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市云龙水库石板河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及抚育管理措施

时间:2022-09-13 05:38:31

昆明市云龙水库石板河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及抚育管理措施

摘要 通过对昆明市云龙水库石板河水源涵养林区域现状进行分析,选择出适宜栽植的树种,包括香樟、云南松、滇朴、华山松、杜鹃等;并且在石板河区域综合生态区划和立地质量评价基础上,采用乔、灌、草、地被物组成的多层次立体结构,进一步选择出水源涵养林建设适宜的造林模式有云南松+旱冬瓜、慈竹纯林、柳树+杜鹃等。通过病虫害预防、森林防火等措施来进行水源涵养林抚育管理。

关键词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云南昆明;云龙水库;石板河

中图分类号 S727.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226-02

Reforestation Design and Nurturing Management of Flagstone River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 of Yunlong Reservoir in Kunming City

LV Juan MA Jian-wu *

(College of Landscape,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Kunming Yunnan 650224)

Abstract Through regional status analysis of Flagstone River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the appropriate species were selected such as Cinnamomum camphora,Pinus yunnanensis,Celtis kunmingensis,Armandi,Rhododendron,etc. Based on Flagstone River regional integrated ecological zoning and site quality assessment,multi-level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structure was adopted,including trees,bush,grass,plant cover,further to select the appropriate afforestation models of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including Pinus yunnanensis+ Alnus nepalensis,Neosinocalamus Chunlin,Willow + rhododendron tree,etc. Pest prevention and forest fire prevention measures were adopted to care management for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

Key words water resource conservation forest;reforestation design;Kunming Yunnan;Yunlong Reservoir;Flagstone River

近年来,我国水资源短缺的问题日趋严重,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有效途径[1]。随着云龙水库汇水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人类活动对云龙水库汇水范围内的生态环境的干预逐步加重,导致云龙水库汇水区内生态和水环境状况日益恶化。云龙水库作为昆明市主要的供水水源,库区水源涵养林在涵养水源、净化水质等方面具有特殊的生态服务功能。石板河位于云龙水库水源区一级保护区内,是云龙水库的主要入库河流,其水质的好坏对云龙水库具有重要的影响。

1 水源涵养林概述

1.1 水源涵养林概念

水源涵养林,也叫水源林,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水土防护林种之一,它泛指河川、水库、湖泊的上游集水区内大面积的原有林(包括原始森林和次生林)和人工林[2]。

1.2 水源涵养林功能

一是水土保持功能。通过林冠和枯落物层的拦截作用,可以减少地表径流量及径流速度,减弱雨水对土表的直接冲击和侵蚀,使林地表层土壤不会迅速流失[3]。二是滞洪和蓄洪功能。降水时,由于林冠层、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的生物、物理作用,对雨水截留、吸收渗入、蒸发,减小了地表径流量和径流速度,增加了土壤拦蓄量,将地表径流转化为地下径流,从而起到了滞洪和减少洪峰流量的作用[3]。三是枯水期的水源调节功能:在枯水季节,集水区有水源涵养林的河流的流量大大超过无林地的河流。专家指出,666.7 hm2的水源涵养林蓄水能力相当于100万m3的水库[1]。四是改善和净化水质的功能:水源涵养林能有效地防止水资源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污染,减少进入水体的泥沙[4]。五是调节气候的功能。森林通过光合作用可吸收CO2,释放O2,同时吸收有害气体及滞尘,起到清洁空气的作用[3]。

2 石板河水源涵养林工程概况

石板河地处云南省昆明市禄劝县撒营盘镇境内,位于禄劝县双化水库和云龙水库之间,河道长55.6 km。根据现场调查,石板河所在区域的植被主要为中山湿性针阔混交林以及人工植被,针阔混交林主要树种有云南松、华山松、铁松、云南油松、旱冬瓜、青冈栎、黄栎、白栎、麻栎、栓皮栎等;灌丛主要为高中山灌丛,其群落结构主要有杜鹃、山茶、花香树、野八角、马桑树、棠梨、苦刺、坡柳、地盘松、火把果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紫茎泽兰、白茅、蛇莓、云南章牙菜、画眉草、野坝子等。森林覆盖率为68%。人工植被主要为农田植被(如:玉米、大麦、小麦、豆类和蔬菜等)和人工栽植的圆柏、桉树、竹类、梨、桃等。

根据《云龙水库水源保护区保护总体规划(2008~2020)》中“生态恢复与建设规划”的要求来制定石板河水源涵养林造林工程。对石板河两侧原有的林地进行封禁治理和保护,封禁治理和保护的林地面积为1 378.5 hm2。对石板河两侧200 m范围内的荒草地、旱地等进行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造林面积503.03 hm2。

