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两课”,磨炼能力

时间:2022-09-13 08:17:46

【摘 要】2011年以来江苏省开展“两课”评比活动,连续举办三年,各科目的选手经过区、市、省层层选拔,经过在职业教育业务比拼的舞台上百舸争流,各显神通。本文将从赛前准备、赛中磨炼和赛后反思三个方面谈谈笔者对“两课”评比过程中的体会与实践。

【关键词】“两课”评比 备课 说课 答辩 反思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4810(2013)31-0175-02

为了促进国家和省有关职业学校专业设置、课程教学改革精神在实践层面的贯彻落实,推动教学常规工作的创新和质量的提升,江苏职教在2011年全面启动“五课”教研和“两课”评比活动。“两课”评比是在“五课”教研的基础上,由省职业教育研究所组织省职业教育有关教科研中心组进行的一项常规性的评比活动;“两课”评比主要从教案准备、课件制作、现场说课和现场答辩等方面进行考核,对参赛老师提出很高要求,不仅要求会备课,而且要说出为什么这么做,会达到怎样的效果;“两课”评比为职业老师创造了展示的平台。本人有幸参加了今年的英语“两课”评比,以下是从赛前准备、赛中磨炼和赛后反思三个方面谈谈笔者的体会与实践。

一 赛前准备

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赛文件的精神,每个参赛选手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提交以下材料:(1)参评申报书;(2)不少于2个参评教案,教学总课时不低于6课时,原则上参评教案教学内容应为同一单元,若总课时不足6课时,可跨单元补足;(3)参评课教材;(4)与参评教案相匹配的说课课件。

参赛所选的话题既要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又要能符合职业教育教学规律。选好话题,开始备课。参与“两课”评比的前提是“确立课程意识”,所以备课中首先就是备课程,了解教学大纲、省编教材的教学要求、教材等;然后备学生、备目标、备内容、备策略、备资源、备活动、备评价、备作业及备反思等。备教学设计时做到设计的思路与理念必须以提高学生“英语综合运用能力”为目标,以学生“职业能力”发展为主线架构课程体系,以学生生活、职业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题内容”为载体,按照“循环拓展”的原则组织内容。设计的环节要创设鲜活的教学情境,落实“做中学”的教育思想。导入是建立学习的意义;教学活动中知识融入情境;教学评价简洁、可观测、多维立体;作业承上启下、适当分层。

我对本单元的设计中以一个胖小孩为原版,从最初的一日三餐中各种各样的美食的诱惑中,通过对文章“法国女性健康的生活”意识到健康的重要,开始思考自己如何开始健康的饮食及健康的生活。其别提及食物的卡路里及如何购买健康的菜等设计到数字的运用也是密切贴近他们的专业,整个单元比较连贯、有意义,也比较容易理解,学生很感兴趣。

课堂上与学生互动,指导学生开展教学活动,完成教学评价,是实践;说课是要说出整个设计的理念、思路,目的及达成的成效,是理论。由实践到理论高度,对于习惯上课实践的教师的确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两课”评比,从接到任务到省级比赛,中间历时整整4个月,单元的选定,内容的梳理,章节的安排,理论的支撑、教案的书写、课件的制作……耗尽了太多太多的精力,让我身心疲惫。我已记不清多少个日夜自己挑灯夜战,精心备课;已数不清自己多少次梦中醒来,嘴里还念叨着英语说课稿。只知道每天在忙碌中上班,在忙碌中下班,舍弃了平时的各种业余爱好,牺牲了陪小孩读书的时间,全力以赴。

“两课”评比结果固然很重要,但过程却最值得回味。

二 赛中磨炼

在准备“两课”的过程中,我得到了教研组其他英语老师的大力帮助。他们群策群力,精心组织每一次的说课、磨课,集体讨论、研究、构思教学设计,一起研讨,解决问题。每一次的磨课,教研组成员聚集一起,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调整。大家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校级层面的磨课、区级的选拔、市级的比赛,省级的参赛,每一步走得都那么艰苦。每一层次比赛结束都有新的收获。

备课是课程思维,在一次次的磨课中,逐渐了解到说课已经达到了一个理论高度。优秀的说课要突出教学设计的亮点、特色;诠释设计的理论依据,重在说理;体现新课改理念,同时还展示教师的基本素养和个人风采。因此在说课的环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展示说课内容,对说课内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同时还要面带微笑,恰当的肢体语言也能活跃现场气氛。

除了完美的说课外,根据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比赛文件的精神,每个参赛选手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回答答辩老师的问题。答辩的题目可以从教案中提取,可以从说课稿中提炼。

答辩问题:新课程背景下的备课如何体现三维目标?

我在备课设计的时候,采用三维目标,从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出发,从教学的实际出发,立足课堂,但从能力目标的培养,未能体现新课程标准,未能体现课改的精神。

答辩问题:浅谈评价体系对你的教学起到什么作用?

