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州市2006~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时间:2022-09-13 08:27:14

盖州市2006~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分析

摘 要 目的:探讨儿童死因并提出降低死亡率的对策。方法:分析盖州市2006~2010年1023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资料。结果: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新生儿死亡占的比例最高,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窒息是主要死亡原因,先天异常、肺炎及颅内出血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结论:对儿童死亡高发地区要重点管理,加强妇幼卫生宣教,提高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加强提高基层医务工作者的业务水平,有效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 5岁以下儿童 死因 干预措施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中国儿童发展纲要(2001~2010年)》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地区的经济、文化、医疗保健水平的主要指标。为了解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和变化趋势,为卫生行政部门决策提供科学依据,采取有针对的干预措施,对2006~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进行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6~2010年各乡(镇)卫生院、中心医院、妇幼保健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报告资料(含非本地户口儿童)。

方法:按照《辽宁省5岁以下儿童死亡检测方案》要求,对所辖区域内的活产婴儿至5岁以下儿童进行检测。依靠三级妇幼保健网的保健人员和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助产单位的监测人员进行监测报告,乡(镇)卫生院每月审核村级单位上报的数据,每个季度进行全乡(镇)漏报排查。我院每季度对乡(镇)卫生院监测工作进行质量评估,每半年进行全市漏报排查,并且不定期的对乡镇、村的监测工作质量进行抽查。所有数据进行电脑汇总,用U5MR软件进行处理,死亡漏报率控制为0,死因诊断和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10)进行评价。

结 果

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监测总人数287例,活产数264例,其中男婴172例,女婴115例,男女之比10:67。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新生儿死亡构成比最大,1~4岁儿童死亡次之,婴儿死亡占全部死亡的79.03%。

死亡原因构成:前6位为早产及低体重、新生儿窒息、先天异常、肺炎、颅内出血、意外窒息,占死亡人数的68.50%。18例其他病因导致死亡包括新生儿败血症4例、新生儿病理性黄疸2例,腹泻8例、弃婴4例(6.27%)。

死亡地点及死亡前就诊机构情况:287例死亡儿童中,居住在农村的198例(68.99%),居住在市内及城乡结合部的89例(31.01%)。死于医院44.52%,死于家中或途中55.48%。死亡儿童中51.34%接受过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的救治,19.38%接受过乡(镇)卫生院、诊所的救治,未就医29.28%。

讨 论

在儿童保健中,要把围产期保健、新生儿保健作为重点,认真搞好高危孕妇和筛查及监护,降低高危儿的出生及死亡。出生窒息、肺炎、早产儿低体重、腹泻、先天异常和意外死亡是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且年龄组别有明显差异,因此加强基层儿童系统管理,进行ARI和腹泻的预防及监测,降低呼吸道和消化道疾病的发生。提高高危孕产妇及高危儿管理率,认真做好围产期保健,识别处理好围产儿异常的诊治、筛查和及时转诊工作。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5岁以下死亡儿童主要是婴儿(65.51%),特别是新生儿死亡占5岁以下死亡儿童人数的58.19%,可见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关键是降低婴儿死亡率,尤其是新生儿死亡率。5岁以下儿童死因主要为早产及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等,尤其以新生儿疾病为主。新生儿窒息与产科质量密切相关,因此必须加强医疗单位的产科基础设施建设和孕产妇系统管理质量,特别是高危孕妇管理工作,提高围产期保健水平和服务质量,提高住院分娩率;提高农村妇女的保健意识,按时进行产前检查,防止早产儿及低体重儿发生。儿科医生应熟练掌握新生儿复苏技术,提倡儿科医生进产房共同做好新生儿疾病的治疗与抢救。

287例死亡儿童中有198例是农村儿童,占5岁以下死亡儿童的68.99%,主要分布于盖州市的边远地区,群众健康意识较低,对围产期保健重要性认识较差,孕期保健不到位,围产儿死亡比例高;家长缺乏保健知识,不了解此期儿童生长发育特点,对儿童的监护不到位,儿童发生疾病时未及时就医,出现意外呼救意识不强而致意外死亡比重大;乡(镇)卫生院儿科建设薄弱,服务能力不足而致儿童急、危重症不能有效抢救。村卫生所的医务人员缺乏,医疗设施简陋,部分地区缺乏基本的医疗及抢救设备,医务人员对儿科适宜技术掌握不好,儿童的救治能力较低。部分儿童死亡主要是由于家庭贫困、交通不便导致抢救不及时而死亡,延误了救治。因此,政府应加大对乡、村级医疗单位投入及人员培训,提高乡、村级医务人员诊断处理儿科常见病、多发病及意外抢救的能力,社区保健人员及村级保健员要加强产后新生儿访视,发现异常及时处理,减少新生儿因感染而导致的死亡。

政府应重视、加强婚前医学检查,做好遗传病的筛查,提高出生人口素质。

参考文献

1 张世平.中国儿童的生存与发展,数据和分析[M].北京:中国妇女出版社,2006:58.

2 杜玉平,张婕.新生儿保健[M].妇幼保健学,2009:178.

上一篇:临朐县城(郊)中小学生健康状况调查 下一篇:26077名农村妇女生殖健康检查结果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