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构文学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文化产品

时间:2022-09-13 06:20:46

虚构文学是培养想象力的最好文化产品

当下中国教育最让我遗憾的事情之一,是学生在接受教育的整个过程之中,几乎没有机会接触到虚构文学作品。从小学到大学,教材中务实的内容比较多,务虚的内容不是没有,而是偏向于说教。至于虚构文学作品,只能接触到极少的童话和零零星星的几个短篇小说,具有一定规模的虚构文学作品,几乎完全无缘涉及。这种教育资源的配置,对于学生的精神成长是极为不利的。

有一个补救的办法,就是建议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尽可能多地阅读一些虚构文学作品。我这文章,就是写给学生朋友的建议。

我说的虚构文学作品主要指小说,而且主要指长篇小说。

为什么要多读虚构文学作品、多读长篇小说呢?

小说是现当代文学的主流文体,与其他文学体裁相比,两百年来世界精神文化在小说中表现得最充分,长篇小说中更是展现了宏阔的画卷。从这个角度说来,我们决不可忽视小说。此其一。

其二,小说也是两百年来虚构文学的主流文体,人类精神、情感、想象、幻想的最微妙之处,最多地表现于小说之中。个体生命最深刻的活力、最本源的创造力,跟人类的想象力、幻想力密切相关,而虚构作品就是帮助个体生命培养想象力、强化想象力的最好文化产品。如果一个学生对虚构作品没有基本的了解、接触,如果他不能接受虚构作品的熏陶和感化,那么他很难说是一个完整的人。

其三,当下的现实是,学生接触虚构作品的机会基本被扼杀得差不多了,题海战术已经把他们的心灵变成了色彩单一暗淡的世界。中国人在整个成长过程中,在适合接受虚构作品熏陶的人生阶段,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权利和机会。到了他们年纪大了,即使有时间有权利接触虚构作品,可是这时候他们已经完全走不进这个世界了。正如一位网友所说的:“当幻想的年龄无暇幻想,该浪漫的年华没有浪漫;于是,只有技巧,没有创造;只会世故,难以纯粹,生命的活力和激情很早就偃息了,余后的岁月就靠着躯壳的支撑惯性而下,很乏累的一种人生啊!”这种情况想起来甚感悲哀。其实这是我们民族潜在的文化危机和精神危机之一种。

为了与这种危机相抗争,为了让自己的精神发展具有更加丰富多样的精神资源,我建议学生少做几道习题,多读几本小说。

读哪些小说呢?我认为古今中外的都可以。当然,最好是阅读最近两百年间中国和西方的长篇小说,因为在我们的教育资源中,对中国和西方的文化有比较多的介绍,这有利于我们对中国和西方的长篇小说的理解。

我们如果能到书店买上一本介绍中外文学名著的浅易著作,也就能够知道应该阅读哪些小说了。

如果要我举例子,我可以列举我认为最值得阅读的、也最适合年轻学生阅读的十几种著作如下:

1.吴承恩《西游记》;2.曹雪芹《红楼梦》;3.罗曼・罗兰《约翰・克利斯朵夫》;4.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5.陀思妥耶夫斯基《罪与罚》;6.马尔克斯《百年孤独》;7.川端康成《雪国》;8.福克纳《喧哗与骚动》;9.《圣经》;10.夏洛蒂・勃朗特《简・爱》;11.萧红《呼兰河传》;12.雨果《悲惨世界》;13.莱蒙托夫《当代英雄》。

[作家简介]

摩罗著名学者,本名万松生,1961年出于江西省都昌县,华东师大文学硕士,现居北京,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中国艺术人类学学会理事。著有长篇小说《六道悲伤》、思想随笔《耻辱者手记》、《自由的歌谣》、《因幸福而哭泣》、《不死的火焰》、《大地上的悲悯》、《第一年――一个人文学者的育儿手记》、《我的故乡在天堂――站在自己的墓碑上发问》、《速读中国现当代文学大师与名家丛书・鲁迅》(与人合著)等。

上一篇:迟到的一课 下一篇:挥着金色的翅膀飞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