评价,要关注学生学习素养的发展,关注学业成绩,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他们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已有水平上不断发展。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答辩问题:英语教学中有从输入到输出,中间还有一个过程,是什么?你在教学过程中是如何做到的?

二语习得中语言学习的三个阶段,从信息加工理论的角度来看,语言学习是一个由输入、加工和输出三个阶段构成的动态过程。第一阶段: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前提条件,作用主要是为第二阶段的加工提供材料;第二阶段:加工,学习者以分析、形式匹配和综合等方式对输入的语言材料进行加工,并把它融入已有的相关认知结构中,使其成为其中的有机部分;第三阶段:输出,学习者在这一阶段尝试运用已加工过的语言材料,并根据内、外的反馈修正言语的运用,使其符合目标语的规范。在这三个阶段,输入和输出是关键和核心,相互依存和促进,缺一不可。在真正的教学中,通过一定的活动,鼓励学生通过做中学、学中做,不断提升,最终完成语言的输出。

答辩老师的问题直中要害,直切主题,让人应接不暇。但我们要记住答辩时要扬长避短,有条理、有礼貌,还要有自信,有理有据地与评委互动交流。

三 赛后反思

回顾几个月来的尽心准备与磨炼,虽然结果还没出来,但自我感觉收获颇多。

1.对教学改革有进一步的理解

参加“两课”以后,随着专业理论知识的积累,慢慢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中重教轻学,课堂上“满堂灌”,教师讲,学生听,忽视了学生课堂地位的做法。逐渐形成现在的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教学为引领,创设鲜活的教学情景,落实“做中学、学中做”的人本教育思想,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改善,让每一堂课都得到优化。

第一,教学思想的优化。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让每一个学生进步。

第二,教学目标的优化。坚持知识与能力、学习与创造、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并重,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第三,教学过程的优化。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促使学生通过动手、动口、动脑获取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

第四,教学方法的优化。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讲究教学方法,注重学法指导,致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五,教学手段的优化。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手段,使用“教学案”教学,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切实提高课堂效率。

第六,教学内容的优化。熟悉课程标准,切实落实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的传授与训练;充分挖掘与利用现行教材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第七,教学时间的优化。压缩教师单向传输信息的时间,精讲精练,确保学生有足够的主动学习、“兵教兵”过程和当堂训练的时间。

第八,教学评价的优化。以学论教,建立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以“打好基础、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为依据,对教师的课堂教学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发挥评价机制的导向功能。同时,学生开展“自评——互评——小组评——教师评”的活动,大大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2.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加强

参加“两课”以后,驾驭课堂教学的能力得到加强,尤其是个人的修养水平、课堂语言水平、课堂的应变能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

第一,个人的修养水平得到提升。著名教育家加里宁曾经指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很好地收敛自己,他应该感到,他的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世界上任何人也没有受到这样严格的监督。”教师的情感、仪表、举止等直接影响课堂气氛,影响教学效果的实现。

在“两课”的影响下,课堂教学更有激情,上课的语言简洁风趣,亲切和蔼,语调抑扬顿挫、轻重适当。学生在这种情感的感染下,就能很快进入问题情境,课堂氛围更加浓厚,课堂效益进一步提升。

第二,课堂的语言水平得到提炼。在“两课”的带动下,课堂教学语言更具有科学性,做到准确、精练,有条不紊,合乎逻辑。课堂教学语言更具有启发性,通过启发性的语言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对学生想知而又不知的内容,予以恰到好处的点拨,给学生留有思考的余地。

第三,课堂的应变能力得到提升。在“两课”的引领下,课堂的应变能力得到提升。对于学生接受知识的信息反馈随时掌握、及时处理。弄清他们的希望与困难,并根据这些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节奏,使其张弛适度。或迂回插入,慢慢导向课本中心;或更弦易辙,调整教案的原有设想,转换讲述角度。特别是对学生中稍纵即逝的有价值的信息,进行及时捕捉,合理利用。

第四,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在“两课”的辐射下,制作多媒体教学课件等的能力大大提高了。在PPT的帮助下,教学内容更加生动直观,提高教学质量,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堂控制。

学无止境、教亦无止境。通过“两课”评比活动,我感受到做一个好老师是多么的有意义。“两课”评比实际上也是对一个教师教学全过程的检验。因此做一个好老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本功,还要有精湛的教学艺术、丰富的教学理论,同时对自己的教学行为不断进行反思。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难以成为名师,但如果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所以我们要不断进行反思,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提升,反思是促进教师成长的核心途径。

“两课”评比因为参与,所以精彩;因为付出,所以珍惜;因为艰辛,所以甘甜;因为收获,所以享受。

参考文献

[1]马成荣.职业教育课程的开发及项目课程设计[M].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

[2]司燕.在任职教育大背景下,教育反思“思”什么[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34)

[3]赵珍.亲历“两课”评比感受说课的酸甜苦辣[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12(5)

上一篇:浅析将新型节能环保设计技术应用于冶金机械的... 下一篇:浅析事业单位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