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软件法律问题初探

时间:2022-09-13 06:04:37

共享软件法律问题初探

关键字:共享软件 法律问题

在共享软件作者与其所在单位之间,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益纠纷,例如:这个软件作品是你的作品,还是你单位的作品?如果个人进行销售是不是侵犯了单位的权利,是不是要承担责任?

消灭盗版的首要一点,就是应当斩断盗版软件传播渠道,使侵权者无法通过贩卖、传播盗版软件(或者注册机、注册码)赚钱。

共享软件作者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从业风险,因此,一定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著作权与商标权、专利权不同,作品一旦创作完成,作者就自动享有该权利,不需要做登记手续,甚至不需要作者发表。

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的共同作用,会导致双重征税问题。

共享软件不同于传统的商业软件,其特殊性在于销售方式的变化和使用程度的提高。共享软件一般是以“先使用后付费”的方式销售的享有版权的软件。根据共享软件作者的授权,用户可以从各种渠道免费得到它的拷贝,也可以自由传播它。用户总是可以先使用或试用共享软件,认为满意后再向作者付费;如果认为它不值得花钱买,可以停止使用。

与普通软件相比,共享软件面临的法律问题更复杂。笔者试图对共享软件作者经常遇到的盗版问题、销售问题、税收问题等进行分析,与大家共同探讨。

共享软件的版权问题

共享软件作者遇到的问题首先是盗版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非法复制、发行、销售他人软件的行为是严重的侵权行为。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怎么消灭盗版,或者至少应该通过某种办法减少盗版带来的危害。

首要的一点,就是应当斩断盗版软件传播渠道,使侵权者无法通过贩卖、传播盗版软件(或者注册机、注册码)赚钱。

经过分析,我们认为盗版软件的销售渠道主要有P2P交易平台销售、自建网站销售、专业下载站点销售等几种。

对于有人通过淘宝、易趣以及一些新的P2P网站直接销售盗版侵权软件的情况,业界一直反应非常强烈。笔者建议被侵权的共享软件作者按照著作权法、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的规定,先给淘宝、易趣发一个函,明确告诉它们,某一个商户、某一个连接地址正在销售的软件是侵权软件,要求删除,如果此交易平台未能在收到此函后及时删除,共享软件作者可以直接要求此P2P网站承担责任。同时,删了还不算完,共享软件作者还有权利要求淘宝、易趣提供销售人的资料,并且追究该侵权人的责任。

有一些侵权人则采用冒充共享软件官方网站的办法贩卖盗版共享软件,比如注册与共享软件官方网站域名很相似的域名。不过,这种情况比较容易打击。因为我国有网站备案管理制度,如果某一域名没有备案,托管商不得进行域名转发、域名主机托管以及虚拟主机的提供。而此类网站一般都没有进行备案,权利人可以直接发函给该网站的托管商要求托管商停止它的空间和域名的解析。我们可以向当地公安机关举报,要求他们追究该责任;也可以向当地通信管理局举报,要求通信管理局直接查处该网站。还有一些比较大规模的破解站点,我们也可以向当地通信管理局举报,追究它的责任。

共享软件作者的从业风险

在共享软件作者中,有一些是专业的共享软件作者,但绝大部分都应该是业余的共享软件作者,他们有自己的本职工作。因此,在共享软件作者与其所在单位之间,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利益纠纷。例如:这个软件作品是你的作品,还是你单位的作品?如果个人进行销售,是不是侵犯了单位的权利,是不是要承担责任?

笔者之前参与研讨的一个案件就非常具有代表性。犯罪嫌疑人甲之前刚刚从大学毕业,和一个做企业短信的公司签了一个开发合同。之前甲就有一个自己的共享软件,叫DD短信软件,被该公司看中了。公司建议甲开发一套企业的软件。当时甲把该合同签了,3000元钱。在合同里面写了,该软件开发出来以后甲自己仍然可以自行使用。该软件开发出来交给了企业,企业就进行市场销售,相安无事,3000元钱也给了。再后来,一位从该企业出来的离职员工乙加入另一家公司,和原公司是竞争关系,乙找到甲,希望给乙现在的企业再开发一个软件,还是企业软件,而且尽可能和原来的相似。甲一想,原来合同只收了3000元,另外我在合同里也说了还可以自行使用,那就给乙开发。甲就给后来的这家厂商又开发了一套软件进行市场销售,前面的厂商发现后面厂商的软件和自己的几乎完全一样,就直接后面的厂商侵犯了自己的软件著作权。到法院,后面的厂商说我没有侵犯,我这也是花钱委托别人开发的,还花了1万多元钱,就把这位共享软件作者甲追加为该案第三人。

