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研究

时间:2022-08-04 08:03:14

林业标准化基本原理研究

摘要 总结了林业的特点及林业标准化的基本内涵,并从生态优先原理、功能多样性原理、生物性原理及生态补偿原理4个方面对林业标准化原理进行论述,以期促进我国林业标准化发展。

关键词 林业;特点;标准化;内涵;原理

中图分类号 S7-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2)01-0223-02

1 林业的特点

林业是以“人―地”系统为管理对象,因此林业除了具有农业的自然依赖性、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等特点,以及一般系统的整体性、集合性、层次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等特点和复杂系统的网络性、多区域性、开放性、动态性、耗散性、作用过程多样性、多维数、非线性等特性外,还有其特有的公益性、文化性、经济低效性、广域性等特点[1-13]。

2 林业标准化的基本内涵

借鉴“标准化”的ISO/IEC定义,林业标准化可以定义为:林业标准化是对林业活动中实际与潜在的问题作出统一规定,供共同和重复使用,以获得最佳的林业活动秩序,提高林业活动的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促进并维护生态健康,不断提高森林产品的质量。这里的森林产品,包括生态服务、森林文化产品等公共性产品和一般林产品。

通过林业标准化,不断提高林业生产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促进森林质量的提高和森林数量的增加,为人类社会提供丰富的林产品,缓解资源危机;为人类提供生态安全保障,消除生态危机;为人类提供丰富多彩的生态文化产品,缓解人类社会危机[1,14-22]。

3 林业标准化原理

林业与农业有很高的相似性,在农业标准化原理研究方面,李 鑫等于2003年在《农业标准化原理初探》中提出了“顺应生长原理、环境依赖原理、不确定性原理、时滞原理、补偿原理、过程多路原理、质量多层原理、互作原理”8项农业标准化基本原理和“简化原理、统一原理、协调原理、优化原理”4项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以及“系统效应原理、结构优化原理、有序发展原理、反馈控制原理”4项农业标准化系统管理原理。随后,李 鑫等于2005年又在《农业标准化原理再探索》中将其修正为“顺应生长原理、环境依赖原理、时滞效应原理、平衡限制因子原理、过程多路原理、系统补偿原理”。接下来,我国一些农业标准化学者又将上述原理归并为“农业标准化一般原理”(基本原理),并提出“农业标准化方法原理”(基本原则)和“农业标准化系统管理原理”。

林业标准化原理,是建立在标准化原理的基础之上的,是林业标准化理论研究与指导林业标准化的基础性理论。因此,在林业标准化过程中,应在更大范围内,遵循标准化基本原理和农业标准化原理,结合林业的特点,运用林业标准化原理,开展林业标准化工作,提高林业标准化水平,促进林业标准化理论包括林业标准化原理本身的不断发展。

与农业相比,林业虽有较高的相似性,但是林业具有许多农业不具有的突出特点,最为突出的差别就是,森林生态系统绝大部分并非人造系统,而且具有多功能性,时滞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其标准化活动遵循的原理在相似的基础上也有所不同。因此,林业标准化活动除了要遵循标准化一般原理(和谐原理、法治原理、系统原理)[2,19,22]和农业标准化原理外,还要遵循生态优先原理、功能多样性原理、生物性原理、经济低效原理[1,19]。

3.1 生态优先原理

运用生态学原理,就是综合、长远地评价、规划和协调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优先保障生态安全,按照生态理论科学进行区域发展规划,维护并保持生态系统的健康,确保在生态承载力允许范围内,科学地进行资源的开发利用。

林业标准化的本质是一种系统认识和重新安排人与环境关系的复合生态系统规划,通过林业标准化,改变目前人类与自然界的寄生关系,转变为互惠的共生关系。

3.2 功能多样性原理

现代林业建设要求在建立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挥生态防护功能基础上,不断地为社会提供品质高、数量丰富的林产品、繁荣多彩的生态文化和景色优美的森林景观,以满足人民的生产、生活与文化需要。

