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原发性小肠小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时间:2022-09-13 06:58:01

罕见原发性小肠小细胞癌1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2.06.274

肠道小细胞癌(ISCC)是肠道上皮恶性肿瘤的一种特殊的组织学类型,此癌无论在临床生物学行为,还是在病理形态方面,与肺小细胞癌均很相似。ISCC国内报道很少。本文就我院收治的一例原发性小肠小细胞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提高诊断及治疗水平。

病历资料

患者,女,49岁,因“乏力伴脐周隐痛4个月余”,于2011年5月4日入我院消化内科治疗。患者有贫血病史2年余,期间多次化验大便潜血阳性,未进一步诊治。患者绝经2年。患者本次入院后化验血红蛋白73g/L(110~160),大便潜血阳性。胸部CT未见异常。电子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纤维结肠镜检查示:进镜90cm达回盲部,回盲瓣唇形,进回肠末端约15cm,黏膜光滑,所见升结肠、肝区横结肠、乙状结肠、直肠黏膜未见异常。全腹平扫强化见:右中腹部小肠部分肠壁不均匀增厚,增强扫描呈中度强化。其后方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影,平均CT值约41Hu,内密度尚均匀,周边呈分叶状,增强扫描平均CT值约57Hu。考虑小肠癌并淋巴结转移可能。全消化道钡餐:考虑小肠癌可能。该病人转入普外科进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患者空肠上段距屈氏韧带约40cm处小肠及小肠系膜可及约直径10cm大小肿块,质韧,不规则,肿瘤突破至浆膜,邻近肠系膜见肿大淋巴结。术后病理:(小肠)小细胞癌,侵透外膜并形成癌结节,累及壁内神经,脉管内见癌栓,两端切线未见癌。免疫组化显示:NSE阳性,Syn阳性,CgA部分阳性,CK阴性,EmA阴性,CEA阴性。

讨 论

小肠癌在胃肠道癌中发生率低,约为0.2/10万,最多发生于十二指肠,其次为近端空肠与末端回肠[1]。文献报道该病术前诊断率为17%~52%[2]。小细胞癌(SCC)是一种低分化且具有高度浸润转移能力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肺,约占原发性肺癌的1/5[3]。SCC也可源于肺外器官,如咽、喉、食管、胃、小肠、唾液腺、胰腺、皮肤、乳腺、子宫、阴道、肾、输尿管、膀胱和前列腺等。肺外小细胞癌起源多认为来源于黏膜上皮基底层的Kulchitsky细胞,属于神经内分泌系统肿瘤。临床上血清学检查有时可见某些内分泌指标,如降钙素、抗利尿激素(ADH)、肾上腺促皮质激素(ACTH)、胃泌素释放肤(GRP)、生长抑素、烯醇化酶等升高,甚至引起相应临床表现。病理标本免疫组化检查可发现CgA、NSE、突触素(Syn)等阳性结果。与小细胞肺癌相比,起源于肺外的小细胞癌发生率非常低,既往的临床报道多为个案报道,缺乏准确性高、价廉、无创的诊断方法,临床发现时往往已是晚期,失去了根治性手术治疗的机会,故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警惕性,探索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方案。

既往研究表明腹痛、腹部肿块、梗阻、消化道出血、贫血以及消瘦、腹泻、发热等是小肠肿瘤的常见临床表现,有时被急腹症的症状所掩盖,术前不易确诊。本文所见病例即以脐周隐痛、贫血为主要表现,由于本病少见,临床医师往往也缺乏认识,因此对原因不明的消瘦或体重下降、腹痛、贫血患者应及早进行综合检查可提高正确诊断率。

常规的胃镜、纤维结肠镜检查难以发现小肠肿瘤,因胃镜最深可达十二指肠球部至降部的病变,结肠镜可发现回肠末端病变,本例患者肿块部位位于空肠,因此胃镜及结肠镜检查未能发现,最终因全腹平扫强化、全消化道钡餐提示占位,进而剖腹探查确诊,说明腹部CT、全消化道钡餐不失为可以考虑的筛查方法之一。方志恒等[4]结合文献分析27例原发性小肠肿瘤资料,认为内镜对十二指肠和近端空肠病变,全消化道钡餐造影对十二指肠升部病变,小肠导管钡灌肠造影对各段小肠病变有较好的诊断价值,综合分析辅助检查结果,可推断病变大致位置,指导探查术。江容坚等[5]总结15例小肠腔外平滑肌肉瘤资料,认为胃或小肠钡餐造影是小肠肿瘤,尤其是腔内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内镜检查阴性的不明原因消化道出血应行肠系膜动脉造影,有小肠占位病变者应行CT检查。小肠镜虽可在直视下观察到肿瘤的部位、大小及肠壁浸润情况,但费用昂贵,检查操作困难,许多患者因痛苦而难以接受,目前尚难以广泛开展。胶囊内镜可直视下发现小肠病变,但因价格昂贵且不能活检等,使用受到限制。PET-CT检查的临床应用,对于诊断困难的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断起到明显的帮助。它不仅显示肿瘤的形态及分布范围,还能提供病灶的功能及代谢信息,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特别对淋巴瘤,还能监测患者对化疗的早期反应,并提供重要的预后信息[6],但也因其价格昂贵,临床常规应用困难。因此,我们推荐小肠肿瘤的术前诊断应首选小肠低张性气钡造影,而对于怀疑十二指肠肿瘤者应常规进行纤维内镜检查,CT检查则主要用于确定有无腹腔内其他脏器及淋巴结转移。CT检查能同时发现腹腔内肝、脾等器官的转移肿瘤及肿大的淋巴结,从而对术前分析评估做出帮助。

原发性小肠小细胞癌的发病率低,病程隐匿,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加上缺乏有效的早期诊断手段和特异性的肿瘤指标,故极易延误诊断。文献报道小肠肿瘤中位生存期39.7个月,其中淋巴结浸润及肿块位置是独立的影响预后因素,远端肿瘤预后更差[7]。目前手术仍然是其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参考文献

1 何尔斯泰.小肠肿瘤.见:王吉甫,主编.胃肠外科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633-643.

2 Patrascu T,Doran H,Strambu V,et al.Small bowel tumors:clinical course and therapeutic aspects.Chimgia (Bucur),2006,101(5):477-481.

3 GalanisE,Frytak S,Lloyd RV,et al.Extrapulmonary small cell carcinoma[J].Cancer,1997,79(9):1729-1736.

4 方志恒,等.辅助检查对小肠肿瘤的诊断价值.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1,21(12):745.

5 江容坚,等.中华肿瘤杂志,2001,23(6):520.

上一篇:警惕氯胺酮麻醉后高热惊厥引起脑功能损害(附2... 下一篇:进展迅速的乳腺癌多发骨转移及多发肝转移1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