这个案子在北京市第二中级法院判下来了,原告的诉讼请求得到了支持,法院认为版权应当归属第一个厂商。正在上诉的过程中,原告直接举报到了公安局,公安机关以涉嫌侵犯商业秘密为由将后一厂商的法定代表人和这位共享软件作者甲关押到了看守所,目前还没有开庭。

讲这个案例主要是想提醒大家,共享软件作者可能会面临比较大的从业风险。因此,一定要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所了解。

有一些厂商要求开发者在版权页里面把他的名字打进去,那么,委托合同中就要明确注明:“版权页对于版权归属的说法,仅是为甲方方便销售使用,并不是双方对于版权的约定。”当然,如果我们已经把版权归属委托方,后面再编写同类软件时要尽可能重打鼓、另开张,不要在前面已经编制的软件或版权归另一方的软件修改加工。尽管这软件是你编的,也依然属于侵权行为。

另外还有关于职务作品的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接受单位工作任务开发,并且主要利用单位的物质基础条件的作品,由单位承担责任的,视单位为作者,由单位享有版权。除此之外,为了完成单位的工作任务所完成的作品,是职务作品,单位有权利优先使用。

关于软件著作权登记

知识产权领域的三大支柱包括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商标权是申请商标注册并且经过发证以后才能拥有的权利,专利权也是。而著作权和另外两大支柱完全不同,作品一旦创作完成,作者就自动享有该权利,不需要做登记手续,甚至不需要作者发表。

但是从实际操作来看,共享软件作者通常无法简单地证明作品是自己创作完成的。比如我昨天晚上加班,夜深人静只有我一个人的情况下,我完成某一个软件,当天晚上就有黑客从我机器里拿出去在网上发表,这时候我们怎么主张我的版权?可以说昨天晚上创作完成我就享有了版权,但我如何去举证证明这一点呢?

法律主张的是有证据证明的事实。官方的登记是最有效的证据。除此之外,您可能认为同宿舍的舍友或自己的配偶可以证明,这是错误的。因为这些评价都是“利害关系人”。

鉴于软件著作权登记可以避免软件作者在发生版权纠纷时不能举证,也可以帮助软件厂商的合作方方便地核实软件著作权归属情况,所以我国《软件著作权登记办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软件著作权自愿登记原则,国家鼓励进行软件著作权的登记。

共享软件的商业运作

首先是共享软件的商业销售行为。由于共享软件本身的特点,共享软件一般是通过网上销售的方式来进行的,并且一般情况下都会采取先试用后付款的销售策略。对于一些大的共享软件厂商,可以自行搭建销售平台,建立回款渠道进行。但是,对于国内大量刚刚起步的共享软件作者来说,更好的方法还是通过类似于“共享软件注册中心”这类营销平台来进行。通过这类营销平台,共享软件作者可以免去自行建立销售渠道和回款渠道的麻烦,用更多的时间来投入到自己所擅长的软件开发工作中去。

其次,还有一个大家比较关心的问题:我们在海外销售软件的时候涉及的税收问题。

国内的税收征管体制是以国家监管之下的发票记账体制进行制约的,这种体制执行起来并不是特别完善。据中国共享软件联盟介绍,目前中国共享软件作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面向国外市场的。因此,在考虑税收问题时,我们还要考虑到国外的税收征管体制。

一般来讲,各国的税法无非有这样两个原则:属人原则和属地原则。

属人原则就是按照营利主体的国籍来决定征税与否。例如,你是我这个国家的人,你的收入就应当按照我的税法纳税,我们大家是中国人,首先按照中国法律纳税。

属地原则是按照营利收入来源来决定征税与否。例如,你这笔收入是从我这个国家来的,你要在我这个国家纳税。

属人原则与属地原则的共同作用,会导致双重征税问题。例如,一个中国人从美国取得了一份收入。那么,他先要按照属人原则在中国交一部分税,然后又要根据属地原则在美国交一部分税。这显然是非常麻烦的。世界各国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经常会通过签署《避免双重征税条约》的方式予以约定。据笔者所知,目前我国已经与世界上70多个国家签署了双重征税的条约。大家如果有兴趣,可以进行查阅。

当然,为了避免这些困扰,你也可以通过一些国际销售机构销售你的软件,这样你跟国际销售机构的协议里面,可以要求它负责你的税收问题。

以上是笔者的一些浅显的认识,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有识之士共同关注共享软件产业发展的法律环境和法律问题。

上一篇:SSL VPN:卧榻之侧岂容IPSec 下一篇:移动警务重在多元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