3.3 生物性原理

林业的经营管理对象是生物,其生长受自然因素的影响,演变依赖于自然条件,并且存在明显的生长周期,种类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因此,林业标准化就要在诸多影响林业生产的环境因子中,区分可操控因子和不可操控因子、稳定因子和不稳定性因子、安全性因子和不安全性因子,在可适用性范围内,因地因时制宜,选择安全、稳定、可操控的因子对其实施科学控制,及时消除威胁森林健康的有害因子,使其顺应森林生长和森林生态系统的有序演替,促进森林资源增长及森林资源质量和生态健康水平的提高。

3.4 生态补偿原理

由于林业的广域性和经济低效性,使得森林经营管理风险大。此外,森林为社会提供了生态、文化等公益性多功能服务,借鉴庇古(Arthur Cecil Pigou)和科斯(Coase theorem)手段,社会就必须付出足够量的劳动专门用于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社会用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劳动量最低标准是要能维持生态系统的健康。

生态补偿量、补偿范围等的确定,可以运用生态容量的理论和方法,从国家宏观层面建立生态补偿的判定标准、量化模型和计算方法,制定补偿管理办法[4,6]。就目前而言,要加大公共财政对生态建设投入力度,尽快缓解、消除生态危机,修复工业化给生态环境带来的伤害,促进森林生态健康。

4 参考文献

[1] 张国庆.林业标准学[EB/OL].(2011-11-10)[2011-02-20].http://bbs.省略/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14776.

[2] 张国庆.论标准化基本原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5.

[3] 张国庆.标准的分类及命名[J].现代农业科技,2011(21):28-30.

[4] 张国庆.和谐发展:生态文明之路[EB/OL].(2011-11-10)[2008-01-11].http://www.省略/blog/user_content.aspx?id=14287.

[5] 张国庆.和谐发展初论[EB/OL].(2011-11-10)[1999-01-18].省略/bbs/dispbbs.asp?boardID=5&ID=1005;http://www.省略/luntan/showtopic.asp?TOPIC_ID=116&Froum_ID=13.

[6] 张国庆.和谐建设现代城市[J].绿色中国,2005(6):55-57.

[7] 张国庆.和谐林业: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EB/OL].(2011-11-10)[2007-12-15].http://www.省略/blog/user_content.aspx?id=12723.

[8] 张国庆.按需育林,和谐发展[N].安庆日报,2002-01-19(01).

[9] 张国庆.标准的分类研究[EB/OL].(2011-11-10)[2010-10-23].http://www.省略/blog/user_content.aspx?id=376254.

[10] 中国林学会.中国林学会首届林业学术大会第7分会场论文集[C].北京: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11] 张国庆.从林业系统自组织探讨生态林业的设计[J].华东森林经理,1990,4(3):37-41.

[12] 张国庆.从森林法看环保法规[J].二十一世纪,2005(2):23-28.

[13]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和谐林业[J].绿色中国:B版,2003(3-4):79-83.

[14] 张国庆.论和谐发展与生态建设[J].安徽农业,2003(学术版):69-79.

[15] 张国庆.全民参与,按需育林,和谐发展中国现代林业[J].安徽农业,2002(学术版):163.

[16] 张国庆.生态原则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2001(1):31.

[17] 张国庆.试论复合生态系统与按需育林[J].安徽林业科技,2001(2):37-38.

[18] 张国庆.文化、生态文化与中国森林文化体系建设[J].前沿学刊,2006,4(11):

[19] 张国庆.林业的特点与林业标准化研究[EB/OL].(2011-11-10)[2010-10-23].http://www.省略/blog/user_content.aspx?id=376252.

[20] 张国庆.论标准化原理[EB/OL].(2011-11-10)[2010-10-16].http://www.省略/blog/user_content.aspx?id=373878.

[21] 张国庆.论社会化[EB/OL].(2011-11-10)[2008-03-30].http://www.省略/blog/user_content.aspx?id=19897.

[22] 张国庆.标准学[EB/OL].(2011-11-10)[2011-07-28].http://blog.省略/home.php?mod=space&uid=3344&do=blog&id=469416.

上一篇:昆明市云龙水库石板河水源涵养林造林设计及抚... 下一篇:西方园林艺术对杭州市公园种植设计的影响