不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