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时间:2022-09-13 06:53:36

论“互联网+政务服务”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摘要】2016年4月,为深化政务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的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政府推出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具体阐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实施步骤与保障措施,大力推进了中国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为全面贯彻《方案》精神,本文首先分析了大数据时代政府服务的趋势,然后重点阐述了“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影响,最后为《方案》的具体落实提出了相应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互联网;政务服务;政府治理

2016年4月,为深化政务服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好的满足社会公众的需求,政府在继《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后推出了《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开展信息惠民试点的实施方案》。该《方案》具体阐述了“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实施步骤与保障措施,大力推进了中国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政务服务不仅是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关键,也是系统性的惠民计划。将“互联网+”引入政务服务系统能最大力度的促进简政放权并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对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大数据时代政府服务的趋势

大数据时代,互联网平台的广泛应用在经济、文化等各领域都展现出强大的生产力与创造力,充分发挥了资源配置的优化功能。“互联网+”的引入毋庸置疑驱动了政府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进程。《方案》的推出反映出大数据时代政府服务模式的发展新趋势已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大数据作为政府治理与公共服务的重要资源,随着它的广泛应用,政府服务模式展现出以下几大趋势。

(一)集中化

与手写记录的分散化不同,互联网平台能够将政务服务体系中相关证明信息数据化和集中化,并逐步构建庞大的政务服务信息库。统筹的信息库中将包含人口、地理、证件照等各种基础信息,有利于完善政务信息目录并优化服务质量。建立全国性的数据共享平台能够整合跨部门、跨地区的政务信息并实现信息资源的互享互通。

(二)标准化

一直以来地域差异是阻碍政府数据实现标准化的关键。互联网的使用推动了政府数据公开透明化与标准化的进程,有利于促进行政审批服务系统实现规范化。“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将构建公共服务信息共享平台,实现审核标准化、服务标准化与管制标准化,进而为社会公众提供优质高效的政府服务。

(三)精确化

随着以大数据为基础的政务服务平台的构建,信息平台将彻底落实数据整合与共享。政府部门将原来的被动服务模式转变为主动服务,通过主动地搜集与分析用户业务信息,解决人民群众“找谁办”、“去哪办”以及“怎么办”的难题,并满足他们个性化与多样化的需求。因此,大数据背景下互联网的运用为政府服务工作提供了新的活力,政务服务将从粗放型供给升级为精确型供给,合理地进行资源配置。

二、“互联网+”对政府治理的影响

(一)有利于实现政府整体性治理

在大数据背景下,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供给的“碎片化”问题被不断放大,“信息孤岛”现象日益严峻。各级政府、各大部门以及各业务流程间信息资源无法互享互通导致政府重复建设与严重浪费,拉大了各部门间距离。这种缺乏整体规划的政府治理方式正被时代所淘汰,一种全新的政府治理模式――整体性治理才是基层群众的期盼。新治理理论的产生是为了解决治理“碎片化”问题,即通过对各大部门以及政府与群众关系的整合,搭建一种新型的政府与社会的合作关系,依靠机构间的协调合作提高公共服务效率,构建一个全新的具备包容性的政府。“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推广消除了政府部门、区域与阶级的限制,为政府业务的顺利进行提供了一个优化平台。该模式的出现为提供全面、无边界的整体性治理奠定基础。“一网式”平台的构建能有效集中孤立、分散的政务信息资源,真正实现政府公共服务的全天候受理与“一站式”办理。高效优质的数据共享平台将提高服务效率与水平并实现政府整体性治理。

(二)有利于推动政府开放性治理

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要求政府组织亲民、互动与包容,即构建开放性政府。开放性治理的基本内容包括信息透明公开、满足基层群众需求以及吸纳社会公众意见等。“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落实有助于推动政府开放性治理。首先,“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实现政府信息透明公开。信息透明公开是开放性治理的重要前提,真正意义上的政府开放往往是建立在公开信息的基础之上。假若群众不能获取政府政策以及执行结果的信息,就丧失了监督权与决定权,因此开放就无法得到彻底落实。其次,“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助于满足基层群众需求。开放不仅要求政府能够主动分享相关信息,还要求政府关注群众焦点,适应环境变化,解决社会问题,承担政府职责。最后,“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利于吸纳社会公众意见。政府决策过程是多方利益博弈过程。政府无权在只考虑自己利益情况下独自做出决策,霸占话语的制高点甚至实现公共资源垄断。开放性治理要求作为中间人的政府协调各方利益,通过协商谈判的方式达成政策共识。互联网平台是获取公民建议的重要来源,也是群众参与政策决定的主要手段。因此,“互联网+政务服务”有助于推动政府开放性治理。