3 石板河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

3.1 水源涵养林划分

水源涵养林的划分主要考虑生态重要性指标。根据石板河区域的实际情况,生态重要性等级的划分标准见表1。对于属于生态重要性1~2级范围内的所有地段均应划归水源涵养林,3~4级范围内的各地应根据具体需要确定。

3.2 水源涵养林树种选择

为了体现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和物种多样性保护功能,发挥其景观美化、水文生态、净化水质和促淤消浪的功能,选用速生、防护能力强、耐水湿的树种营造混交林。拟选树种有云南松、旱冬瓜、杜鹃、慈竹、柳树、头状四照花、香樟、栾树、黄槐、石楠、滇朴、火棘等。

3.3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中最佳结构应是乔、灌、草、地被物组成的多层次立体结构;其中树种组成、林分密度和层次在流域治理林业建设结构中起主导作用;凋落物层是林分发挥水文效应和阻止土壤侵蚀效应的核心作用层,是其他要素不可取代的。林冠层在林下无植被或凋落物时,由于林冠对降雨的汇流作用反而会增加雨滴对地表的打击力,有可能造成比无林地更大的水土流失。因此,在造林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地使林地形成丰厚的凋落物层。

造林设计通过划分小班来进行种植,小班划分的原则按照不同的地类进行划分,面积较大的可以划分为多个小班,便于栽植时运输方便。有林地的树种主要有云南松、华山松、铁松、云南油松、旱冬瓜、青冈栎、黄栎、白栎等进行封育保护;荒草地、旱地等地类按照所选造林模式进行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

造林模式:根据适地适树的原则,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兼顾,建立起林冠郁闭度适中、林下植被丰富的乔灌草相结合的多层次、多树种、多用途的混交林结构,且人为修枝、割灌、铲草以及搜集枯落物得到合理控制。在石板河区域综合生态区划和立地质量评价基础上,本着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生态保护的原则,筛选石板河区域适生造林树种(乔、灌、草);根据景观优化和环境功能健全以及树种的生态学特性进行各区段水源涵养林的造林模式设计。

综上分析可以得出石板河水源涵养林建设适宜的造林模式:云南松+旱冬瓜、云南松+川滇桤木、杜鹃+旱冬瓜、慈竹纯林、柳树+杜鹃、头状四照花纯林、香樟+栾树、黄槐+石楠、滇朴+火棘。

4 水源涵养林抚育管护措施

4.1 幼林抚育

松土锄草是幼林抚育的主要内容,目的是消灭杂草,保持表土疏松,促进幼树生长。在造林后的2年,当年松土锄草2次,分别在6月和8月进行。第3~4年,每年在7月松土锄草l次。松土锄草做到不伤根、不伤皮、不伤枝。

4.2 幼林保护

对水源涵养林主要是进行除草、松土、割灌、病虫害预防、森林防火等抚育管理措施。造林后第2年补植,连续抚育3年,第1年1次,以后每年2次;在管理上要有专人管护,责、权、利明确。护林防火、防治病虫害措施是管护林木的主要工作,为能够落实管护措施,应组织专业护林员兼顾预测预报防治病虫害工作。对病虫害的防治贯彻“以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每年6月上旬用药物防治害虫。同时建立防火管理制度,积极宣传森林法,严格执行严禁牲畜进入林内等行政管护措施和奖惩制度。

5 结语

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是为了保护石板河水质,确保进入云龙水库的水质达标,对降低石板河两侧人类活动具有重要的作用。水源涵养林增加石板河两侧林地植被面积、增加当地植被的种类和数量,以提升林地涵养水源及调蓄洪水、降解污染物等生态功能,云龙水库是昆明市重要的水源地,对昆明市和禄劝县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水源涵养林体系内各个树种的选择与布局必须进行全面规划,精心设计,合理布局,在造林设计中要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将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紧密地结合起来,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结合起来,长短结合,以短养长。在云南松、杜鹃、黄槐等树种选择上,应根据实际情况,实行乔、灌、草相结合,网、带、片相结合,力求以较小的林地面积达到最大水源涵养效果,产生最大的生态和社会效益。

6 参考文献

[1] 马英杰,褚占芳.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 实现水资源永续利用[J].青海农林科技,2002(3):25,29.

[2] 高成德,余新晓.水源涵养林研究综述[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0,22(5):78-82.

[3] 刘霞,谢宝元.水源保护林生态服务功能及其评价[J].河北林果研究,2002,17(2):100-105.

[4] 范军祥,程庆荣,薛涛.水源涵养林的效益及其计量[J].广东林业科技,1999,15(1):38-41.

上一篇:菏泽市牡丹品种市场定位筛选研究 下一篇:林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