(三)有利于促进政府协同性治理

协同性治理指多元主体针对某一决策能达成共识,是实现政府治理现代化的必然条件。协同性治理不仅能够解决中心主义政府模式面临的问题,还能改善制度规则,最大化治理效用。“互联网+政务服务”为实现协同性治理提供了技术支撑。依靠互联网技术能建立一个便捷灵活的交流互通平台,确保多方主体间的信息沟通与数据共享,进而实现协同性治理。协同治理打破了“信息孤岛”的限制,还能促进跨部门跨区域合作完成业务。传统政府治理能高效处理固定步骤的简单政务,然而随着科技经济的快速发展,政府业务已经突破部门内协同的约束,业务范围与流程发生了很大改变,越来越多的政府工作需要各部门间合作完成。单一部门或机构不可能独立提供政务服务,机构间的合作逐渐受到重视。

部门内业务转变为跨部门合作,不变流程转变为可变流程,静态管理模式升级为动态协作模式。动态协作模式是指跨部门跨层级的多系统合作,意味着组织结构分散、业务流程多变。随着静态管理模式升级为动态协作模式,政府业务流程必须引入“互联网+”才能将各行政部门信息互通起来,并进行合作。综上所述,“互联网+政务服务”不但能解决独立的政务服务难题,而且能将公共服务流程的所有环节链接起来,便于上一部门的处理结果自动转到下一个部门,推动不同职能部门的政务合作,提高政务服务效率。

三、对策与建议

《方案》的推出彰显了国家政府大胆摒弃碎片化政务服务的勇气,显示了政府治理走向整体性的决心。为确保《方案》的全面贯彻落实,本文提出以下对策与建议:

(一)建立顶层制度设计总框架

在推行《方案》的初始阶段,国家政府应该关注跨层级、跨部门和跨地域业务的重要性。也就是说,在各试点城市正式落实《方案》前,政府必需构建顶层制度设计总框架,推出相应的数据共享政策,标准化信息共享环节,规范有关技术和公共服务标准,促进各部门机构的业务合作与协同,领导跨层级、跨部门和跨地域政务服务的紧密衔接。构建顶层制度设计总框架将成为“互联网+政务服务”按预期实施步骤与实施时间全面贯彻落实的关键。

(二)加强试点城市间交流合作

《方案》内容涉及“两年两步走”计划,在两个步骤中,成功完成第一环节肯定是完美踏入第二环节的前提条件。但是,假如各个试点城市只顾自己,闭门搭建本区内部的一窗、一网系统,那么就无法达到协同性治理的目标,不同城市间的证件照电子库、信息交流平台以及政务服务体统将暴露无法兼容的问题,进而《方案》中提到的第二环节很难完成。为防止出现以上问题,政府必须加强试点城市间交流合作。试点城市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能有效避免面临各自为政所导致的跨省整合难题以及陷入全国性推广困境。

(三)搭建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

电子证照库与数据共享平台是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与前提。电子证照库指将社会公众办理公共业务时所涉及的证件、证照、证明等电子化,建立相应的统一数据库。建立数据共享平台的目的是实现跨层级、跨部门和跨地域的数据共享,降低数据搜集、重复建设的成本。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实现政务服务信息采集与的电子化,强化各级政府机构间,政府与社会间信息交流与数据共享。从功能来看,电子证照库、数据共享平台与政务服务信息系统存在重叠部分,并且后者的功能既涵盖又多于前两者的关系。因此三者间关系必须严谨处理。电子证照库与数据共享平台作为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的基础与前提理应优先搭建,但当信息平台已整合统一为政务服务信息系统之后,考虑到功能重合问题,电子证照库与数据共享平台应该取消。

综上所述,“互联网+”引入政务服务是大势所趋。在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时,应构建顶层制度构建总框架、加强试点城市交流与合作并建立统一的政务服务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李勇.“互联网+政务服务”:打造整体政府和协同治理[J].领导科学,2016,(12)

[2]刘振斌.松桃探索“互联网+政务服务”模式的实践思考[J].知行铜仁,2015,(4)

[3]宁家骏.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深化信息惠民试点建设[J].电子政务,2016,(5)

上一篇:浅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下一篇:中药脐疗小儿反复性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